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獨創味噌的「噌」字,是因為把這種中國傳來的醬視為「日本食物」!

日本人獨創味噌的「噌」字,是因為把這種中國傳來的醬視為「日本食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味噌與豆醬的由來,與豆豉和醬油密不可分(豆豉或稱「豉」,日文叫做「濱納豆」,西方通常稱作「鹹黑豆」)。最早的豆豉是在中國湖南長沙,約西元前168年封墓的馬王堆一號漢墓所發現;而豆豉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看來,身為味噌與豆醬祖先的豆豉,早在漢朝之前就已經出現在中國了。

味噌的祖先是豆鼓,早在漢朝之前就已經出現在中國了。

味噌的祖先是豆鼓,早在漢朝之前就已經出現在中國了。

醬油出現在中國的時間似乎與豆豉差不多:「醬油」二字,同樣最早出現於《史記》,不過無法確定當時的醬油是否為黃豆製品,也有可能是肉或魚的醬汁。一直到1578年的《本草綱目》,才明確指出醬油是黃豆製成的,兩書相距十六個世紀之久,因此關於中國的醬油起源為何的議題,還有許多爭議。比如由發酵黃豆製成的豆醬,起源於西元前一世紀的中國,是味噌的近親,早期是以抹醬的形式現身,不是用來壓製提煉出液體醬油。

「味噌」語詞的演變

「醬」泛稱各種塗醬,這個字早在西元前三世紀就已出現,至於首次用來指黃豆製的醬,則是被記錄於西元535年的《齊民要術》。此後,黃豆做成的醬,在中國官話就叫做「豆醬」,而其他含有黃豆的醬料也都紛紛發展。豆醬傳到中國南方以及東南亞時,發音起了變化:粵語的發音是tau cheung,福建語唸作tau ch’iu、印尼話稱作tauco(taucho,原本拼作tao-tjo,誤讀福建語「豆醬」而來)、馬來西亞語是說tau-cheo或tau-chio,而泰國則叫做tao-chio或tau-cheaw,至於越南話則從「醬」衍生,稱作tuong,醬字東傳到韓國,就讀作jang。

中文的「醬油」一詞是表示「從豆醬壓製的液體」,衍生自早期的「醬」。

中國字「醬」傳進日本時,它的發音是hishio,到了730年,「醬」這個字可唸做hishio或miso,現行用來表示味噌的詞語首次出現在886至901年間。

由於味噌在西方沒有相對應的食物,因此從最早與西方接觸開始,歐洲語系國家往往用味噌的日語miso來稱呼之,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以「黃豆醬」稱之。中國的豆醬從未在西方廣為人知,可能是因為它在中國是相當次等的食物,也可能是它不像味噌可以吸引到大多數西方人。1976年,夏利夫和青柳昭子(《味噌之書》的作者)替日本6種基本形式和28種變化形式的味噌,首次分別取好特定的英文名稱,此外像是中國九種變化形式的醬、韓國五種變化形式的醬(Jang),以及印尼四種變化形式的豆醬(taucho),也都有了特定的英文名稱,而味噌的法文是le miso,德文則是das miso。

夏利夫和青柳昭子所著的《味噌之書》。

夏利夫和青柳昭子所著的《味噌之書》。

日本獨創的「噌」字

平安時期初期,書寫時已用現在使用的漢字「味噌」來代表這種醬料。「味」表示味道,「噌」表示喉嚨,而後者是日本人自己的發明,沒有其他替換字,「噌」字首次出現在806年的日本官方文獻中,是跟一種名為「enso」的鹹味調味料有關。根據川村表示,現代的「味噌」二字首次出現在史書《三代實錄》中;不過一山則表示,「味噌」首次出現在938年的《扶桑略記》中。

