當大家談論投資時,除了股票,你最常聽到的可能就是「債券」了。它常被視為「穩定收益」的代名詞,是資本市場中不可或缺的支柱。
但債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些債券被視為安全投資,有些卻被稱為垃圾債?
一、秒懂債券:其實就是一張「借據」
債券,本質上是一種「借貸關係」。
簡單來說,當政府或企業需要錢時,會發行一張「借據」來向大眾籌措資金,這張借據就是債券。
- 債權人(你):提供資金,也就是購買債券的人。
- 債務人(發行方):借錢的人,承諾會按約定支付利息,並在到期時還本金。
二、債券的成績單:看懂信用評級 ABC
信用評級,就是債券的「成績單」。
在借錢之前,你肯定想知道對方會不會跑路。信用評級就是用來評估發行方(債務人)違約不還錢的風險高低。
評級從最高的 AAA 到最低的 C,直接代表了風險與回報的關係。全球最知名的三大信評公司分別是:穆迪(Moody's)、標準普爾(S&P)、惠譽(Fitch)。
評級主要考量三大因素:償債能力、利息支付能力、發行條件與風險。
- 投資等級債 (Investment Grade):評級在 BBB 以上,代表違約風險低,被視為較穩健的投資。
- 非投資等級債 (Non-Investment Grade):評級在 BB 以下,違約風險較高,因此也常被稱為「高收益債」或「垃圾債」。
【案例】 美國政府債券的評級為 AA+,這代表它「幾乎沒有違約風險」,因此被全球視為重要指標。
三、債券的種類:從國家到企業,風險各不同
了解了基本定義和評級後,我們來看看市面上最常見的三種債券類型。
1. 國家債券(公債)
這是由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發行的債券,代表著「國家信用」。
- 特點:
- 違約風險相對低:因為有整個國家做擔保。
- 收益率相對較低:風險低,回報自然也較保守。
- 常被視為「無風險利率」的基準。
- 例子:美國國債,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避險資產,即便在2023年被惠譽從AAA降評至AA+,依然被視為全球最穩定的資產之一。
2. 公司債券
這是企業為了籌集資金而發行的債券,也是平衡風險與回報的好選擇。
- 投資等級公司債:由信用評級高的大公司發行,風險低,收益穩定。
- 非投資等級公司債(高收益債):由體質較弱或新創公司發行,風險較高,但潛在收益也更誘人。
- 特點:
- 優點:靈活性高,收益通常高於同天期的公債。
- 缺點:需要承擔該企業未來可能破產或違約的風險。
3. 房地產債券:緊扣地產市場的高收益選項
這是與房地產項目相關的債券,因房市投入資金大、時間長,風險也相對較高。
- 特點:
- 收益率與利率普遍較高。
- 發行總額龐大,且償還期限通常較長。
- 風險與機遇:雖然風險偏高,但有些地點好、狀況佳的商業地產,其債券評級仍可非常高。
- 例子: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其根源就是由美國的「次級房貸」(風險極高的房地產債券)的衍生性商品暴雷所導致。
結論
總結來說,債券是市場定價的重要基準,特別是高評級政府公債,由於幾乎不具備信用風險且收益相對穩定,常被視為無風險利率的代表。在資本市場中,無風險利率作為定價的重要基準,市場在評估其他資產價值或預期報酬率時,通常會以其作為參考基礎,再加上相應的風險溢酬來進行定價。
下次可以看看你自己的投資組合有沒有超過這個無風險利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