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9月8日] 土星和月。土星合月

    重點是右邊那個小點
    重點是右邊那個小點
    斯斯有兩種(現在好像不只了),土星「ㄏㄜˊ」月也是;土星「和」月是指兩個天體、土星「合」月則是在講一個天象。

    「合」?
    「合 (conjunction)」在天文學上指的是兩個天體的「赤經」相同的那一刻,不知道什麼是赤經?無所謂,你可以這麼理解就好:「『合』指的就是兩個天體最接近的那一天。」為什麼會有接近不接近的問題呢?這代表兩個天體當中,起碼有一個在動~
    畫有經緯度的地球儀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想像一下我們正位於一顆透明的地球儀上的某處,而這顆地球儀的核心放了一顆燈泡,於是地表上經緯線的影子被投射到了外頭一個更大的球殼上,所有的星星也都被鑲在那兒,因此星星們有了座標、我們也能和其他人在相同的標準下描述天體的位置,是不是很棒;那個大球殼就是「天球」,而為了不和地表上的經、緯度相混淆,天球上的稱為「赤經」和「赤緯」。
    天體的運動也可以簡單的分為兩種,一是由於地球自轉而造成整片天空東升西落的現象,二是太陽系內的天體,因為離得很近,所以被我們發現祂們無時無刻都在移動,只是這個速度不快,自古以來有本事發現的人並不太多。
    以土星和月為例,土星大約每30年在天空中跑一圈,月亮則大約30天,所以我們可以將問題簡化成土星固定不動、而月亮過動地自己在天上一圈又一圈的跑著。

    黃道
    黃道是太陽在天空中運行的軌道,雖然事實上在動的一直都是地球,但地球人早已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除此之外太陽系裡絕大部分的天體,因為受太陽牽引的關係,繞行太陽的軌道大多也都在黃道的「附近」,附近的意思是這些軌道並不完美地落在同一個平面上,多多少少都存在著偏差,這個偏差通常隨著該天體與太陽的距離越大而增加,就像教室裡坐得越後面的同學越容易造反那樣。
    因為這些造反的天性,使得兩個天體終於追上彼此時,往往還是只能遠觀對方,常常都已經「合」了,距離還是遠得無法讓人感受到誠意,就像今年9/8月亮在造訪土星的前兩天,就先走過了木星的旁邊,但相距2度的木星合月,實在讓人提不起勁去多做些什麼。
    小編自己的標準是兩個天體起碼相距在一個月亮的大小之內,這樣才能將祂們同時放進望遠鏡的視野裡、看到夠精彩的結構。
    遠到爆炸的行星合月

    如果碰在一起了還叫「合」嗎?
    這就比較複雜了,首先我們得比較一下這兩個天體(看起來)的大小比例,若是比例相差懸殊,那麼小的從大的前面經過叫做「凌 (transit)」,例如2012年發生的金星凌日,想再看到這個天象得等下下輩子了;
    金星凌日;太陽盤面上的黑點最大、最圓的就是金星,其他的都是太陽黑子。
    而大的把小的吃掉稱為「掩 (occultation)」,例如2017年發生的月掩水星;
    月掩水星中...
    事實上今年就有「數次」的月掩土星,但由於相對位置總是差了點,臺灣一次都看不到!9/8的土星合月已經是靠得最近的一次了。
    這是某年發生在白天的土星合月,9/8的土星和月將於23:00左右靠到最近,距離約2/3🌕大小,比這幅影像中的再近一些。
    9/8的土星和月將於23:00左右靠到最近,距離約2/3🌕大小。
    月掩土星是小編有記憶以來看到的第一場特殊天象,那晚學長帶著我們翻牆進學校、進社辦把器材搬到操場中央觀測,透過望遠鏡親眼看著土星慢慢消失在月亮的暗緣、一個多小時後再從亮緣悄悄地飄出來的畫面,至今仍無法忘懷。
    至於如果兩個天體差不多大呢?那就是大家熟悉的「食 (eclipse)」了,太陽被吃掉的叫做日食、月亮被吃掉的叫做月食,全部吃掉的叫全食、只吃部分的叫偏食;很巧,臺灣今年正好各能看到一次~
    日全食;敬請期待12月的日偏食。
    今年7月臺灣可見的月偏食
    最後,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假,就讓我們來看看上個月(8)臺灣還在「合」的時候,澳洲記錄下的月掩土星吧~
    月掩土星之 掩入 & 復出
    月掩土星;影像來源:Renato Langersek。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