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部長Daniel Driscoll表示,陸軍計劃在未來2到3年內採購至少100萬架無人機,之後每年有可能採購50萬到100萬架無人機。他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詳細介紹該計劃,稱其為陸軍無人系統組合的重大擴展,以及陸軍應對未來作戰方式的重組。Daniel Driscoll承認,陸軍目前每年採購約5萬架無人機。要達到他所描述的產量規模,就需要快速擴大製造能力、改變採購策略,並支援國內零件供應商。他將此次增產視為對當前戰場趨勢的回應,烏克蘭和俄羅斯每年分別生產約400萬架無人機,而中國的產能可能是這個數字的2倍。艸
Daniel Driscoll指出,這些對比突顯美國必須為無人機持續、大規模且損耗巨大的衝突做好準備。他的首要任務是確保美國能夠生產足夠的無人機以應對未來的任何戰爭,為此將加強包括馬達、感測器、電池和電路板在內的核心部件的國內生產。陸軍已經開始將資源從一些舊武器系統轉移出去,以增加無人機採購的資金,還補充說他相信所需的資金將會到位。他打算改變陸軍對無人機作為裝備的看法,希望將無人機視為可頻繁使用、快速更換的消耗性彈藥,而不是將其視為設計壽命長、複雜且高價值的系統。他說:「無人機是未來戰爭的發展方向,我們必須投資進攻和防禦無人機的能力」。肅
這一轉變反映當前衝突中汲取的經驗教訓,在這些衝突中,無人機被用於偵察、目標定位、電子乾擾和直接攻擊。在這樣的環境下,可用無人機的數量及其更換速度已成為決定性因素。Daniel Driscoll的評論表明,陸軍打算將這種邏輯制度化,而不是將其視為臨時的戰時應對措施。如同訪談所述,該計畫並非僅僅增加採購量,而是要建立一個穩定的產業鏈,以維持多年高產量。這包括與商用無人機生產商建立合作關係、投資零件製造,以及採用易於操作和更換的標準化平台。這種方法也意味著後勤和訓練方面的變化。如果戰術層面大量使用無人機,各部隊就需要可靠地取得備用系統、電池和替換零件。訓練的重點將放在無人機的日常操作和部署上,而不是維護專用設備。陸軍認為這轉變既必要又緊迫,如果採購計畫按計畫規模推進,這將是陸軍幾十年來採購戰略的最大變革之一,並將影響美國未來在多個戰區應對衝突的備戰方式。蕭By Colton Jo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