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世代-疏離青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亞歷山大葛林奇的《酸世代》聚焦在青少年面對世界與社會的茫然無措
  演而優則導的俄國新銳導演亞歷山大葛林奇(Aleksandr Gorchilin)首部執導電影,便展現出導演長才。他所執導的《酸世代》聚焦在青少年和社會、世界的關係。尤其亞歷山大葛林奇決定以「疏離」雕刻青春,從各個角度審視青少年成長時的茫然與失措。
《酸世代》以「疏離」作為影像呈現的核心概念,使畫面呈現冷調色彩
  從劇本面而言,電影中的青少年和家庭的關係皆是疏離。梵亞的縱身一跳,掀開了他與母親疏離的關係,即便母親淚灑墳前,這層疏離在彼得與沙夏的眼裡也是難以掩飾。而當沙夏拜訪梵亞家,又勾勒出另一名兄弟彼得與家庭的疏離。至於沙夏,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夢想,讓他刻意與家庭保持距離。
  在親子關係上,父母總是真心關心孩子,孩子卻難以真正的理解父母。原因乃是父母有過成長上的挫敗經驗,因此成年人懂得迴避會造成生命傷害的事。青少年卻因為缺乏經驗而一意孤行,遂產生了青少年與原生家庭的疏離關係。
梵亞的跳樓,將所有人情感的疏離面無情的掀開
  梵亞、沙夏和彼得在逃離家後,彼此組成結構特殊的團體,他們之間卻缺乏了情感上的連結與認同感。這層疏離感彷彿在他們離家後便如影隨形,成為他們青春期的內在陰影。就像薇佳的曬衣夾理論本是形容沙夏與卡莉娜的情感關係。不過將理論延伸來看,這些青少年從來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他們組成的團體結構,只是一種習慣性的適應狀態罷了。最好的證據來自於彼得面對跳樓梵亞的冷漠態度、沙夏遍尋不著彼得、沙夏割了包皮,因此刻意與狂歡縱慾活動保持身體與心理上的距離。
  以拍攝手法觀之,亞歷山大葛林奇以兩種技法強調故事的疏離美感。首先是剪輯上的些許破碎,這層破碎並非剪輯上造成的失誤。第二,從梵亞嗑藥後,在陽台縱身一跳開始,整部電影的攝影,呈現一個冷冽的美。無論是沙夏與片中的夜店狂歡格格不入、片中的性愛趴,即使肉體歡愉、情慾高漲,但彼此間的不熟識,又彰顯彼此在情感上的疏離感。也就是說亞歷山大葛林奇,試圖將片中的溫度全數以冷冽呈現,不論是孤獨或狂歡,甚至是有益的希望電影本身與觀眾保持一種冷冽的距離。也就是說亞歷山大葛林奇刻意的以剪接和鏡頭帶出整部電影的疏離主題。且不只是人與人關係的情感疏離,亞歷山大葛林奇更想以青少年和世界、社會的疏離感,讓青少年面對未來的茫然失措得以巧妙地自然浮現。
片中的強酸,象徵著成長帶來的痛苦
  成長本身便充滿痛楚,唯有歷經挫敗才能真正的長大。如同片中的藝術品,沾了強酸後,方能呈現另一種藝術樣貌。彼得後來願意扛起擔任教父的重擔,沙夏在危急之際打翻了摻有強酸的受洗盆,或許只是良心萌發,又或許他明白了不是自己才應該有選擇人生的決定。
  雖然作為一部首次執導的作品,不可能處處完美、展現高水準。但筆者卻深深喜愛《酸世代》的拍攝手法。亞歷山大葛林奇以精采的疏離表現手法,創造了《酸世代》的敘事層次,在藉由剪輯與攝影加深疏離的溫度,使得《酸世代》成為一部十分另類的成長作品。
以上劇照取自imdb
文翼電影光譜粉絲團:
avatar-img
13會員
5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文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薩拉曼尼以鏡頭關懷卡特拉殘破生命,也藉由卡特拉的遭遇同情著數以千計的阿富汗婦女們。片中一段「我們的苦難與煎熬都已寫在命運裡」已道盡阿富汗眾多婦女的絕望心聲。薩拉曼尼以點墨暈染的輻射敘事技巧,在關懷卡特拉的當下,亦給予阿富汗社會價值觀沉重的一擊。
  2019年版《阿拉丁》的改編,重新塑造茉莉公主這名角色,更為其量身打造一首全新歌曲〈Speechless〉,在這樣的改寫下,導演蓋瑞奇為電影注了了時代改變的重要意義。
