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刺青》谷崎潤一郎的美感訓練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本短篇集,收錄了谷崎潤一郎從25歲出道作《刺青》到33歲的《富美子之足》,這一連串作者早期的作品收錄,還是可以很明顯感受到他大幅的進步與確立一流作家地位前的定位軌跡。
我很喜歡看這樣的短篇集,因為除了作品以外,還可以看到大師級的作家在草創時期是怎麼從創作中走出自己的路;各個篇章間自然而然形成的脈絡,會不自覺飄逸出獨特的人格。本書收錄了谷崎潤一郎的生平年表,我發現了很有趣的事──1911年,因缺繳學雜費遭東京帝國大學退學;同年的11月、12月他卻分別發表了《秘密》、《刺青》這兩篇傑作,確立進入文壇。(此兩篇都有收錄在書中)
被退學的同年,卻是文壇出擊的那一年!
看谷崎潤一郎的作品會了解他是個不干受社會規範拘束的勇敢作家,但他在如此的風骨形成之前,也會將世俗的東西學得很好──我不想要被名次規範,但是我知道怎麼考第一名──他就是這種人。若仔細看《刺青》與《秘密》的內容,再看到《神童》(也是我最喜歡的篇章),都可以看的出來他其實在世俗社會中,是可以很如魚得水的生存態度,「所以」他才選擇了一條孤單卻更適合他的道路,注意這是有因果關係的。
簡單換個說法,就有點像王家衛在還沒成為王家衛之前,他也是拍了一部工工整整的商業警匪片《旺角卡門》,會把世俗認為該做的程度也乖乖先做了一次,才「選擇」自己要不要那樣創作下去。
《刺青》用了簡單的三四千字,完成一篇精簡短又深具美感的小說形式,寫作小說的人會知道這有多難,從中可以看到與別的作家的分野特色,但還說不太上來是什麼。後面的作品就越來越明顯了;行雲流水的故事線脈絡邏輯清晰只是最基本的水準(然而這卻對很多人來說已相當困難),文字使用的意境渲染才是他最強項,見字如賞畫,大量的色彩使用與鮮活的比喻,往往強烈地把正在描述的事物幾乎端到讀者的眼前:
他沒有這麼近地看過人的臉。平常已夠寬大的臉,擴大到近不了瞳孔的程度,有點白,像牆壁一樣塞滿了。那牆壁的表面蒼白,肌理粗糙,不是普通的不舒服:卻不可思議藏著奇妙的誘惑力。P84─《惡魔》

腳踝四周和趾甲滲入薔薇顏色,形成淺紅色邊緣。看到這,讓我想起覆盆子加牛奶的夏天飲料。覆盆子的顏色融入白色牛奶的顏色──那顏色沿著富美子小姐的腳的曲線流動。P231─《富美子之足》
我覺得我們常在生活中,不自覺地喪失了對美的堅持:對自己的美、對穿著的美、對人行道的美,有時懶得處裡、懶得觀察,就喪失了;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只要生活裡少了美感,損失不僅僅是這樣而已,還會損失我們對別人的美的觀察程度,想想看,若是我們漸漸遺失對伴侶的美的欣賞,那後果會多慘不忍睹。
有時候我們以為只是自己懶,但谷崎潤一郎帶來的衝擊是──美的東西,本來就應該像日常生活融在我們身邊,我們並不懶,而是我們沒發現美的力量如此強大。
這裡特別拉出一段──他寫男主角因為只在意自尊和地位,某天卻突然在鏡子裡發現自己活得很醜的段落!正是因為這一段,讓我思考為什麼我可以那麼不重視美感?任由自己活在醜陋的邋遢中?
