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完美告別》:喜劇調的療傷作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Eyal與Vicky的兒子過世,奉行猶太教的七日服喪期,而這七日過後的第一天,在形式上或意義上都意味著新的開始,告別悲傷,日子要回歸正軌了。
然而僅僅一週,足夠人類接受親人的死亡,並且消化、振作嗎?Eyal成了沒有生命的憂傷父親,他沒有去探望兒子的墓,任憑自己的情緒發洩在鄰居、計程車司機身上,也把妻子託付他預訂兒子墓旁的兩塊地一事給忘了。
無意間,Eyal在醫院得到兒子生前使用的藥用大麻,他試圖捲進菸裡抽,卻頻頻失敗,就像是疏於相處的父子關係,Eyal努力在微小的事物裡重新了解兒子,儘管生疏笨拙。
鄰居的兒子Zooler在此時走進Eyal的生活。他教會Eyal捲菸,說些不著邊際的蠢話,彈著空氣吉他狂歡,胸無大志的青年在不知不覺中推著Eyal過起生活,他們到臨終病房和母親罹癌的小女孩作伴,進行「空氣手術」,放生癌症,「如果每個人都抱著空氣吉他,就沒人端著槍了」,Zooler的天馬行空沖散了女孩對失去母親的恐懼。
而立刻回歸職場的Vicky看著丈夫與鄰居兒子鬼混,她從起初的排斥,漸漸在望著兩人恰似父子的身影時心軟,她和Eyal只是選擇的療傷方式不同,對兒子的想念一樣深,一樣尚未痊癒。難忘他們在兒子床上互相依偎的畫面,潔白的床單再也不會髒亂,卻也沒有溫度。
Eyal猛然想起預訂墓地的事,但已有一名往生者準備入土。Eyal混入這名往生者的喪禮,死者的哥哥正在向心愛的妹妹訴說最後一段話。「也許你的生命之燈已然黯淡,但尚未熄滅。」空氣中有什麼是相同的呢?這位哥哥將思念化作放下,而Eyal為無法與兒子葬在一起而激動。然而正如同這段話,這盞燈將持續照耀留下來的人,只要我們不遺忘。
電影的最後,死亡成為一種哲學。
「我覺得他們葬在彼此身旁也行,但願如此,希望她能照顧他。」
「或者他照顧她。」
只有相信離開的人會好好照顧自己,留下的人才能過得更好。
喜歡電影詮釋悲傷的方式,Vicky坐在牙科診療椅上等待各個角度的口腔X光拍攝,她邊想著無法和兒子葬在一起、兒子的離開,每換一個角度,眼淚就流一次,卻同時理性的接受治療。
當確信無法再對摯愛挽留什麼時,反而終於做得到割捨。回到平凡的夜晚,Eyal請Zooler回家,夫妻倆共度平凡而溫馨的夜晚,就像過去的每個晚上一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十和子的感情現況是這樣:和條件很差的陣治同居,嫌棄陣治沒用、窮酸、粗俗、軟弱,然後花他的錢,住他買的公寓。陣治對這一切毫無怨言, 「為了十和子,我什麼都願意做」,陣治總是這麼說。
  「他們用一瞬間,讓我忘記了自己是被世間遺忘的人。」電影的一開始是黑暗中的煙火緩緩升起,有什麼正在醞釀準備實現。
十和子的感情現況是這樣:和條件很差的陣治同居,嫌棄陣治沒用、窮酸、粗俗、軟弱,然後花他的錢,住他買的公寓。陣治對這一切毫無怨言, 「為了十和子,我什麼都願意做」,陣治總是這麼說。
  「他們用一瞬間,讓我忘記了自己是被世間遺忘的人。」電影的一開始是黑暗中的煙火緩緩升起,有什麼正在醞釀準備實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除了齊焰,這家人幾乎.....都在這家醫院了。 齊揚,與彩蘋陪著小凡做著精密的檢查。 洋洋和葉葉則是蠟燭兩頭燒的來去醫院照顧著生病的爸爸,昏迷的媽媽... 卻怎麼也沒想到,人生的谷底....應該就是現在了.. 從來沒有....從來沒有這樣過日子,從來沒有過過這麼難熬的日子,從來沒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場葬禮。我的好友老公過世了,她傷心欲絕。 當葬禮快要結束前,有一個「過火」的儀式,意思是讓生者與往生者從此緣份斷絕,對彼此的記憶完全抹去。如此才能放下對方,繼續往應走的路上前進。 我的好友哭喊著,她不要忘記她老公,不願意「過火」。
出殯前一天,小姑又回家了,她陪著婆婆在家,我則與小叔大哥去告別式現場,密集做了早上與下午兩場法會,師父誦經的很認真,我也跟著一起唸經文,做藥懺的時候,特別認真,希望他能不要再因病受苦,法會結束前,執杯問他是否有滿意,怎麼丟都沒有回應,通常只要我問都必有回應,好奇怪,最後就由大哥執出一個聖杯,大家有個
夫家在三年內,已經送走四個人,第一次因為走的是孫子輩,婆婆為了兒子不得不堅強起來,要當兒子的依靠,不能讓兒子倒下,但這次是她最驕傲的兒子離開,她徹底崩潰了,她開始想要找個理由,將一切合理化,她想到姑姑嫁出去後,每年過年還是回家上香拜祖先,說是想要拜過世的爸爸媽媽,婆婆無法拒絕,所以每年過年都讓姑姑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面對生命的轉折與終結,如何以盡孝的方式求安?生死間,人生空寂、愛與苦難難以磨滅。若我們曾經能夠讓他免於死前一場痛,卻因為愛......
