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11/15閱讀時間約 25 分鐘

日本自民黨的總裁大人是怎麼產生的?--從安倍首相中途退陣傳言談起

#安倍首相的健康迷霧
日本今年被武漢肺炎搞得七葷八素,不僅千呼萬喚的東京奧運及帕運被迫延期,連打算作為振興經濟手段的Go To Travel計劃也因第二波疫情未能控制,而讓安倍政權的民調持續低迷。
從6月17日通常國會會期結束後,慣例在隔天會召開的首相記者會,今年安倍總理並未循往例召開。這時候永田町因為武漢肺炎之故,國會議員們大多被卡在東京動彈不得,因此大家按過去政治遊戲規則揣測,紛紛預測安倍首相會不會在今年提早解散眾議院,進行改選?如果會的話,時間點會落在什麼時候?儘管自民黨高層一再否認,但大家似乎都有默契,這事還真的會發生,尤其副總裁麻生太郎還率先進行「政治資金募集Party」,更讓還不是很習慣選舉的永田町菜鳥議員們惴惴不安。
到目前為止的二個月內,安倍首相雖然還是會公開露面,但對於在野黨要求召開臨時會一事,完全不予理會;直到前幾天,藉著出席廣島跟長崎的原爆記念會後,出席一場在地記者會,但僅短短回答數個事先安排好的提問後就走人,惹得記者議論紛紛,甚至覺得安倍首相回答時的聲音很小,臉上也沒什麼表情,是否身體出現狀況?
尤有甚至,有某些媒體還傳聞安倍首相在八月上旬,「在辦公室吐血」。特別是8月15日,安倍首相出席東京武道館的終戰紀念日後,跟黨內政治盟友麻生太郎副首相有過1小時的會面;接著8月16日麻生太郎的左右手,也是自民黨稅調會長的甘利明議員,在電視節目上特別講到「希望安倍首相能稍作休息;他是責任感很強的人,覺得在這時候去休假的話會有罪惡感」。之後媒體間就立刻傳出『首相隔天要住院』的資訊。
果然8月17日早上10點半左右,安倍首相驅車前往應慶大學附設醫院進行一天的健康檢查;然而安倍首相才在6月13日接受例行的健康檢查,怎麼又去了呢?醫院方面出面說是追加檢查。然而這次的檢查長達7個半小時,更引起永田町政壇八卦傳言滿天飛。
由於安倍首相在第一次政權時代的2007年8月,有過因『潰瘍性大腸炎』而突然退陣辭去首相職務的前例;因此這幾天不論是執政聯盟或是在野黨,都聚焦在安倍的健康狀況上。這幾天還有媒體爆料指出,安倍首相很早之前就交代身邊的人,萬一他有什麼狀況的話,就讓麻生副總理來代理首相之職;甚至有媒體直指日期就在8月24日。
一連串的各種揣測,眼看快變成海嘯,安倍首相隨即8月19日,利用進入官邸之際,親自回應駐守官邸記者的詢問,表示:「前天去醫院檢查;從今天起,我將回歸到工作上,再繼續努力!」以破除謠言。
安倍晉三(照片來源:安倍晉三臉書)
安倍晉三(照片來源:安倍晉三臉書)
接下來,在談論標題中提到的『 安倍退陣禪讓』之前,要先討論自民黨總裁產生的各種計票法,可能有人會覺得無趣;想跳過的朋友,建議直接跳到最後面八卦的解析:『曾經的坊間傳聞:安倍退陣禪讓法』。(笑)

#總理大人怎麼產生的?
根據維基百科中譯: 《日本國憲法》第66條第二項規定「內閣總理大臣及其他國務大臣必須是文職人員」,第67條第一項規定「內閣總理大臣經國會決議在國會議員中提名。此項提名較其他一切案件優先進行」。這兩條限定了日本首相候選人的參選條件。 首先,候選人必須是文職人員(日本稱「文民」,一般指並非舊日本軍軍人或現役自衛隊成員者); 其次,候選人必須是現任國會議員(眾議院、參議院議員均可)。
由於日本是內閣制國家,因此首相就是由政黨提名、由國會議員投票產生。而擬參選的政黨則會推出代表,其人選通常就是各黨的黨魁。黨魁的職位名稱各政黨不同;目前日本主要政黨黨魁的稱謂,除自由民主黨稱為「總裁」、社民黨稱為「黨首」、共產黨稱為「委員長」外,其餘大多稱為「代表」。
因此,單獨執政的政黨黨魁就是總理;而聯合政府中成為總理的也是其所代表政黨的黨魁。因此就自民黨的情形來說,黨內有志於成為日本首相的國會議員,就必須先成為自民黨的「總裁」!