他很在意面皰的數量,卻一概沒有消失的跡象。甚至在前一天早上看似略微消腫的面皰與面皰之間,竟又長出新的獸角般毒辣的腫物。整體而言,在他那張慘澹無力的臉上,唯有新鮮的面皰威風凜凜地漲成鮮紅色,裡面還蓄著一堆膿汁。在窗外射進的晨光之下,映照得一清二楚。P199─《神童》
換個說法,這只是一位長滿臉青春痘的少年而已,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如果你從他筆下感受到那股醜惡的力道,那麼你也絕對會在他描寫美麗事物時,深深受到鮮豔的感動。
現在這個時代,不管是從事文化工作──文學、媒體、設計、藝術,或是資訊類工作、產品開發、貿易、商品業務、服務業、網路soho等等,各行各業都有一定程度重視門面──不是指店面,而是包括產品的樣貌與公司形象等等所有眼睛可見之物;就算是開一間早餐店或麵攤,也是會看到桌椅與裝潢。全部都和美感有關係,甚至深深影響收入、業務量,不是只有文化工作者做作品那麼狹隘。
這才是推薦此書與作家的最重要原因。從「關於美的文字與敘述」開始感受這些本來就存在生活日常的部分,才能一點一滴將美感刻入我們的生活、事業上,不是做做美勞、看看展覽就能一日之間建立起來的事情。如果對於美的訓練適切的放到生活中,很多東西會一起變好,最簡單的就是──我讚美老婆的詞彙可能不會那麼無聊了,生動了一些後,老婆開心,幫我多做點家事,分擔我的疲勞,兩人的世界就更融洽。
美感就是那麼重要的事情。
比起三島由紀夫,我不公正地認為谷崎潤一郎的作品是更建立在簡單的用詞、通順的劇情之上的,在這樣平易近人的劇情裡,更容易去體會文字上那些色彩斑斕的渲染拼貼,不管是什麼角色進行到了什麼劇情,他們很容易在某個場景就突然發現起「啊!這花瓶好美」、「哇,這手的姿勢線條好棒」、「看,那屏風多有味道」等諸如此類的小驚喜;甚至就如同譯者林水福在導讀內說的──作者對於「戀足癖」地描述也是令人嘆為觀止,讓人忘卻了那微變態的罪惡感,彷彿邀請讀者一起當個光明正大的戀足癖一般。
期望每本書,可以對我真實人生有一點點的改變,這是閱讀的意義。這本《刺青》也具有這樣的份量,至少讓我很羞愧一直在使用些毫無美感的文字。(嘆)
— — —
ps.若您喜歡這則書摘,也有意購買書籍,可以此連結購書,支持我繼續發表好的內容,謝謝!
作者: 谷崎潤一郎
譯者: 林水福, 徐雪蓉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11/09
語言:繁體中文
SBN:9789570843644
叢書系列:小說精選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avatar-img
21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樂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寫到這篇時,才體驗到「啊,原來我自己有多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被我寫進去的人。」
作者誠實詳細的描述了創作者在閱讀、寫作時的五感孤獨感,這種氛圍讓我感到有些揪心的療癒,又貼切又安靜,但又講出了一切。
是否生在台灣,和諧與溫情的掩飾下,讓我們常可以用無知來裝飾幸福,以至於我們會常讓自己的狹義正義爆棚,發洩在不正確的地方,傷害到了錯的人?真正的正義,是否該像這樣的作品,不去傷害特定的人,而是去提升隨機的少數人,然後大家這麼做,撐到少數意見成為主流意見的那一天,社會就會相對地正義一些了?
男女之情借重的是恩惠與虛榮,隨緣是不會有結果的。雖然說最初憑的全是緣分,畢竟感情也不能湊合勉強,但若是不這麼順手推舟一下,又有誰敢貿然追求呢?女孩子十之八九還是坦率的好,喜歡一分不如就表現兩分。 ——珍・奧斯汀
我過去總把從書裡讀到的惡行和不公不義,當成古代的傳說或杜撰的惡行,至少那些事感覺起來很遙遠,雖然聽過、看似理解,但無法想像。但如今慘事發生在家中,人在我眼裡都成了嗜血的怪物。——瑪麗・雪萊
※此文首刊於思想坦克,為筆者首篇媒體公開刊載之書介。
我寫到這篇時,才體驗到「啊,原來我自己有多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被我寫進去的人。」
作者誠實詳細的描述了創作者在閱讀、寫作時的五感孤獨感,這種氛圍讓我感到有些揪心的療癒,又貼切又安靜,但又講出了一切。
是否生在台灣,和諧與溫情的掩飾下,讓我們常可以用無知來裝飾幸福,以至於我們會常讓自己的狹義正義爆棚,發洩在不正確的地方,傷害到了錯的人?真正的正義,是否該像這樣的作品,不去傷害特定的人,而是去提升隨機的少數人,然後大家這麼做,撐到少數意見成為主流意見的那一天,社會就會相對地正義一些了?
