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的加冕典禮
tudortimes.co.uk
1533年6月1日,安博林的加冕典禮,是英國歷史上最後一場「單獨」為王后(queen consort)舉辦的加勉典禮。直至今日,後世的英國再也沒有任何一位王后能有此殊榮。 [1]
安博林的加冕典禮必須浮誇,要超越尋常的加冕典禮,尤其要比「前正宮」凱薩琳的加冕典禮風頭更盛才行。所有中古世紀加冕典禮的必備元素,只能多,不能少,蔚為奇觀。這場奇觀秀的目的,除了炫富之外,無非是要讓安博林作為英國王后的地位無可爭議。 [2]
安博林加冕典禮,當時人們所繪的草圖 lissabryan.tumblr.com
典禮由壯觀的船隊揭開序幕,五十艘皇家駁船組成的船隊以金箔、絲綢等昂貴材料裝飾,上面掛滿鈴鐺 [3],載著各式各樣的樂師,後面接著三百二十艘大大小小的船 [4],其中一艘船載有巨大的白獵鷹模型 [5],它們尾隨著新后安博林的船,浩浩蕩蕩從格林威治駛向倫敦塔。當她的船抵達倫敦塔,塔樓的大砲對天射擊了一千多發。 [6]
泰晤士河邊上的倫敦塔 tudortimes.co.uk
此時的凱薩琳,正在她的破舊房間內穿著
剛毛襯衣 (hairshirt)自我懲罰。對,凱薩琳還活著。
沿街美酒免費暢飲;雜耍藝人漫步在河濱,群眾嘻笑嚷嚷;河畔的煙火點綴整個天空;新奇的機械巨龍在新后的領頭船上一邊扭動一邊噴火,令人看得目不轉睛。 [7]
按照禮俗,從宮殿登船、沿著泰晤士河岸、再到倫敦塔登岸的這段路程,安博林都必須自己走,亨利不能在公眾目光下陪同她,只能秘密地在安博林後頭的船跟著。上岸之後,安博林經過兩排達官顯要,才走到她的夫君,亨利八世跟前。這個傳統的目的在於考驗安博林稱后是否能為大部分的群眾、宮廷人士(the Court)以及倫敦市(the City)接受。 [8]
亨利在倫敦塔的大門前等待安博林,等她來到他面前,他與安博林攜手進入倫敦塔,並將雙手環著她的腰,給了她深情一吻。 [9]
隔天,安博林在塔樓休息,為隔日的進入倫敦市區(the City)做準備。 同日傍晚,十八位貴族受封為騎士。 這其中包含了弗朗西斯·韋斯頓(Francis Weston),他與安博林同升同榮,但他做夢也沒想到,三年後也要與安博林在倫敦塔共赴黃泉。 [10]
位於西敏寺的亨利七世教堂,貴族會在此受封為巴斯騎士。
Dean & Chapter of Westminster
5月31日下午5點,一襲全白的安博林從倫敦塔的王后專屬房間出現,她的白蓬是由金線、銀線與白貂皮毛交織而成的,在太陽照射下泛著絲線的光澤。倫敦市(the City)準備好迎接他們的新后了,市民將安博林沿途會經過的地方全部鋪上或掛滿火紅、深紅以及藍色布條。他們在這一次盛會中,可以像點名一般將所有當朝高官一覽無遺,而隊伍的最後,由安博林這位改變他們生活方式的女人壓軸。 [11]
亮白斗蓬下的安博林坐在馬車上,她的頭上戴著金色皇冠,而拖著她的馬車的那兩匹馬,從頭到腳都在幾乎著地的白色緞布底下。安博林放任她的深色長髮及腰,與所有的白色形成對比。她的頭頂有金布篷由四位騎士替她隨行撐起。安博林的專屬小馬緊跟在她的馬車後頭,一樣也是穿著全白的緞布,後面接著十二位身穿天鵝絨的女士騎在馬上。 [12]
安博林作為英國的王后,在加冕典禮這樣的重大場合,選擇的穿著是時尚的法國風;她的隊伍由法國的十二位大使領頭,因此落了一個不愛國的話柄,安博林的敵人指控她簡直是個不折不扣的法國女人。 [13]
安博林的隊伍行進得極慢,因為新后要時時停下來欣賞市民們為她準備的表演與讚美。
途中她看到一隻帶著金色皇冠的白獵鷹模型,白獵鷹是她自己選擇代表自己的徽章;她也看到聖安娜(St Anne,聖母瑪麗亞的母親,與安博林同名)的雕像,暗示安博林會與聖安娜一樣成功誕下重要的子嗣。 [14]
兩百個孩童在大教堂邊搭起的高台上唱歌,安博林特別滿意,孩子們以詩歌讚揚國王和她自己。 [15]
安博林在倫敦市的路徑圖, 紅線為倫敦市城牆,
藍綠色線為安博林的路徑。
tudortimes.co.uk
