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則得,多則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少則得,多則惑
人生就是不斷的把空的裝滿,再把滿的倒空。
選擇,是一種有意識的放棄 !
你既然擁有接受美好的能力,也要擁有面對最壞的坦然心態。
有意識地給自己生活放點空,留點白;空白之處將成為累積人生智慧的所在。

Hi 大家好,實驗室裡的說書人Mr.凱特又來為各位講古啦!
年近50歲的馬克,是某跨國上市公司的高階主管。忙碌的生活讓他覺得每天過得異常沉重,尤其是時常會偏頭痛,總是依靠強力止痛藥來維持正常工作的他,一直想要尋求治療的方法,但在看遍各大醫院之後仍無法找出病因,每位醫生都說他頭沒問題,身體也很健康。後來馬克從過去同樣有偏頭痛的好朋友那獲知有一位隱世神醫,剛治好了他的多年痼疾,因此立刻跟好友要了聯絡方式,就不遠千里前往深山之中向這位神醫求助。
在花了好幾個小時的車程之後,終於到達神醫的住處,馬克立刻將過去就診的病歷交給神醫,神醫卻慢條斯理地翻了幾頁,然後緩緩地起身從一旁櫃子裡拿出了個背包,要馬克背在肩上,並指著屋旁一條充滿碎石的路說:「你試著向前走一步,就彎下腰來撿一顆石子放到背包裡,然後看看會有什麼感覺。」
馬克雖然覺得疑惑,但覺得這可能是個考驗,於是仍照著神醫的指示去做了,不久之後等馬克背上背包裝滿石頭後,神醫問馬克:「一路走來有什麼感覺?」
馬克回答說:「感到越走越沉重。」
神醫於是說:「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時,其實都背負著一個空背包。每往前走一步,就會從身旁撿起一樣東西放進去,因此才會有越來沉重的感覺。」
馬克好奇問:「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低沉重的感覺呢?」
神醫卻反問他:「你是否願意將你蒐集到的東西拿出來捨棄呢?」
馬克答不出來。
神醫又說:「每個人的背包裡所裝的,都是自己從這個世上蒐集來的東西,但是你存得太多,如果不能適時的放棄一些,你將會承受不起,現在知道應去除什麼和留下什麼了嗎?」
馬克不解的問神醫:「那要去除什麼?留下什麼?」
神醫大笑道:「去除得,留下空。」
去除掉陪你幾十年不合適的舊石頭,在背包裡留下空與白。再透過新的判斷準則,篩選拾回適合自己使用的石頭,以下有幾點建議,你可以參考看看。
1.有意識地學會不完美:
你是天生敏感體質的人,最害怕的就是承受壓力,因為一直會擔心這擔心那,而導致神經緊張。該學著適當的降低標準,對於各項事物的要求,依狀況適時做調整,放棄萬事都須達到完美的制約。而且不要把自己的標準無意識地套用在別人身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交辦工作時訂好最低目標,做好佈局留點白,接下來就等待好事發生吧!
2.有意識地接受會失敗:
對於像你這麼優秀的人,要坦然的面對事情會失敗,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請誠實面對這些未知的挫折與苦澀吧!勇於面對會失敗才是正常,不僅自己決策可能會失誤,工作夥伴執行工作也會出錯,如此一來大家才能在人際關係、工作職場上學到更多非預期中的收穫,把這些收穫累積起來,可讓大家的人生充滿著智慧,也更能樂於接受新的挑戰。
3.有意識地承認歲月無情:
人到了一個年紀,身體機能一定會慢慢衰退,這是大自然的定律,無法反抗逆轉。面對隨著年紀越大,從而產生的體力衰退、容易忘東忘西、動作靈敏度降低、頭髮白了、皺紋多了。與其用謊言欺騙自己依然年輕,應該有意識的坦然面對身體老化的問題,即使你現在沒有感覺,也會漸漸碰到的,所以不如儘早承認自己的不年輕,才能讓心情更開闊,進而主動去調整、改變適合現在自己的生活節奏與模式。
4.想要輕鬆,就別太認真:
你萬事都很認真,所以容易被大家解讀成嚴肅、不知變通、毛很多。認真的去做事本身不是一件錯的事情。只是萬事都太過於認真,會容易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泥沼之中,請適時的放過自己吧。若是不能輕鬆地去面對,凡事太過於苛刻自己,你永遠無法讓自己的身心靈都活躍起來,想要輕鬆,就先試著別太認真,有時候適時的放空吧!