男女之情借重的是恩惠與虛榮,隨緣是不會有結果的。雖然說最初憑的全是緣分,畢竟感情也不能湊合勉強,但若是不這麼順手推舟一下,又有誰敢貿然追求呢?女孩子十之八九還是坦率的好,喜歡一分不如就表現兩分。 ——珍・奧斯汀
我過去總把從書裡讀到的惡行和不公不義,當成古代的傳說或杜撰的惡行,至少那些事感覺起來很遙遠,雖然聽過、看似理解,但無法想像。但如今慘事發生在家中,人在我眼裡都成了嗜血的怪物。——瑪麗・雪萊
※此文首刊於思想坦克,為筆者首篇媒體公開刊載之書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讀著讀著,心必有所感,那是你反覆經歷生活之後,你知道的,這些話語就是你生命走過的路。 在前篇《為愛徬徨的勇氣》的閱讀筆記中,就提過日本哲學家兼作家岸見一郎。今次,我們終於要介紹他最有名的著作——《被討厭的勇氣》。有關於岸見一郎的背景,大家可以翻看上一篇的閱讀筆記,筆者在此就不再重複了。簡單來說,岸
Thumbnail
與藤本樹的第一次接觸,不是《鏈鋸人》,而是《驀然回首》。 就在幾天前,寫了一篇日記給自己,文字是這麼詢問的:「如果沒有才華,是不是也沒有夢想?」幾天後,就在電影院的黑漆漆中,找到心的鏡像。 誰都希望被看見、被肯定,每個創作者,都有這樣的願望。在這條注定孤寂的路上,願我們能在原點相逢。
Thumbnail
《地獄變》為芥川龍之介1918年所著,以下文字節錄採彭春陽所譯之譯本。 平安時期的畫師良秀是一位古怪的人,待人桀傲不遜,唯獨對女兒疼愛有加。他的眼裡只有繪畫,甚至為了畫作而去仔細觀察半邊腐爛的屍體、飼養毒蛇、梟等等,由此可見良秀對於藝術異常之偏執。
昭和十二年一月二十五日(星期一)   「十點起床,閱讀谷崎潤一郎的《倚松庵随筆》,我為其透通人生的老境所吸引。最近,我聆聽了一張莫里斯.雪佛萊的黑膠唱片,體會出老成的圓熟和年輕的稚澀,更深切感到僅憑血氣方剛做事無法成就大事。下午一點,我進入排練場。「荒神山(上浴血火拼)」的段子不錯,「雜耍逗笑」
Thumbnail
作者 芥川龍之介,自學生時代便開始創作,其短篇小說〈鼻子〉在發表後即受到夏目漱石讚賞,隨後陸續發表的〈芋粥〉、〈地獄變〉與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羅生門〉同樣獲得好評,聲名鶴起,然而,被視作大正文壇短篇小說鬼才的他,後期卻飽受肉體與精神病痛折磨,苦於不安中,最終選擇服藥自盡,享年35歲。 短暫的生命裡,他
Thumbnail
提到日本,如果會聯想到"陰翳"、"侘寂"這樣的字眼,我不會說這算是理解日本文化的全部,但對於日本美學的認知,我想在概念上算是稍微有觸及到核心。今天不是要來談千利休與茶道,而是想聊聊一部電影,"鍵",改編自谷崎潤一郎晚年的作品。 "鍵"這本小說,前後在日本及西方(我不確定是義大利、英國、還是美國,只
許多年前,我讀過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礼讃》(1933-1934)一文,但是因閱讀速度太快(囫圇吞棗),對這部名作幾乎沒留下什麼印象。前日,可能是谷崎兄顯靈吧,強行讓我接受他的暗示,他希望我再重讀幾遍,評點一下他在建構和復興日式空間美學的努力。說得也是。故人特地從遠方來囑託,正直的人豈能不從?所以,我就