   相較於新海誠的《你的名字》,此次的《天氣之子》不只呈現新海誠對社會底層的觀察與關懷,其實也呈現出新海誠如何活用晴天和雨天的意義,作為影像敘事的手段。
《情陷斯卡布羅》以「斯卡布羅」作為故事的主要場景,同時又在電影敘事下,幻化為富有豐富層次的符號。一方面作為愛情的應許之地,卻又甩不掉師生戀的枷鎖。
《沙膽英》當時臺灣的上映片名為《工廠大姐》。雖為香港社會奇情類型電影,但因為孫仲與司徒安賦予成衣工廠家庭符號的運用,使得《沙膽英》也有了家庭通俗劇的敘事方式。同時藉由符號用運的昇華,使得女性自主的核心主題得以凸顯,成就了一部精采作品。
《巴黎情報局》是一部貼近真實情況的諜報劇集,即便少了商業元素,卻不減扣人心弦的戲劇張力。艾瑞克侯相(Éric Rochant)甚至在劇集中,深刻的提出多項臥底法則與臥底禁忌,並善用這些元素交織出一場場精采好戲。
  薩拉曼尼以鏡頭關懷卡特拉殘破生命,也藉由卡特拉的遭遇同情著數以千計的阿富汗婦女們。片中一段「我們的苦難與煎熬都已寫在命運裡」已道盡阿富汗眾多婦女的絕望心聲。薩拉曼尼以點墨暈染的輻射敘事技巧,在關懷卡特拉的當下,亦給予阿富汗社會價值觀沉重的一擊。
  2019年版《阿拉丁》的改編,重新塑造茉莉公主這名角色,更為其量身打造一首全新歌曲〈Speechless〉,在這樣的改寫下,導演蓋瑞奇為電影注了了時代改變的重要意義。
   相較於新海誠的《你的名字》,此次的《天氣之子》不只呈現新海誠對社會底層的觀察與關懷,其實也呈現出新海誠如何活用晴天和雨天的意義,作為影像敘事的手段。
《情陷斯卡布羅》以「斯卡布羅」作為故事的主要場景,同時又在電影敘事下,幻化為富有豐富層次的符號。一方面作為愛情的應許之地,卻又甩不掉師生戀的枷鎖。
《沙膽英》當時臺灣的上映片名為《工廠大姐》。雖為香港社會奇情類型電影,但因為孫仲與司徒安賦予成衣工廠家庭符號的運用,使得《沙膽英》也有了家庭通俗劇的敘事方式。同時藉由符號用運的昇華,使得女性自主的核心主題得以凸顯,成就了一部精采作品。
《巴黎情報局》是一部貼近真實情況的諜報劇集,即便少了商業元素,卻不減扣人心弦的戲劇張力。艾瑞克侯相(Éric Rochant)甚至在劇集中,深刻的提出多項臥底法則與臥底禁忌,並善用這些元素交織出一場場精采好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宮崎吾朗導演的《地海戰記》改編自美國知名小說《地海》系列,敘述主角亞刃跨越父親陰影的成長旅程,同時融合了龍族與人類的故事。本文整理了劇中的多個命題,包括少年的逃亡、光明的恐懼、名字的意義、傷痕的共鳴等,呈現出豐富的象徵隱喻和成長主題。
Thumbnail
《異國日記》描述了15歲的主角朝在父母過世後面對生活的故事,涵蓋了青少年面對人際關係、愛情、興趣和死亡的探討。 電影將內容大多放在朝的身上,並在一些地方將劇情進行了刪減。
Thumbnail
這部片讓我聯想到Sasha Alex Sloan的《Older》這首歌,歌詞講述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從一開始視父母為英雄,到長大後逐漸明白,原來父母也只是個凡人。這部被導演諾蘭和編劇小光都推薦的電影《日麗》,喜歡日常、親情戲的朋友,不妨找時間上串流觀賞。
Thumbnail
比利時導演盧卡斯東特2022年帶作品《親密/Close》,故事是關於失去的友誼,以及在社會意識下被壓縮變形的自我。故事結合了青少年男孩之間的親密關係,成長的痛苦,以及面對死亡的困難。電影呈現了兩難時刻,也讓觀眾得以自行投射情感,為這樣親密的情感與性別無關。文章探討了青少年的情感壓力和適應社會的過程。
Thumbnail
本片是一部法式電影,以小巧輕盈的手法敘述父女間的故事。母親的離開對父女關係未產生太大影響,但女兒羅莎的成長與決定卻影響了男主角艾蒂安的人生方向。最後一幕魔幻又動人,呈現帶點感傷的故事卻充滿希望。推薦給喜歡法式電影的觀眾。
Thumbnail