#誰可以成為自民黨總裁候選人?
依據自民黨的『黨則』(我國政黨稱為『黨章』): 第六條第一項規定:「總裁依據另定的『總裁公選規程』公開選舉之」。 另『總裁公選規程』中: 第九條:「本黨國會議員,擁有總裁選舉被選舉權。」 第十條:「總裁候選人,需有黨籍國會議員二十名以上的推薦。」
所以要參戰自由民主黨的總裁選舉,必須符合二個條件: 一、必須為該黨國會議員(理論上參、眾議員皆可,但實際上是眾議員); 二、要有該黨國會議員至少20人的連署推薦才有資格競逐!
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政黨內要有派閥(台灣稱為派系)的原因之一;孤鳥很難只靠一己之力就能參戰。特別是當有人宣稱要參選總裁時,各界第一關檢驗的就是:他(她)是否具有20名國會議員連署人的實力。
最近較有名的例子就是自民黨內最早被認為可能成為第一位女首相的野田聖子眾議員,先前擬挑戰安倍,但是在各派閥合縱連橫角力之下,未能取得20名連署而黯然退出;另一個常被提起的就是兩度跟安倍競逐總裁之職而敗北的前幹事長石破茂,儘管他在黨員間聲望與支持度都甚高,但目前以他為首的派閥『水月會』,成員只有19名國會議員,理論上還差1票才能成為候選人!

#總裁可以當多久?
自民黨總裁的任期依據『黨則』 第八十條第一項規定:「任期為三年,其他黨職人員的任期只有一年,但可以一再任命。」 同條第三項:「總裁在任期中出缺⋯⋯選出新任的總裁,其任期為前任的剩餘任期。」 同條第四項:「總裁任期數,不可超過連續三任。」(著者註:原先的規定是二次;但在2017年3月5日修改,讓安倍總裁可以選第三次;這就是所謂的『安倍條款』)

#誰具有投票權?非黨員也可以投票?
依據自由民主黨『總裁公選規程』,擁有自民黨總裁投票權的人有四類: 第六條第一項及一二三款規定:「擁有總裁選舉之選舉權者為:本黨所屬國會議員以及下列擁有日本國籍且年滿二十歲以上者。 一、已繳納前二年黨費的黨員 二、已繳納前二年會費的自由國民會議會員 三、黨本部管理委員會所承認之國民政治協會的個人會員及法人會員代表(一人為限) 第六條第二項規定:「都道府縣支部連合會,就黨藉國會議員之外的黨員、自由國民會議會員及國民政治協會會員的選舉人資格進行審查。」 第七條:「都道府縣管理委員會,將黨員名簿、自由國民會議會員名簿,及擁有選舉權的國民政治協會個人會員名簿及法人會員名簿加以整合並制成選舉人名簿,加以保管。」
上述的「都道府縣支部連合會」,相當於我國各政黨的「縣市黨部」。在這第六條及第七條中,可以發現其敍述方式隱含著玄機: A)同樣擁有黨籍的『國會議員』及『黨員』被分開描述; B)除了『黨籍國會議員』及『黨員』擁有總裁選舉權外,尚有『自由國民會議會員』及『國民政治協會的個人及法人會員代表』也擁有投票權。 C)除「國會議員」外,其餘三類人的選舉人名冊被各自整合至各地方黨部黨員名冊中。
令人好奇的是:「自由國民會議」及「國民政治協會」究竟是什麼樣的組織?既非自民黨黨員,卻又擁有總裁的選舉權?
依據「自由國民會議」的官網,該組織成員簡單講就是自由民主黨的『黨友』;該組織成立於1977年,官網中亦明載其組織即是自民黨的黨友,而且「有參與自民黨總裁選舉的權利」;該組織只限個人會員,會費則是一年一萬日元。詳細部份,請參考下列連結:
至於「國民政治協會」,依其官網,該組織成立於1961年,原名是「財團法人國民協會」,1975年更名為現今「一般財團法人國民政治協會」的名稱;簡言之,就是處理自由民主黨『政治獻金』的組織;目前會長是大橋光夫,對,也就是現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的會長(自2011年6月起)。該組織詳細部份,請參考下列連結:

