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大製作災難電影!
導演洪子烜繼《狂徒》後再執導動作電影!
96分鐘(2025)
《96分鐘》是台灣電影史上⾸部以臺灣高鐵為題材的災難動作片。耗資1.6億打造的大製作,讓台灣電影終於有屬於自己的列車災難電影,從製作規模及大膽嘗試來看值得讚賞。
台灣影史的里程碑
一場震驚全台的炸彈攻擊案,以無辜死傷的悲劇收場。拆彈專家宋康任(林柏宏 飾)從此退出前線。三年後,他與刑警妻子黃欣(宋芸樺 飾)搭上台北直達高雄、僅需96分鐘的高鐵列車,卻在途中接獲前上司李傑(李李仁 飾)傳來警告列車上藏有炸彈!《96分鐘》的核心設定相當緊湊,96分鐘的車程時間也成為了倒數計時的緊張感來源。然而看完整部電影後,《96分鐘》更像一部悲壯多於刺激的動作電影。人物眾多,但大多數角色幾乎都圍繞著家人及親情的核心主題且都處於需要被解救的位置。
反派的設定
我最喜歡宋芸樺的表現。大膽突破自我飾演刑警妻,不只是丈夫因事故退役後的情感支柱,更是危急關頭時並肩作戰的最佳搭檔。從面對危機時的專業判斷力的沈著冷靜到面臨更大的道德抉擇和情感衝擊時,理性到情感崩潰的轉變層次分明。相較於主要角色的細膩刻畫,《96分鐘》的反派設定上顯得薄弱,彷彿編劇在完成所有主要角色的設定後,才想到需要一個反派,然後就匆忙指派某個角色,前後的劇情連結也顯得有些拙劣。
大格局的成就與限制
高鐵車廂內的緊湊空間、爆破場面的震撼效果,以及整體的攝影和剪接都展現出專業製作團隊的功力。然而,大製作也帶來了期待值的提升,觀眾自然會拿它與國際同類型作品進行比較。在這樣的對比下,《96分鐘》雖然在技術層面達到一定水準,但在劇本的創新和角色設定的完整性上,仍有些難逃窠臼。

人性的探討
儘管有些缺點,《96分鐘》在人性探討方面還是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電影中,角色不僅要面對極限挑戰,更被迫做出關乎犧牲少數、拯救多數的人性抉擇。這種道德兩難的設定,讓電影超越了單純的動作娛樂,加入了更深層的思考元素。每個角色在面臨生死關頭時的反應和選擇,都反映出不同的人性面向。有人選擇犧牲自己拯救他人,有人在恐懼中暴露自私本性。
對於台灣電影來說,《96分鐘》代表了一種勇於嘗試大格局製作的精神,也為未來類似題材的電影奠定了基礎。儘管不是完美之作,但這樣的嘗試本身就值得鼓勵和支持。
延伸觀賞
導演洪⼦烜動作電影前作👉《狂徒》
李李仁再扮警察👉《周處除三害》
喜歡我的內容👉歡迎成為同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