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鶴君
作者|陳鶴君 基金經理人 (本文含:科技趨勢解析+資產配置方法+現金流結構示範) --- 一、先說重點: 未來 10 年,科技紅利不是給看新聞的人,而是給提前卡位的人。 你以為自己是在選「哪個產業會漲」, 但真正厲害的投資人,其實是在選—— > ✅ 哪一條賽道能變成 長期現金流提款機 ✅ 哪一種配置能 把波動變成財富複利 ✅ 哪一個結構能 同時顧到風險、報酬、傳承 --- 二、未來 10 年 8 大科技致富賽道 (這不是「看懂趨勢」就好,而是「卡位」) 賽道 1️⃣ 半導體 台積電供應鏈、封裝測試、CoWoS、HPC、先進封裝 2️⃣ AI 人工智慧 GPU、算力租賃、AI 應用、AI ETF NVIDIA 生態、AI SaaS 3️⃣ 生物醫藥 長壽科技、高端醫材、精準醫療CDMO、細胞治療、抗衰老 4️⃣ 新能源 電池、儲能、氫能、智能電網 BESS、固態電池、碳中和 5️⃣ 新媒體 IP 授權、短影音、AIGC 生產力 抖音+YouTube+內容科技 6️⃣ 高端裝備 工業自動化、機器人、航太製造 工控、伺服器、軍工 7️⃣ 網路電商 私域+跨境+AI 行銷自動化 SaaS CRM、跨境物流、數字零售 8️⃣ 智能無人機 物流、巡檢、國防、低空經濟 晶片、無人機 ETF、生態鏈 重點不是「哪一個最強」 而是:哪一個能納入資產配置矩陣、形成複利現金流 --- 三、問題不在於「什麼會漲」 真正的問題是: > 你有沒有把賺錢「結構化」 ✔ 想睡覺也能賺 → 週分紅 / 月配 ETF ✔ 想參與科技爆發 → AI+半導體+新能源指數型產品 ✔ 想壓低波動 → MAXJ、BOXX、保底型商品 ✔ 想留給下一代 → 保單+ETF 雙軌傳承架構 換句話說: 投資不是選股,是選結構。 --- 四、最常見 3 大錯誤(90% 投資人都踩過) ❌ 全壓單一科技題材 → 以為自己是巴菲特,其實是韭菜 ❌ 只看題材不看現金流 → 趨勢對了,戶頭卻沒錢 ❌ 股票、保單、ETF 拆開買 → 市場一震就全線下跌 > 正確做法是:用「保底+配息+成長」三層架構分工合作 --- 五、陳鶴君的 3 步科技配置法(適用台灣高資產族) 1️⃣ 保險鎖底部 → 抗黑天鵝+保全資產 2️⃣ 分紅 ETF 建現金流 → 每月/每週領息當被動收入 3️⃣ 科技指數卡成長性 → 把資本利得變成下一代的資產基礎 💡結論:不是賺一次,而是能「持續提款 10 年以上」 --- 六、想要一份「科技+現金流配置表」嗎? 我會提供: ✅ 科技 ETF 清單(台股/美股/新加坡) ✅ 高資產專用「三層結構配置法」 ✅ 不同金額級距(100萬 / 500萬 / 1000萬 / 3000萬)示範表 ✅ 適合企業主/醫師/退休族/新貴的版本 只要在文章下方留言【科技】+留下 LINE 我私訊給你完整表格(含投資額度+商品配置+出場策略) --- 作者資訊 陳鶴君|基金經理人 專注:高資產配置|跨境投資|科技與保險結構化傳承 LINE:ukenken

--- 科技趨勢、資產配置、AI 投資、半導體投資、ETF 配置、現金流投資、家族辦公室、台灣高資產族、財富傳承、新能源、智能無人機、長壽醫療、AI ETF、月配息 ETF、基金經理人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