我們可以仔細探究為何這個時期的日本人,要創造新字「噌」取代前兩個世紀所使用的「醬」字,而且為何他們要把意為「味道」的味字跟噌字組合在一起。原因似乎在於當時的日本人,已經將醬視為符合他們文化和口味的食物,認為應該替它取一個獨特的日本名字。事實上,《三代實錄》記載的味噌已是真正的日本食物,而非只是從中國進口的食物;然而在文字改變的背後,還存在著更全面的文化改變:在894年平安時期初期,日本基本上完全斷絕與外界連絡的管道,開始對傳入的中國文化進行同化與轉型工作。與此同時,日本也發展出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書寫系統,而在十世紀時全面完成,這是味噌和其代表漢字產生改變時出現的較大文化轉型背景。

一般學者都同意味噌在新名出現前100年,就已培養出本身的特性,然而傳統的書寫習慣卻改變得很慢,以至於到了十八世紀,還經常使用「醬」而非「噌」字來表示味噌。這種「味醬」的可能意義是「有很多味道的醬」,「醬」字也可以讀作sho,就跟醬油shoyu的sho發音一樣;若「味醬」發作misho,可能成為味噌miso的祖先,而「醬油」的漢字可能早700年就會消失。

有些學者相信「味噌」的發音出自日本最早的字典《和名抄》中,它是由平安時代的源順於908至938年所寫的一本百科全書式的字典,除了以中國字典為範本外,並列出許多種類的醬,包括發音為「miso」 、「misho」和「kara hishio」的醬和豆豉。

《味噌之書:你吃到的每一口都蘊藏著千年發酵的極致之秘》
博客來:https://reurl.cc/l3Qlq
誠 品:https://reurl.cc/nWN46
金石堂:https://reurl.cc/v9aAk

avatar-img
柿子文化的沙龍
12會員
3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柿子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命運是一個雕塑自我的過程,探天知命,只是在幫助你自我認知! 一般大眾對算命總是又愛又害怕,很怕砸大錢卻愈算命愈差。除了分享百年命算家族的故事,和自己走向塔羅&占星師的心路歷程,天空為限更以犀利、嗆辣又逗趣的口吻,針對「一般人」和「想當算命師的人」提出各種算命迷思並一一攻破,提供大家另一種獨特的命理
國家繁榮與否,端看國民人的財力狀況是否雄厚。身上沒錢,所有的人都不會給好臉色。我們之所以一直沒有賺到財富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去追求過。財富就是力量,財富能讓許多事都變可能。
30年靜坐修練的探索體悟! 承接靈性訊息的無字天書、 看見靈動的內在小孩、開啟預知能力…… 一旦打通人體空間通道, 便能幫助自己療癒身心、成長蛻變、開發創造力, 找回自己與宇宙和諧關係的途徑! 作者以修練動意功為起點,隨著功力漸增,她不僅看到了無字天書、內在小孩與微型小黑人等幻景,同時也領悟到,只要
命運是一個雕塑自我的過程,探天知命,只是在幫助你自我認知! 一般大眾對算命總是又愛又害怕,很怕砸大錢卻愈算命愈差。除了分享百年命算家族的故事,和自己走向塔羅&占星師的心路歷程,天空為限更以犀利、嗆辣又逗趣的口吻,針對「一般人」和「想當算命師的人」提出各種算命迷思並一一攻破,提供大家另一種獨特的命理
國家繁榮與否,端看國民人的財力狀況是否雄厚。身上沒錢,所有的人都不會給好臉色。我們之所以一直沒有賺到財富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去追求過。財富就是力量,財富能讓許多事都變可能。
30年靜坐修練的探索體悟! 承接靈性訊息的無字天書、 看見靈動的內在小孩、開啟預知能力…… 一旦打通人體空間通道, 便能幫助自己療癒身心、成長蛻變、開發創造力, 找回自己與宇宙和諧關係的途徑! 作者以修練動意功為起點,隨著功力漸增,她不僅看到了無字天書、內在小孩與微型小黑人等幻景,同時也領悟到,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