#投開票分流,預示票票不等值!
綜上所述整理一下,依據自由民主黨『總裁公選規程』規定,具有總裁選舉投票權者,有四類人:黨籍國會議員、黨員、黨友、政治獻金個人及法人代表。
同時,根據『總裁公選規程』第五章投票及開票中的規定: (選舉的方法) 第十三條:「總裁選舉,總裁的候選人,由議員投票及成為選舉人的黨員等的投票(以下稱為「黨員投票」)為之」。 (議員投票) 第十五條:「議員投票,於中央黨部管理委員會所規定的時間內,至中央黨部所設置的投票所投票。」 (黨員投票) 第十六條第一項:「黨員投票,於公告後,在議員投票的投票日前一天之前完成。」 同條第二項:「黨員投票的選舉人,將各都道府縣管理委員會所提供的投票用紙上,寫上(支持的)總裁候選人的名字,以郵寄方式將該投票用紙寄到當地的都道府縣管理委員會收,直接投票者至投票所將該用紙投入選票箱中。」 (開票) 第十七條第一項:「議員投票的開票,在投票日當天,投票時間結束後,立即在中央黨部所設的開票所進行開票。」 同條第二項:「黨員投票的開票,各都道府縣管理會在議員投票日、與議員票的開票作業同時進行。」 同條第三項:「黨員投票的開票所,由各都道府縣管理委員會定之。」
由上述的投、開票規定可以看出來,議員票跟黨員票是完全分開來的兩套作業方式。
國會議員的票被重視是內閣制國家體制的局中應有之理,但是黨員、黨友、金主雖然也投票,但並沒有票票等值,其計算方式會又因著選舉前提的不同而相異,很符合日本式的複雜了!這部份我們下節再談。

#超級變變變:同樣選總裁,黨員票計算方式不同
在實務上,依據前提的不同,自民黨總裁投票的計算方式也不同、相當複雜。最簡單的分法有以下三種狀況。
我們若以自民黨的國會議員人數直接代入公式來看,會比較清楚;目前自民黨眾議員有284名,參議員112名,所以總國會議員票數就是284+112=396票。計算如下:
狀況一:【新任期選舉,得票過半數者當選】: 總票數=國會議員總數+都道府縣『黨員算定票』(其數額=國會議員總數)。 即:總票數792=國會議員數(396)+都道府縣『黨員算定票』(396) 【註:但因眾議院議長與參議院議長要暫時退出政黨活動,所以實質上剩下394票 因此:總票數788=國會議員數(394)+都道府縣『黨員算定票』(394)】
狀況二:【新任期選舉,首輪未有得票過半者】:得票數前二名進行第二輪投票。 總票數=國會議員總數+都道府縣各一票(其數額=47) 即:總票數441=國會議員數(394)+都道府縣各一票(47
狀況三:【任期中補選】: 總票數=國會議員總數+都道府縣各三名代表數(其數額:47x3=141) 即:總票數537=國會議員數(396)+都道府縣各三名代表數(141) 【註:但因眾議院議長與參議院議長要暫時退出政黨活動,所以實質上剩下394票 因此:總票數535=國會議員數(394)+都道府縣『黨員算定票』(141)】
由上述總票數的變動,即可知道自民黨總裁選舉時,國會議員的一票跟其他三類選舉權人的價值完全不同。當然這也是因為日本是內閣制國家,首相選舉的正式戰場就在國會,投票的主體就是國會議員,他的一票自然就無比重大。
現在問題點是:得票計算公式中,每位國會議員都是一票;而其他黨員所投出來的票數,要怎麼換算成各候選人的得票呢?
狀況一中,什麼是『黨員算定票』?要怎麼換算成候選人的得票? 狀況二中,都道縣府的各一票,要怎樣計入候選人的得票? 狀況三中,都道縣府各3票、總計141票又要怎麼計入候選人的得票?

