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防勝於治療的最佳典範-印刷常見三種打樣方式 COVER
雖然現在大家都很熟悉打樣了,但偶爾還是會有客人問說:可以省錢不打樣嗎?事實上,打樣是設計與印刷之間的關鍵橋樑,透過這個步驟,可以讓設計師和印刷廠在正式印刷前就確認大智的顏色與效果,避免因誤差導致報廢,省錢又環保。
打樣主要有三種形式:軟打樣、數位打樣、機上打樣。它們各有特性,適合不同需求。一、軟打樣
又稱為螢幕打樣,是直接在顯示器上進行色彩模擬,以ICC色彩管理為基礎,讓設計稿接近實際印刷效果。
有跟麥思合作過的人都知道,印前人員製稿完成後都會傳送一張圖片給你們,這就是軟打樣喔!
優點:成本最低,不會有額外的材料消耗;如果對打樣結果不滿意也可以即時修改,適合初步審核。
缺點:依賴顯示器的色彩管理,因此不同設備呈現的效果,可能會有非常大的落差;此外,因為只用螢幕呈現,故無法呈現紙張質感與後加工效果。
適合對象:需要快速確認設計大方向、排版、顏色彼此關係等內容,對色彩精確度較不在意者。

預防勝於治療的最佳典範-印刷常見三種打樣方式 COVER
二、數位打樣
利用高精度數位打樣機(噴墨/雷射),模擬實際印刷成果。
優點:版面精準度高,接近最終成品,亦可適當更換印刷材料來呈現印刷效果。
缺點:雖然可更換紙張,但為配合快速作業,一般只提供常用紙張(如銅版紙、道林紙)的捲筒紙;此外,即使經過色彩管理,也會因設備本身限制而不易精準呈現色彩。
適合對象:確認排版細節、色彩關聯、裝訂效果等細節的印刷品(如目錄、DM、手冊等等)。

預防勝於治療的最佳典範-印刷常見三種打樣方式 數位打樣
三、機上打樣
直接在正式印刷機上,以實際紙張與油墨印製少量樣張。
優點:與正式印刷成品幾乎100%相符,可以同時檢視紙張、油墨色彩呈現效果。
限制:等同於正式印刷,需要製版和操作印刷機,成本最高、耗時也最長;此外若打樣後內容有修正,整組版都必須重製,又再一次增加時間與成本。
適合對象:對顏色、質感要求極高的大型品牌企業識別色呈現。

預防勝於治療的最佳典範-印刷常見三種打樣方式 機上打樣
FB 社團:設計人聊印刷事
LINE 聯絡我:@minds
IG:@minds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