Thumbnail
女兒決定為年邁的父親拍下無可避免的大限之日,而他的爸爸也欣然同意了,透過此片也讓我們看見有其父必有其女。這對父女選擇以幽默卻深刻的態度直視死亡,於是他們一起模擬各種千奇百怪的死法,去體驗種種撒手人寰後的模樣,完全的落實《爺爺的死亡排練》,並在 2020 年日舞影展拿下評審團特別獎。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今天 過凌晨12點了 應該說昨天 完成我爸告別式及花葬儀式 人生正式走入‘’孤兒‘’階段 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 孤單寂寞是沒有的, 莫名空虛倒是在黑夜襲來。 我的父母來到世上走一遭花了七十餘年,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開心與否? 痛苦與否? 在蓋棺論定時
Thumbnail
死亡對孩子來說是個模糊的概念。華人父母總是避諱談死亡,用不吉利、你不懂等言詞帶過。若無法迴避時甚至會說他只是去旅行、他只是睡著等委婉說法。但這種談論死亡的觀念對孩子真的好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除了齊焰,這家人幾乎.....都在這家醫院了。 齊揚,與彩蘋陪著小凡做著精密的檢查。 洋洋和葉葉則是蠟燭兩頭燒的來去醫院照顧著生病的爸爸,昏迷的媽媽... 卻怎麼也沒想到,人生的谷底....應該就是現在了.. 從來沒有....從來沒有這樣過日子,從來沒有過過這麼難熬的日子,從來沒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場葬禮。我的好友老公過世了,她傷心欲絕。 當葬禮快要結束前,有一個「過火」的儀式,意思是讓生者與往生者從此緣份斷絕,對彼此的記憶完全抹去。如此才能放下對方,繼續往應走的路上前進。 我的好友哭喊著,她不要忘記她老公,不願意「過火」。
出殯前一天,小姑又回家了,她陪著婆婆在家,我則與小叔大哥去告別式現場,密集做了早上與下午兩場法會,師父誦經的很認真,我也跟著一起唸經文,做藥懺的時候,特別認真,希望他能不要再因病受苦,法會結束前,執杯問他是否有滿意,怎麼丟都沒有回應,通常只要我問都必有回應,好奇怪,最後就由大哥執出一個聖杯,大家有個
夫家在三年內,已經送走四個人,第一次因為走的是孫子輩,婆婆為了兒子不得不堅強起來,要當兒子的依靠,不能讓兒子倒下,但這次是她最驕傲的兒子離開,她徹底崩潰了,她開始想要找個理由,將一切合理化,她想到姑姑嫁出去後,每年過年還是回家上香拜祖先,說是想要拜過世的爸爸媽媽,婆婆無法拒絕,所以每年過年都讓姑姑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面對生命的轉折與終結,如何以盡孝的方式求安?生死間,人生空寂、愛與苦難難以磨滅。若我們曾經能夠讓他免於死前一場痛,卻因為愛......
Thumbnail
女兒決定為年邁的父親拍下無可避免的大限之日,而他的爸爸也欣然同意了,透過此片也讓我們看見有其父必有其女。這對父女選擇以幽默卻深刻的態度直視死亡,於是他們一起模擬各種千奇百怪的死法,去體驗種種撒手人寰後的模樣,完全的落實《爺爺的死亡排練》,並在 2020 年日舞影展拿下評審團特別獎。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今天 過凌晨12點了 應該說昨天 完成我爸告別式及花葬儀式 人生正式走入‘’孤兒‘’階段 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 孤單寂寞是沒有的, 莫名空虛倒是在黑夜襲來。 我的父母來到世上走一遭花了七十餘年,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開心與否? 痛苦與否? 在蓋棺論定時
Thumbnail
死亡對孩子來說是個模糊的概念。華人父母總是避諱談死亡,用不吉利、你不懂等言詞帶過。若無法迴避時甚至會說他只是去旅行、他只是睡著等委婉說法。但這種談論死亡的觀念對孩子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