#狀況一:黨員算定票、頓特法(d'Hondt method)!
在自民黨的黨則中,前一任的總裁『任期屆滿』後進行的改選,各候選人得票數為國會議員票加上各都道府縣的『黨員算定票』,其計算公式在『總裁公選規程』第二十條第二項中詳細記載:
「各候選人基於黨員投票而得到的算定票(以下稱為『黨員算定票』),各候選人在各個都道府縣所得到的黨員投票數的總和,從1開始到黨籍國會議員數為止,依次除之,所得之商,所有候選人得到的商數的數值中,從數值最大者依次往下數至黨籍國會議員數為止,再計算各候選人所分配到的票數。」
相信從這段話來看,熟悉台灣選舉方式的人,應該是很不容易看懂這個『黨員算定票』到底在講啥米碗糕?其實,這個算定票的計算方式,並不是自民黨專用;在日本眾議院的比例代表制(即我國所謂的「不分區」)及參議院的比例代表制,都是用這樣的計算方式來決定各黨分配到的席次數目,其正式名稱是「頓特法」(d'Hondt method),也有稱為「漢狄法」,日文稱為「ドント方式
依據維基百科的解說是: 是指在比例代表制下的最高均數方法選舉形式之一。頓特法基本規則為,把每一參選黨派所取得票數除以一、二、三、直至議席數目,然後將得出的數字分配予該黨派名單上的排第一位的候選人、第二位的候選人、如此類推,然後比較各黨派候選人所獲得的數字,高者為勝。
頓特法
頓特法(d'Hondt method),又譯 抗特計算法,是指在 比例代表制下的 最高均數方法 選舉 形式之一。 頓特法基本規則為,把每一參選黨派所取得票數除以一、二、三、直至議席數目,然後將得出的數字分配予該黨派名單上的排第一位的候選人、第二位的候選人、如此類推,然後比較各黨派候選人所獲得的數字,高者為勝。[1] 假設有8個議席,每個黨派的得票除以1、2、3、4、5、6、7和8(見下表)。數字最高的8位獲得議席(顯示為粗體)。 /1 /2 /3 /4 /5 /6 /7 /8 贏得議席(*) 甲黨 100,000* 50,000* 33,333* 25,000* 20,000 16,666 14,286 12,500 4 乙黨 80,000* 40,000* 26,666* 20,000 16,000 13,333 11,428 10,000 3 丙黨 30,000* 15,000 10,000 7,500 6,000 5,000 4,286 3,750 1 丁黨 20,000 10,000 6,666 5,000 4,000 3,333 2,857 2,500 0 現時世界上多數的 議會制國家多採用頓特法,作為 比例代表制的議會選舉方式。不少採用頓特法的國家實行此比例代表制的選舉計票辦法,一方面此方法可以使政黨的議席大致符合得票比例,另一方面,頓特法同時限制政黨在議會的數目,使較細小及得票率極低的政黨難以進入議會。但是為了防止小黨林立的問題,因此會設下 選舉門檻 。但席次少時,「門檻」只具象徵性質。 另外藉由這個辦法可以由得票率預估出可能席次,但未必與 最大餘額法結果相同。相比之下,「比例席位」列顯示了到期席位的確切分數,與收到的投票數量成比例計算。 (例如,)最大的一方對最小的一方的輕微支持是顯而易見的。 在 澳門, 澳門立法會的直選議員部分實行 改良頓特法 的比例代表制。 這個說法也被引申到 附帶席位制 。(依頓特法除以「單一選區當選席次+1」,從當選席次最少開始分配)
舉例來說,假設狀況A)國會議員總數為「8」;總裁候選人計有甲乙丙丁4人,分別得10,000票、8,000票、3,000票及2,000票;並各自除以1、除以2、⋯⋯、除以8,所得之數值,制成表格如下,紅色數字為數值最大的前8個:
狀況B)設若總裁候選人只有甲乙二人;得票分別為13,000票及10,000票:
在狀況A)中,甲的得票數除以1~8得出10,000~1,250共8個數字,乙得出8,000~1,000的8個數字,丙丁餘類推;四位候選人共計得出最大10,000,最小250,共計32個數字;接著從之中依多到少的順序找出前8個數字,以紅色表示。因此得出,甲分配到4票;乙分配到3票;丙分配到1票,丁分配到0票。
狀況B)甲的得票數除以1~8得出13,000~1,625共8個數字,乙得出10,000~1,250的8個數字這樣,共計16個數字,從其中依數額多寡找出前8個數字,以紅色表示,因此得出,甲分配到5票;乙分配到3票。
最後,依據『總裁公選規程』第二十二條規定,獲得議員票數+總黨員算定票數「過半者」即為當選人。

