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美國生小孩很貴,這個話並不完全正確,生小孩的花費完全取決於你的保險、孕婦跟小孩的狀況,大部分人都有一個印象美國醫療花費不是那麼透明,而在生產的這件事情上,初為人父母的緊張常常造成對於醫療花費的無所適從,尤其事關小孩跟母親,我們通常只能做很侷限的選擇;重要的話先說在前面,打算要生小孩的前一年強烈建議將保險升級,並熟讀你的保險給付文件,每次看醫生的copay、out-of-pocket最高是多少,根據可能遇到最壞的打算規劃你當年的財物,最好身邊能有緊急預備金,遇到緊急的事情才不會手足無措。我們三年前生了第一胎,從懷孕到生產後小孩穩定也是蠻精彩的故事,我會放到最夠分享。
產前的財務規劃包含:懷孕期間的婦產科費用(obstetrician and gynecologist, OB/Gyn)、產前檢查的費用(Prenatal Care)、生產費用(baby delivery)、小孩早產的費用(因為我們是有早產高風險群組,不過運氣好後來沒用到。目前根據統計美國生小孩的費用,根據 可能是一萬塊美金到幾萬塊美金不等,但是實際out-of-pocket得視你的保險而定,我會建議在每個月可負擔的狀況下調低deducitable跟out-of-pocket;當然你自己要去計算,怎樣對你來說是最划算的。至於小孩子出生後的保險,因為是重大事件,所以出生後幾天內都可以再將其加入保險保險可以回溯到他出生那天。
初期當然最重要是保持好生理心理狀態,才可以在懷孕後持續兩到三年的睡眠缺乏等狀態🤣,有出現懷孕徵狀之後(停經並有驗孕棒初步結果),就需要趕快找一個當地好的婦產科醫生;那怎麼找一個好的婦產科醫生,我跟我老婆是用以下幾個因素去決定,當然是一定要再保險network裡面;離家的遠近,當然是越近越好,尤其初期要蠻頻繁去看OB;網路上的評價,記得一定要看醫生的個別評語;再來就是你可能的生產醫院跟你選擇的醫生、診所有沒有合作,如果有當然是最好的。通常要回算懷孕八星期之後才可以做第一次的內診,兩到三個月會有第一次心跳聲的體驗,我會建議在看醫生之前,把你可能會有的問題查好,不懂的專有名詞上網翻譯好,做好筆記,要不然醫生一邊跟你講,你很容易忘記你自己本來有的問題,醫生說了任何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問到清楚,如果真的聽不懂,請醫生寫下來,回來上網查看有沒有中文資料。如果覺得醫生不是那麼適合你,請儘早更換醫生,一定要尊重醫生的專業,我老婆在懷孕生產的過程有很多小的狀況,最後也是跟醫生充分討論後根據她的專業意見做了最完美的選擇,我會在文末分享。
每一個週期,每一個人對於懷孕的反應都不一樣,這時候先生應該多體諒太太,要小心血糖多補充營養,我老婆是在婦產科醫生討論後,有吃孕婦營養補充食品
(Rainbow Light Prenatal,這邊大概提一下牌子不是廣告,純粹是因為我老婆很推薦,她是一個對奶跟麵粉都會腸胃不適的人,換了三個牌子,終於吃到一個不會想吐的牌子),如果不知道怎麼補充營養,營養師會有很大的幫助通常也會包含在比較好的保險裡面。最後就是第三期的時候,盡量不要亂跑在正常情況下超過三十四週小孩子都會有想跑出來的意願。我也會建議在第一週期的時候人比較不那麼不舒服,可以的話參加醫院產前教育,會有很多專業資訊,包含孕婦在什麼情況下要進急診,自然生產跟剖腹產的選擇,小孩子怎麼餵奶、安撫、抱小孩子的手勢,小孩子什麼狀況要進急診等等。孕婦如果體抗力較差,盡量減少在封閉式的公共場合出沒,尤其在流感季節,因為懷孕期間,醫生不太敢開藥給孕婦,如果你咳嗽不止等問題會非常痛苦;我妹懷孕期間感冒好不了,咳嗽不止醫生又無法開藥,所以她最後併發肺積水,幸好離產期近了,剖腹完才開始肺積水的治療。
至於要提前準備的東西:
- :會建議在知道性別之後開始把東西買齊。
- day care:尤其在大都會區,托兒所的供需非常的不平衡,最好在一確定懷孕就開始尋覓適合的托兒所,通常在都會區waiting list大概在6–12months。
- 小兒科醫生/診所:我們是在第三週期時跟小兒科醫生聯絡,告知預產期,等到小孩子生出來之後直接聯絡醫生;在美國順產母子可以在有保險給付情況下住院2–3天,c section的話可以住到5–7天;出院之後兒醫通常會希望小孩子能在36小時內到門診檢查,之後會變成每個星期,每個月,每三個月,每半年,小孩子年紀越大,檢查的間隔越長。
- 如果需要月嫂,最好提前半年接洽,我個人是覺得月嫂非必要,但是最好能除了新手爸媽以外,多一個人的幫忙,像我是我岳母來幫忙,前兩三個月一定睡不好,很多東西有多一個人打理,壓力比較不會那麼大。同時也要注意夫妻雙方有沒有產後憂鬱症,如果有盡快尋求治療以及幫助。
最後來講講我的經歷吧,我們在嘗試懷孕這個部分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我老婆算好日子那一個經期就懷孕了,如果有相關問題一定要儘早尋求醫療幫助;我一個朋友一直有相關的問題,在婦產科的幫忙下,兩個月後就懷孕了。第一週期過得很順利,老婆除了變胖一點也沒什麼懷孕的徵狀,第二周期開始老婆開始出現晨吐,血糖過高的問題,開始減低碳水化合物攝取,過了兩個月婦產科醫生覺得小孩子有偏小的問題,便建議我們去看營養師,在營養師的幫忙之下,大部分的東西都回到正常軌道,因為小孩過小的問題,我們在醫師建議下總共做了七次超音波跟都普勒,不過因為是醫師建議,所以保險全額;時間來到36週5天,有點出血的狀況,我們就到醫院準備,不幸的事會診之後被告知可能是胎盤剝離,幸運的是黎族月的37週剩三天,醫師建議直接住院到37週看要手動破水還是剖腹直接生產(37週前醫生擔心小孩子的呼吸系統尚未健全,住院24小時監控小孩心跳指數,一有緊急情況直接開刀)。三天後醫生建議直接破水,我們選擇無痛麻醉,我老婆本來想試試看不使用無痛但是一小時後他就受不了了。出生之後奶水很少搭配配方奶度過,小孩體溫較低,醫生事告知說早產嬰兒比較會有體溫控制的問題,我跟我老婆輪流把他抱在懷裡幫他控制溫度。回家後,第一次去看兒醫還是被告知體溫稍低,直接轉診醫院怕有感染,後來又在醫院三天,他體溫系統就正常了。因為那一年保險選了蠻高階的保險,我們整個生產加上產後一週的醫療費用大概為兩萬五千多,但是我們只實付$30第一次婦產科co-pay,第一次去兒科的錢,體溫異常住院的錢,全部加起來大約是$500左右,我們是產後三天聯絡保險公司將小孩子加入保險,產後十天才正式生效,但是小孩子那次異常溫度的住院還是受到保險的保護。
寫了很多,最後祝大家都能順心,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