Thumbnail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曾經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耽美派(唯美派)大師級作家,我看過他寫的隨筆"陰翳禮讚",學校建築設計老師推薦,似乎許多設計師或建築師都會提到的一本書,對於日本文化中的壓抑面相有著深刻的論述。 谷崎潤一郎寫的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非常多,我也看過幾部,細雪(小說1948年,電影1983年版)、鍵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讀著讀著,心必有所感,那是你反覆經歷生活之後,你知道的,這些話語就是你生命走過的路。 在前篇《為愛徬徨的勇氣》的閱讀筆記中,就提過日本哲學家兼作家岸見一郎。今次,我們終於要介紹他最有名的著作——《被討厭的勇氣》。有關於岸見一郎的背景,大家可以翻看上一篇的閱讀筆記,筆者在此就不再重複了。簡單來說,岸
Thumbnail
與藤本樹的第一次接觸,不是《鏈鋸人》,而是《驀然回首》。 就在幾天前,寫了一篇日記給自己,文字是這麼詢問的:「如果沒有才華,是不是也沒有夢想?」幾天後,就在電影院的黑漆漆中,找到心的鏡像。 誰都希望被看見、被肯定,每個創作者,都有這樣的願望。在這條注定孤寂的路上,願我們能在原點相逢。
Thumbnail
《地獄變》為芥川龍之介1918年所著,以下文字節錄採彭春陽所譯之譯本。 平安時期的畫師良秀是一位古怪的人,待人桀傲不遜,唯獨對女兒疼愛有加。他的眼裡只有繪畫,甚至為了畫作而去仔細觀察半邊腐爛的屍體、飼養毒蛇、梟等等,由此可見良秀對於藝術異常之偏執。
昭和十二年一月二十五日(星期一)   「十點起床,閱讀谷崎潤一郎的《倚松庵随筆》,我為其透通人生的老境所吸引。最近,我聆聽了一張莫里斯.雪佛萊的黑膠唱片,體會出老成的圓熟和年輕的稚澀,更深切感到僅憑血氣方剛做事無法成就大事。下午一點,我進入排練場。「荒神山(上浴血火拼)」的段子不錯,「雜耍逗笑」
Thumbnail
作者 芥川龍之介,自學生時代便開始創作,其短篇小說〈鼻子〉在發表後即受到夏目漱石讚賞,隨後陸續發表的〈芋粥〉、〈地獄變〉與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羅生門〉同樣獲得好評,聲名鶴起,然而,被視作大正文壇短篇小說鬼才的他,後期卻飽受肉體與精神病痛折磨,苦於不安中,最終選擇服藥自盡,享年35歲。 短暫的生命裡,他
Thumbnail
提到日本,如果會聯想到"陰翳"、"侘寂"這樣的字眼,我不會說這算是理解日本文化的全部,但對於日本美學的認知,我想在概念上算是稍微有觸及到核心。今天不是要來談千利休與茶道,而是想聊聊一部電影,"鍵",改編自谷崎潤一郎晚年的作品。 "鍵"這本小說,前後在日本及西方(我不確定是義大利、英國、還是美國,只
許多年前,我讀過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礼讃》(1933-1934)一文,但是因閱讀速度太快(囫圇吞棗),對這部名作幾乎沒留下什麼印象。前日,可能是谷崎兄顯靈吧,強行讓我接受他的暗示,他希望我再重讀幾遍,評點一下他在建構和復興日式空間美學的努力。說得也是。故人特地從遠方來囑託,正直的人豈能不從?所以,我就
Thumbnail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曾經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耽美派(唯美派)大師級作家,我看過他寫的隨筆"陰翳禮讚",學校建築設計老師推薦,似乎許多設計師或建築師都會提到的一本書,對於日本文化中的壓抑面相有著深刻的論述。 谷崎潤一郎寫的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非常多,我也看過幾部,細雪(小說1948年,電影1983年版)、鍵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