#狀況一實例:2018年總裁選
我們以2018年的總裁任期屆滿的改選為例:當時的候選人有兩位:安倍晉三與石破茂;國會議員票數有405票(眾議員283票+參議員122票);因此『黨員算定票』也有405票;總計810票。
黨員部份投票結果如下: 黨員部份的得票數,及計算後的『黨員算定票』如下圖:
最後選舉結果如下,其中國會議員票部份有3票無效票,故總數為807票:
製表:朝日新聞

#狀況二:第二輪投票的黨員票怎麼算?
若候選人的得票數,皆未過半數的話,該如何處理呢?
依據『總裁公選規程』第二十三條第一項規定(決選投票): 「⋯⋯未過半時,投票日當天,依據第二十一條規定的總裁候選人得票數多的前二名,由黨籍國會議員及都道府縣各一票,進行決選投票,其結果,得票數多者為當選者。」 又同條第四項規定:「決選投票⋯⋯都道府縣票,參與決選投票的二位候選人,其在各都道府縣的黨員投票的得票數多的人,得到該票。」
也就是說,當需要進入第二輪投票時,由第一輪得票數最高的前二位候選人進入決賽。當然,若是當中有人在此時退出總裁候選人身份時,依規定,該人選扣除後,餘下候選人中最高票的前二位進行決選;若是因為總裁候選人退出的原因,造成候選人剩一名的時候,該名候選人即為總裁當選人。
回到第二輪的投票資格,由上述第二十三條第一項及第四項規定得知,當需要進入第二輪選舉時,具有投票權者為國會議員,並加計都道府縣各1票(共47票)為總票數。
因此,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國會議員的投票所要設在中央黨部了。一旦需要進入第二輪,所有的國會議員即可立刻進行投票。
然而若是進行第二輪決選,地方黨員如果又要再投票的話,將曠日費時;然而為了表示總裁人選的產出,跟地方黨員也是有所連結,因此在規則中設計出第二輪決選投票時,以二位候選人在各都道府縣的黨員票數勝出者,即獲得該都道府縣所代表的「1票」。

#狀況二實例:2012年總裁選
上述所分析的是2016年1月修改『總裁公選規程』後的目前規定。但在這之前,第二輪決選是「只有國會議員有投票權」(見下圖;圖中的今年指的是2018年);當年第一輪決選地方票部份是定額300票的黨員算定票,其中稱為基礎票為141票(3票×47都道府県)及159票的都道府県持有票,以前述的頓特法計算(這又是另一個複雜的計算方式,本文先不處理。)
製表:テレ東プラス
2012年,共有五位自民黨眾議員參選總裁,造成選票大分散,其中石破茂雖以199票獲得最高票,但由於未能過半,因此必須進入第二輪決選;而這也是自民黨自1972年田中角榮,福田赳夫、大平正芳及三木武夫四人競爭總裁以來,時隔40年再度出現的進入第二輪決選的情形。這次第一輪得票數,及第二輪決選得票數如下圖。
2012選舉結果;FNN製表
由上圖可知:第一輪中石破茂在黨員部份所向披靡,豪取165票,幾乎是第二名安倍晉三所得87票的二倍。由於總數為498票,因此過半須有250票;最後由石破茂與安倍晉三進入第二輪決選。然而由於當時的規則尚是「只有國會議員有投票權」,因此在第二輪中,石破茂的議員票增加55票來到89票,仍不敵增加54票來到108票的安倍晉三;而失去總裁寶座,也就沒機會在那年成為首相。(註:該年國會議員票中,在第一輪及第二輪的投票中,各出現1票「無效票」)
而石破茂在第一輪領先,卻在第二輪被逆轉而落敗的前例,在自民黨的歷史上,則要回遡到1956年的岸信介被石橋湛山逆轉的對戰;而岸信介是安倍晉三的外公。
2016年,自民黨修改了『總裁公選規程』,在第二輪決選中,加計黨員的意向進去,以決選參選人在開票日當天各都道府縣的得票多寡逕作對決,作為該票所屬的依據。因此常有媒體分析,如果2012年就適用目前修正後加計地方黨員的代表票的話,當年首相就會是石破茂了。(下圖)
以目前規則回溯2012年選舉得票的假設(製表:テレ東プラス)

