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生命小彩坊》的誕生

  回想起2017年六月,到福州田野服務,看到了「生命工作/華人行動」的學姐梁秀蓮,在「家園」帶領了一個「生命港灣」團體,讓我非常有「驚豔」的感覺,於是在心裡種下了一顆種籽,將來有一天,我也會帶領一個類似的團體。
  當時我還跟同行的一位夥伴討論,最有感覺的名稱「港灣」被用走了,我還可以用什麼樣的名稱呢?「生命」這個詞是一定要有的,我想到了「彩虹」象徵著「多元」,Living 有活著、正在進行、生活、生命的意涵,House 也是家、也可以是工作坊、一個讓生命可以學習成長的空間,所以先有了英文名稱 Rainbow Living House。至於中文,就叫《生命小彩坊》囉 ^_^
  機緣巧合之下,我並沒有在廈門或台灣,成立了上述的團體,但我卻以荔枝微課的方式在分享多位夥伴的生命故事,於是,《生命小彩坊》就成了我直播間的當然名稱了。而秀蓮也成了我第三集、第五集的專訪來賓。
  而那年七月的田野服務,就不得不提到「廈門超同酷團契」了。
  在生命的學習成長中,角色或對自己身分的認同是非常重要的,同志、酷兒、⋯等的性小眾,在信仰中究竟是不是已經被定罪了!?在與基督徒身分的糾結中,又該如何走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呢?團契的傳道人約瑟,成了我的首播、及第六集的專訪來賓。
  而《生命小彩坊》的足跡會踏出廈門、福州,就不得不提到第二集的來賓、也是我華四同學于淑平了。
  淑平的專訪播出之後,她的閨蜜問她「阿寶不會是想要把所有在內地的華四同學都跑一輪吧」!?
  原本我也是直覺地回答「怎麼可能嘛」,但隔天我卻覺得「有何不可」,於是開始規劃到華四同學最多的昆明、南京兩地。
  原本是打算先從廈門飛昆明、再從昆明飛南京、再從南京搭動車到上海、寧波,最後再回到廈門。
  但因為在合肥的受訪專賓時間搭不上,我只好把行程倒轉過來,變成廈門先飛南京、再從南京飛昆明、最後再從昆明飛回廈門。這樣對我來說的好處是:先到氣溫比較低的南京、再到相對比較溫暖的昆明,怕冷的我會感覺好很多。而對昆明的夥伴來說,是多了一位參加「華人行動分享會」的成員。惟一的缺憾是:內地有兩位同學就成了我的遺珠之憾了。
  而在福州當然不能不提第四集的專訪來賓、我的另一位華四同學黃坤。據他說,華四同學中,原本常常獨居一室的我,竟是最長時間和他共處一室。
  黃坤錄音過程時,曾有小小的哽咽、或是回應稍慢,雖然他會覺得很是美中不足,但我們其他人卻覺得這才自然、真實啊!當然,黃坤的這集專訪,讓他的「重要他人」秀蓮聽了非常感動,也直跟我說「這樣方式的生命故事分享,實在太有意義了」,這樣的回饋當然也大大鼓勵了我,準備這麼「一天一集」地繼續生命故事分享下去。
  最後,想再以秀蓮在第五集中分享的一段話作結:把愛找回來、把愛帶回家 ^_^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