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時報陳鶴君
—— 為什麼有錢人做投資前,先做「財務盤點」? 作者|陳鶴君(基金經理人) --- 先問自己一句話: 你知道自己「現在真正值多少錢」嗎? 不是薪水、不是股票市值、不是房子買多少—— 而是:扣掉所有負債後,你的淨資產是多少? 這不是哲學問題,而是 理財的起跑線。 沒有資產負債表,所有投資決策都只是「憑感覺」。 --- 為什麼要先做《家庭資產負債表》? ✅ 看清自己擁有什麼(資產) ✅ 確認自己欠了什麼(負債) ✅ 找出資金卡住的地方 ✅ 判斷是否需要提高現金流 ✅ 為下一步投資或保險配置做基礎工程 有紀錄,才有策略;有結構,才有自由。 --- 典型家庭資產結構示例 類型 /比例/評語 固定資產(房產、汽車等) 67.9% 資產集中但缺乏流動性 投資性資產(股基、保單) 11% 需補強提高成長性 流動性資產(現金、存款) 12.7% 夠日常生活但抗風險力弱 淨資產 537,000 佔總資產 53.6% 資產負債率 46.4% 在可控範圍,但仍要管理債務槓桿 問題不在於數字漂亮不漂亮,而在於你是否清楚自己現在的真實狀況。 --- 財務體檢後,通常會發現 3 種情況 1️⃣ 資產很多,但現金流不足 → 房產重,現金輕 → 解法:提高月配息資產比重、降低沉沒成本 2️⃣ 投資有做,但沒有系統 → 隨意買、無目標 → 解法:重新定義「資產功能分層」:保障 / 現金流 / 增長 3️⃣ 負債率過高 → 買了房,沒了彈性 → 解法:調整貸款結構、提高收入性資產占比 --- 下一步該做什麼? ✅ 建立 債務償還與資產增長的路線圖 ✅ 增加 可產生現金流的投資型資產 ✅ 用 保單、信託或資產隔離工具 做財富安全層 ✅ 釐清 家庭重大支出時間表(教育金 / 退休 / 長照) > 財務自由不是賺快錢,而是讓資產「自動換現金流」。 --- 基金經理人的建議 > 「先知道你在哪,才能決定要去哪。」 理財不是買商品,而是設計一套屬於你的 資產運作系統。 📌 資產負債表是地圖 📌 現金流是燃料 📌 投資策略是方向 📌 保障與稅務結構是保護罩 沒有地圖,不要急著開車。 --- 想要完整 版《家庭資產負債表模板》嗎? 留言或私訊關鍵字:【資產體檢】 我傳給你可編輯版本 + 免費解析指南 (會計師提供|適用家庭、企業主、高資產族)

--- 家庭資產負債表|理財基礎|資產配置|現金流管理|財務規劃|家庭理財|淨資產計算|資產負債率|財務體檢|投資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