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入29單位,約10%停利。

投入11單位,約10%停利。
對於金錢,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力。
有一天和 C 聊天,起因是我好奇他的勞退提撥狀況,除了公司提撥的部分,他還選擇自提 6%。C 說他總是存不到錢,每次好不容易累積一些存款,最後總會因為某些突發狀況花掉。所以他決定固定自提一部分,至少老了以後還有些積蓄可以用。
我覺得這樣的做法沒有對錯,只要是自己覺得對的事就好。每一筆錢怎麼來、怎麼用,都是自己的選擇。選擇了,就去承擔,也去接受那樣的結果。
只要問心無愧,對得起自己,就已足夠。
————————————————
對於未來,我們總是難以斬釘截鐵地確定什麼。
前年因為需要買電腦,透過介紹,一位電腦公司的工程師來幫忙安裝與設定。等待資料轉移的空檔,我們閒聊了幾句。他告訴我,這應該是他最後一次為我們服務,因為他打算離職。
離職的原因是薪資比較。他發現自己跟同儕相比薪水差很多,覺得不甘心,想趁年輕多賺一點。即使是夜班工作也可以接受,目標單純,就是想多一點收入。
我聽了也能理解,人各有志,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那就沒有問題。
過一陣子,公司其他電腦也出現狀況,我們再次聯繫電腦公司,這次是老闆親自來處理。幾天後,修好的電腦送回來,依然是老闆親自送達。我心想,或許那位工程師真的已經離職了。
然而前幾天,公司又有電腦需要維修,而出現的,竟然又是那位最初的工程師。
這很多可能性,我沒有去問。只是點了個頭,把需要處理的事項交代給他,然後繼續各自的工作。看似冷漠,或許也可以解讀你想說我在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