當時的倫敦市區(the City),與現在的倫敦市(Greater London)是不一樣的。倫敦市區(the City)的市長稱為
Lord Mayor of London ,與倫敦市(Greater London)的Mayor of London不同。倫敦市區(the City)只有區區一平方英里大,自十一世紀以來就有自己的民選市長,且獨立運作於英國,任何君主(monarch)都不得以未受邀請之下,任意進入,因此,安博林這次能進入倫敦市是意義非凡的。 [16]
而安博林做到了,她進入了倫敦市,表示獲得多數市民的認可。
結束倫敦市區的遊行後,安博林來到西敏寺的台階上,亨利隨口一問他懷裡的安博林:
親愛的,妳喜歡倫敦市區嗎?How liked you the look of the City, sweetheart? [17]
安博林回答:
我喜歡市區,只是經過時,有看到一些人不願對我脫帽行禮,也聽到不少人在嚼舌根呢。Sir, I liked the City well enough – but I saw a great many caps on heads, and heard but few tongues. [18]
這段安博林的小抱怨,成為數百年來歷史學家深信安博林是位不受歡迎的王后的「鐵證」。
將這句話紀錄下來的人是尤斯塔斯 ·沙皮(Eustace Chapuys),他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駐英大使,他口中的安博林加冕禮是這樣子的:
所有的人都因為教宗放任這件事的發生而哭喊:「沒天理呀!」[19] 加冕禮像喪禮一樣悲傷黯淡 [20];
到處都是H.A.的標誌(H是亨利Henry,A是安博林Anne)人們都對著標誌大笑; 她的馬車低到看不出車前的耳朵是人的耳朵,還是驢子的耳朵; 她穿著女巫的典型裝扮; 她以環狀領(ruff)遮住她喉頭上怪異的突出物; 她的裙子上釘滿舌頭,那都是來自於所有非議安博林的人們的舌頭! [21] 環狀領示意圖,圖中人物為伊莉莎白一世。 rachaelmyers1992.wordpress.com 將安博林描述成妖怪的尤斯塔斯 ·沙皮 wikipedia
一路上,安博林或多或少遭到無禮的唾罵嘲笑,她的上台總有人不能接受,尤其當凱薩琳在英國人心目中是一個幾乎完美的存在。
不論安博林是否受歡迎,人們多半會因為國家發生盛典而感到歡喜。[22]
終於來到1533年6月1日,倫敦市區市長準備接待安博林。安博林依舊穿得很華麗,不同的是這次穿的是紫色貂毛大衣,她的頭髮依舊放下,但上面多了珠寶與黃金的髮箍。
當一切就定位的時候,紅地毯被一綑一綑地放下。安博林由一隊穿著鮮紅色禮服的貴族引領入場,她站在西敏寺大廳(the Hall),裙擺由各大主教抬起,一齊向275公尺遠的大教堂(the Abbey)邁進,在那裡,她在為她準備好的椅子休息了一下。 [23]
西敏寺大廳 Flikr:UK Parliament
安博林深吸一口氣,走了640公尺到大教堂的高壇上(the High Altar of the Abbey) 。懷有六個月身孕的她伏地行禮,被大主教塗聖油(受膏儀式)。大主教幫她戴上聖愛德華的皇冠,行加冕禮,再將權杖與象牙柱交到她手上。 [24][25]
大教堂的高壇上(the High Altar of the Abbey) Dean & Chapter of Westminster 這是從伊莉莎白一世的肖像畫《無敵艦隊肖像》(The Armada Portrait)擷取的圖片,聖愛德華的王冠在都鐸時代應該是長這樣的。 under-these-restless-skies.blogspot.com 這是現在的聖愛德華的王冠,已經與五百年前不一樣了,現存於倫敦塔。 www.hrp.org.uk
安博林隨即站起,坐上聖愛德華的椅子(St Edward’s Chair)。空氣中傳來讚美頌(Te Deum)這首聖歌。他們將安博林的聖愛德華皇冠取下,換成更輕便精巧的皇冠,那是為安博林量身打造的皇冠,為的是要讓安博林舒服一些,不要整天戴著厚重的皇冠。(聖愛德華的王冠重達兩三公斤!)