亞歷山大・李維的《成年孤兒》深刻探討了失去雙親對人生的影響,並提出了獨到的關於成年和孤兒的定義。作者以自身遭遇為例,認為經歷這樣的變化的人才能體會其中奇妙的認知。此外,書中亦提及作者父親對宗教的強烈反感,以及如何走出哀傷的建議。本書提供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和心靈寄託。
Thumbnail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Thumbnail
「我們都來自於同一個來源─我們的母親;我們全都是由同一個門進來的。可是我們每一個人─各個深度的試驗─都努力奮鬥向他自己的命運走去。我們能夠互相了解;可是我們每一個人卻只能夠向他自己解釋他自己。」 《徬徨少年時》描述了主角辛克萊,從小學到大學之間的經歷過程;一位徬徨的少年追尋內心安穩的過
Thumbnail
「令人心碎的童年佳話」 「讓人想起札維耶多藍」 觀影前,好奇最純真的童年究竟會多心碎?青春期的情愫又會多多藍? 觀畢,我是非常認同這兩句評語的。 親密是普遍級 一部看似很輕的電影 花田裡的追逐 青少年的相處 總讓人感到微風徐徐 然而 親密其實是一部很殘忍 很沉重的電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宮崎吾朗導演的《地海戰記》改編自美國知名小說《地海》系列,敘述主角亞刃跨越父親陰影的成長旅程,同時融合了龍族與人類的故事。本文整理了劇中的多個命題,包括少年的逃亡、光明的恐懼、名字的意義、傷痕的共鳴等,呈現出豐富的象徵隱喻和成長主題。
Thumbnail
《異國日記》描述了15歲的主角朝在父母過世後面對生活的故事,涵蓋了青少年面對人際關係、愛情、興趣和死亡的探討。 電影將內容大多放在朝的身上,並在一些地方將劇情進行了刪減。
Thumbnail
這部片讓我聯想到Sasha Alex Sloan的《Older》這首歌,歌詞講述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從一開始視父母為英雄,到長大後逐漸明白,原來父母也只是個凡人。這部被導演諾蘭和編劇小光都推薦的電影《日麗》,喜歡日常、親情戲的朋友,不妨找時間上串流觀賞。
Thumbnail
比利時導演盧卡斯東特2022年帶作品《親密/Close》,故事是關於失去的友誼,以及在社會意識下被壓縮變形的自我。故事結合了青少年男孩之間的親密關係,成長的痛苦,以及面對死亡的困難。電影呈現了兩難時刻,也讓觀眾得以自行投射情感,為這樣親密的情感與性別無關。文章探討了青少年的情感壓力和適應社會的過程。
Thumbnail
本片是一部法式電影,以小巧輕盈的手法敘述父女間的故事。母親的離開對父女關係未產生太大影響,但女兒羅莎的成長與決定卻影響了男主角艾蒂安的人生方向。最後一幕魔幻又動人,呈現帶點感傷的故事卻充滿希望。推薦給喜歡法式電影的觀眾。
Thumbnail
亞歷山大・李維的《成年孤兒》深刻探討了失去雙親對人生的影響,並提出了獨到的關於成年和孤兒的定義。作者以自身遭遇為例,認為經歷這樣的變化的人才能體會其中奇妙的認知。此外,書中亦提及作者父親對宗教的強烈反感,以及如何走出哀傷的建議。本書提供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和心靈寄託。
Thumbnail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Thumbnail
「我們都來自於同一個來源─我們的母親;我們全都是由同一個門進來的。可是我們每一個人─各個深度的試驗─都努力奮鬥向他自己的命運走去。我們能夠互相了解;可是我們每一個人卻只能夠向他自己解釋他自己。」 《徬徨少年時》描述了主角辛克萊,從小學到大學之間的經歷過程;一位徬徨的少年追尋內心安穩的過
Thumbnail
「令人心碎的童年佳話」 「讓人想起札維耶多藍」 觀影前,好奇最純真的童年究竟會多心碎?青春期的情愫又會多多藍? 觀畢,我是非常認同這兩句評語的。 親密是普遍級 一部看似很輕的電影 花田裡的追逐 青少年的相處 總讓人感到微風徐徐 然而 親密其實是一部很殘忍 很沉重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