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七月俗稱「鬼月」,民間相傳此時陰陽兩界之門開啟,好兄弟得以返回人間遊走。人們除了舉行中元普渡祭祀孤魂,也會特別遵守各種禁忌與注意事項,以祈求平安順遂。
&農曆七月鬼月禁忌事項整理
農曆七月在民間俗稱「鬼月」,民俗信仰中認為好兄弟會在此時返回陽間接受普渡,民眾會舉行中元普渡以表尊敬,也會特別注意避免觸犯禁忌,以下為常見禁忌與注意事項:
#禁忌行為- 晚上吹口哨:容易吸引好兄弟靠近,以為有人在召喚
- 胡亂潑水:可能潑到無形眾生,招來不必要的干擾
- 隨地大小便:驚擾遊魂,可能導致不順或身體不適
- 夜晚靠近海邊、河流:傳說水鬼抓交替,容易發生意外
- 撿陌生紅包、紙錢、供品:可能是冥婚或祭品,誤觸會有麻煩
- 晚上曬衣服:陰氣易附著衣物,可能帶回家
- 掛風鈴:響聲易招陰靈靠近
- 玩靈異遊戲(碟仙、筆仙等):開啟靈界通道,易招惹無形干擾
- 不敬神佛、祖先:可能引來陰煞,影響運勢
&其他生活注意(「鬼月」禁忌事項與注意)
- 家中晚間保持燈火明亮,避免陰暗角落
- 晚上盡量結伴出行,避免獨自前往偏僻地點
- 避免在夜間拍照,尤其在荒涼或陰暗處
- 體質虛弱者、孕婦、幼童應避免夜歸
- 避免搬家、開工、結婚等重大活動(部分地區習俗)
- 中元普渡時,供品與香燭需誠心擺設,勿隨意處理供品
&傳統民俗應對
- 中元節(七月十五/地方不同日期)舉行普渡,敬奉孤魂野鬼
- 可配戴平安符、黑曜石、五帝錢等避煞物
- 信奉宗教者可參拜地藏菩薩、城隍爺等神祇保平安
&生活建議與應對方式
- 參拜地藏菩薩、城隍爺、陰廟等神祇祈求平安
- 配戴平安符、黑曜石、五帝錢等避煞物
- 普渡祭拜時,可備鮮花、素果、金紙誠心供奉
- 外出前可隨身攜帶護身符或佛珠,增加心安感
- 保持心境平和,不刻意挑戰禁忌或談論靈異話題
- 避免單獨熬夜,維持充足睡眠與陽氣
&為何廟宇在農曆七月舉辦超渡法會?
- 民俗信仰中的「普渡月」
- 農曆七月被稱為「中元月」或「普渡月」,相傳農曆七月初一「地獄之門」打開,孤魂野鬼得以回到陽間。
- 廟宇舉辦超渡法會(普渡、施食、誦經),目的在於安撫好兄弟、孤魂野鬼,避免干擾人間,同時累積功德。
- 宗教意義
- 佛教:多舉辦「盂蘭盆法會」,誦經、供養僧眾與超渡亡魂,源於目連救母的典故。
- 道教:多舉辦「中元普渡」或「三官大帝中元赦罪法會」,祈求赦免孤魂罪障,庇佑地方安寧。
- 超渡儀式除了安魂,也被視為為生者積德,為亡者減輕痛苦。
&如果沒有辦普渡拜拜,可能的影響(依民俗觀念)
這部分屬於民間信仰觀點,非科學論述,但在傳統文化中影響很大。
- 容易冒犯好兄弟:若無祭品供奉,傳說中好兄弟可能覺得被忽視,對家宅或生意不利。
- 家運不順:民間說法認為普渡可化解陰煞,若未普渡,家中或公司陰氣積聚,可能導致病痛、破財或不順。
- 心靈不安:對信奉民俗的人來說,沒做普渡可能會有心理壓力,擔心招致不吉。
- 缺少功德:佛、道信仰中認為施食孤魂是累積陰德的方式,不做則少了行善機會。
# 總結:
辦普渡與否,關鍵不在於形式,而在於敬畏與善心。
若不能舉行大型普渡,也可簡單備供、燒香誦經,甚至在家中誦《地藏經》、念佛迴向,心誠同樣被視為有功德。
**「鬼月超渡與普渡意義圖解」**

作者|悠遊時光
農曆七月鬼月,民俗重視敬畏與謹慎。遵循禁忌,保持尊重,才能平安度過這段陰陽交會的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