少則得,多則惑。
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迷惑。
體驗過空的感覺,才會珍惜滿的幸福。
選擇正確的放空,可以使心靈獲得解脫,讓自己活得灑脫;
選擇正確的留白,可以讓生命清凈從容,幸福如細水長流;
選擇正確的空白,能讓生活簡單而輕快,得到滿滿的幸福;
有意識地選擇正確的空白,才有機會遇見真實幸福的自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r.凱特的沙龍
4會員
20內容數
Mr.凱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4/21
馬斯洛說: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放慢步調,好好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找出過去因過度匆忙而被忽略的事,好好過濾那些事對自己有幫助,真正有意義的事。 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
2020/04/21
馬斯洛說: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放慢步調,好好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找出過去因過度匆忙而被忽略的事,好好過濾那些事對自己有幫助,真正有意義的事。 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
2020/04/21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even in the most difficult moments.」– Wangari Maathai, Social Activist 「即使最困難的時刻也存在著機會。」– 旺加里·馬塔伊,社會活動家    「態度」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它擁有「改
2020/04/21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even in the most difficult moments.」– Wangari Maathai, Social Activist 「即使最困難的時刻也存在著機會。」– 旺加里·馬塔伊,社會活動家    「態度」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它擁有「改
2020/04/21
馬斯洛說: “One can choose to go back toward safety or forward toward growth.  Growth must be chosen again and again; fear must be overcome again and again
2020/04/21
馬斯洛說: “One can choose to go back toward safety or forward toward growth.  Growth must be chosen again and again; fear must be overcome again and again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由無數的生命經驗與感受形塑而成,而那些快樂與悲傷足以強大或削弱我們的內在力量,於是我們偶爾徜徉在幸福歡愉中,也可能墜入幽暗的黑洞裡無助掙扎。 《每一天的覺醒》這本書的作者馬克是一位詩人,也是曾經被母親錯待、被任教十八年的學校解僱、失去一根肋骨、結過兩次婚、從癌症裡重生的倖存者,他以日記的方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由無數的生命經驗與感受形塑而成,而那些快樂與悲傷足以強大或削弱我們的內在力量,於是我們偶爾徜徉在幸福歡愉中,也可能墜入幽暗的黑洞裡無助掙扎。 《每一天的覺醒》這本書的作者馬克是一位詩人,也是曾經被母親錯待、被任教十八年的學校解僱、失去一根肋骨、結過兩次婚、從癌症裡重生的倖存者,他以日記的方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說:「缺點,係自己性格的缺陷;盲點,則是自己沒注意到的缺點。要找出盲點,改正缺點。」每一個人來到這世間都有自己的功課,也就是人生會遇到的挫折和磨難,這些逆境都是要驅使我們往前走,也是讓我們得以成長的養份。人要學著去體會逆境中隱含的真義,才能突破自己、超越自己,進而修鍊清淨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說:「缺點,係自己性格的缺陷;盲點,則是自己沒注意到的缺點。要找出盲點,改正缺點。」每一個人來到這世間都有自己的功課,也就是人生會遇到的挫折和磨難,這些逆境都是要驅使我們往前走,也是讓我們得以成長的養份。人要學著去體會逆境中隱含的真義,才能突破自己、超越自己,進而修鍊清淨
Thumbnail
以下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分享二 真的,感覺這輩子得了人身又有幸跟著精舍修行佛法,太難得了。這幾年先是為了能夠平安渡劫,做了很多無用的嘗試,家人也都被我折騰的怨聲四起。後面被磨到進入一種半放棄狀態,著了空,修行也不夠精進,被阿伯善意的提醒後,慢慢又修正自己的偏離狀態。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分享二 真的,感覺這輩子得了人身又有幸跟著精舍修行佛法,太難得了。這幾年先是為了能夠平安渡劫,做了很多無用的嘗試,家人也都被我折騰的怨聲四起。後面被磨到進入一種半放棄狀態,著了空,修行也不夠精進,被阿伯善意的提醒後,慢慢又修正自己的偏離狀態。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我最近有個體悟,以前我的體質太敏感,導致對許多事情都很在乎、神經質;現在,我換個角度看事情,覺得看見了就處理,不用太在乎什麼。以前還很會鑽牛角尖,想要知道個什麼,硬是要查個徹底;現在心境不同了,覺得看見了就是想辦法去處理就對了!不要想那麼多。 分享二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我最近有個體悟,以前我的體質太敏感,導致對許多事情都很在乎、神經質;現在,我換個角度看事情,覺得看見了就處理,不用太在乎什麼。以前還很會鑽牛角尖,想要知道個什麼,硬是要查個徹底;現在心境不同了,覺得看見了就是想辦法去處理就對了!不要想那麼多。 分享二 (分享完畢)
Thumbnail
我的老天爺哪!! 久違的自我反省、開始。 越是忙碌、越多事情、越趕的時間狀況下,遇到瘋子與蠢貨的機會就會成正比的提升,尤其是歇斯底里情緒勒索無法溝通的神經病...
Thumbnail
我的老天爺哪!! 久違的自我反省、開始。 越是忙碌、越多事情、越趕的時間狀況下,遇到瘋子與蠢貨的機會就會成正比的提升,尤其是歇斯底里情緒勒索無法溝通的神經病...
Thumbnail
老實說,習慣掌控人生大小事的人是不太可能被我吸引來進來看這一篇文章的。 這十四年來,從當初的痞客邦blogger靈媒作家駱文、奧修、一念之轉、賽斯系列、到近三年的光之手系列及巴夏影片,我認真地拿自己做實驗應證在我人生抉擇及生活層面,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吸引力法則何止是真的,這法則還「
Thumbnail
老實說,習慣掌控人生大小事的人是不太可能被我吸引來進來看這一篇文章的。 這十四年來,從當初的痞客邦blogger靈媒作家駱文、奧修、一念之轉、賽斯系列、到近三年的光之手系列及巴夏影片,我認真地拿自己做實驗應證在我人生抉擇及生活層面,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吸引力法則何止是真的,這法則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