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唸書唸一唸,會聽到大冠鷲的聲音,抬頭一看,就會看到他在上面飛,太幸福了吧!」--瀅婷(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研究生一枚)

主臥室同時作為工作空間,書桌擺在窗前,在專注工作之餘,抬頭即可望遠放鬆。
瀅婷是剛考完教師資格檢定考試的研究生,在考前最後一個月,看似苦悶的準備時期,卻因為住在社區離山最近的位置,而感到這段時光特別珍貴,讓她享受到都不想出門。每天早上一睜開眼,就能看見窗外蔚藍的天空與一排排大樹,陽光灑進房間的剎那,幸福感油然而生。獨角仙、大冠鷲、螢火蟲日夜輪流陪伴,在這裡生活,有種和大自然一起作息的感覺。

如果是需要專注唸書或工作的人,很適合選一個能看到山景或綠樹的地方生活,只要再選一台好用的檯燈,就完美了!
兩年前,原本生活在台北的她,因選修東華大學的課程,而住在當時社區的one one共享空間。空間被主理人照顧得很好,使她每週來花蓮住的時候,可以安心休息。空間的一樓經常有人來共食,也讓當時人生地不熟的她,可以不用擔心要去哪裡吃飯,而且在很短的時間認識這個地方的人,因此感到支持與滋養。

可以用大自然的元素來佈置家裡,讓空間不會單調。瀅婷找朋友一起去找樹枝放在家裡,吊掛一些有力量的明信片,讓房間妝點成有溫度的樣子。
為了讓自己更能安頓下來,不用反覆收拾行李,在朋友的介紹之下,住到了隔壁的三、四樓。她形容,那裡讓她感覺到被包覆著,一進到客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實木桌與鋼琴,沒有什麼雜物,也讓她決定提醒自己,要繼續維持這樣的簡單舒服感,不要帶太多東西進到這個家。她舉例,當初房間只有一個四格櫃,她的東西數量就是在這個範圍內,不會超過。這樣的好處是東西不容易重複買,搬家時也很方便。
雖然這裡像是住在動物園,外人聽起來是一件浪漫的事,但有些動物的來訪,有時還是讓瀅婷感到困擾,像是洗澡到一半遇見蟑螂,每天都需要打掃壁虎大便,面對這些大自然的鄰居,也只能苦笑接受。

兩處居所就像家人般的照顧她,陪伴瀅婷經歷不同的生命階段。她覺得,一、二樓的空間像是自由生活基地,開闊的空間支持她創造各種可能性,三、四樓的空間滋養她與好朋友吃飯與生活,帶給她安心的歸屬感。即使要與喜歡的空間道別,只要回想起這段獨自生活的寧靜時光,腦海會閃爍著那片早晨的藍天與大山,也許,家就住在她的心理,會一直在。

善用白牆作為自己生活的「靈感牆」,有什麼想法貼在上面,每天都可以看到!

瀅婷提到,入住的方向要先確定!一開始維持整潔,空間沒有擺放雜物,也不要有太多收納置物櫃,自然就會有一股力量想維持簡潔的狀態,東西只要買足夠,要接收別人分享的物品前,要先思考是否適合家裡的風格。
#家的實驗室 #串門子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