他們望彌撒之後,安博林在聖愛德華的神殿(the Shrine of Edward the Confessor)前獻祭,一切看在亨利八世眼裡。[26]
這是從伊莉莎白一世的肖像畫擷取的圖片,可以看到為安博林量身打造的王冠。伊莉莎白一世在加冕典禮時,選擇戴著她母親的王冠給人繪圖。
lissabryan.tumblr.com 聖愛德華的椅子,專門做為「君王」加冕使用。 Dean & Chapter of Westminster (正面圖)位於西敏寺的聖愛德華的神殿, 在安博林加冕那天會鑲滿珠寶。 Dean & Chapter of Westminster (側面圖)位於西敏寺的聖愛德華的神殿, 在安博林加冕那天會鑲滿珠寶。
Dean & Chapter of Westminster
亨利八世全程都在特意豎起的屏風後面觀禮。[27] 他為安博林安排的加冕典禮似乎有些踰矩, 他這麼做是因為當時安博林已經孕肚可見,而當代所有判斷(星象、醫學)都斬釘截鐵會是男胎。所以,安博林的加冕禮不光是為了合法化她的后位,也是為了要以聖愛德華的王冠來鞏固她腹中孩兒的王權 。[28]
聖愛德華的王冠(St Edward’s Crown)只用來加冕握有實權、具有統治權的君主(monarch),而安博林成為史上第一位以此王冠加冕的王后。她也被授予權杖與象牙柱,這同樣是君主才享有的規格。在眾人與上帝的見證之下,安博林被塗了聖油,她從此與君主無異。[29]
人們或許可以不同意安博林是亨利八世的妻子,但從現在開始,沒有人可以質疑她是英國王后的事實。三年後,亨利八世與安博林離婚(annul their marriage)時,在議會興起熱烈討論,辯論安博林的后位是否能夠註銷。[30]
如同一位兒童在加冕典禮上的傳唱:
我們的安博林王后,是榮耀與恩典,
她像白獵鷹一樣潔白, 她就像落入凡間的天使, 被王冠加冕! 我們會替她的榮耀歡喜, 因為她的榮耀來自上帝 ,不是來自凡人, 我們的榮耀與恩典,安博林王后!
Honour and grace be to our Queen Anne, For whose cause an Angel Celestial Descendeth, the falcon (as white as [the] swan) To crown with a diadem imperial! In her honour rejoice we all, For it cometh from God, and not of man. Honour and grace be to our Queen Anne! [31]
安博林透過受膏儀式與上帝建立了連結,她將脫離世俗審判,而不再是凡人(mortal)── 只有死亡才能將她的后位移除。[32]
《美人心機》劇照,安博林加冕儀式示意圖。
@rheinmaiden weheartit.com
安博林加冕時的讚美頌(Te Deum),可以與本文一起服用,感受當下莊嚴的氛圍:
西敏寺院內不得照相,大叔已取得西敏寺同意將圖片入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從下列網站觀看圖片更多照片:
參考資料:
[4] Ceremonial Entries in Early Modern Europe: The Iconography of Power edited by J.R. Mulryne, Maria Ines Aliverti, Anna Maria Testaverde
[7] The Life and Death of Anne Boleyn (2004) by Eric Ives
[8 Ceremonial Entries in Early Modern Europe: The Iconography of Power edited by J.R. Mulryne, Maria Ines Aliverti, Anna Maria Testaverde
[16] The Six Wives of Henry VIII By Alison Weir
[17] In the Footsteps of Anne Boleyn by Natalie Grueninger and Sarah Morris
[18] In the Footsteps of Anne Boleyn by Natalie Grueninger and Sarah Morris
[19] Inside the Tudor Court By Lauren Mackay
[20] The Creation of Anne Boleyn: A New Look at England's Most Notorious Queen By Susan Bordo
[21] The Creation of Anne Boleyn: A New Look at England's Most Notorious Queen By Susan Bordo
[22] The Life and Death of Anne Boleyn (2004) by Eric 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