#狀況三:任期中補選,地方票的計算
前面所談的是總裁任期屆滿時,進行改選的程序及選票計算方式,皆規定在自民黨的『總裁公選規程』之中。但是總裁若是任期中,不克視事而出缺時,該如何處理,則是記載在『黨則』之中。
「第六條 總裁依據另定的『總裁公選規程』公開選舉之。 2 總裁在任期中出缺時,原則上依前項規定公開選舉後任總裁。但是,緊急時, 可以由兩院議員總會代替黨大會進行後任(總裁)的選舉。 3 前項但書的規定,總裁選舉時的選舉人為兩院議員及都道府縣支部連合會代表各三名。」
也就是總裁補選時,其具有投票權者為「國會議員」及「地方黨部各3票的代表票」。問題是地方黨的這3票要怎麼分?就我目前所查到的資料,並沒有一定的規則,稍後再就這部份說明。
由於這是在總裁『補選』的前提下才有的計算方式,以自民黨21世紀以來的20年內,曾舉行過「總裁補選」的次數僅有3次:分別是2001年4月森喜朗辭去首相後,所進行的補選;及2007年安倍晉三、2008年福田康夫辭去首相而發生。

#狀況三實例:2001、2007、2008年補選(謎之音:日本還是地方諸候制國家吧?!)
2001年: 這次地方票也首次由都道府縣各1票增加為各3票。其中除了廣島縣及山口縣外,其餘45個都道府縣都進行了黨員.黨友投票,並採『勝者全拿』的方式,由得票第一名者,獲得該都道府縣所擁有的全部3票。4月22日進行地方預備選舉,在開票後龜井靜香隨即宣佈退出總裁選舉,因此4月24日進行的議員投票,就剩下3位候選人。最後由小泉純一郎勝出。(見下圖)其中地方票(當時稱為「縣連票」)出現白票3票,應是龜井靜香所得,因為他出身廣島縣,該縣的地方票應為他所得,因他後來退選,因此這3票就成為無主之票了。
2001年自民黨總裁補選結果(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07年: 安倍晉三退陣後,進入總裁補選,由福田康夫跟麻生太郎對戰。這次總選票數有國會議員票387票加上地方票141票,共計528票。最後由福田康夫以330票對上麻生太郎的197票而取得首相之位(議員票有1張無效票)。
至於141張地方票如何產生?又如何分配給兩位候選人?方法真的是五花八門。從下表中可以得知,地方票分配的決定方式共有四種,由各地方決定。(這似乎驗證了我長久以來,一直覺得日本其實是『地方諸候國家』的感覺)最後的得票結果,及各都道府縣採用哪種方式來分配地方票,請詳見以下諸表;其中粉紅底的地區票是麻生太郎領先的都道府縣。
各都道府縣的黨員票分配依據統計表
2007總裁補選結果
2007總裁補選結果
2008年: 福田康夫就任一年後辭職,但從2006年安倍晉三的該屆總裁任期也還沒到期,於是自民黨又再度進行『總裁補選』!這次參選人高達五位,總票數仍是國會議員票387票加上地方票141票,共計528票。最後由麻生太郎以217張議員票加上134張地方票,共計315票大勝其他四位候選人(議員票有2張無效票)。詳見下表;其中粉紅底的地區票是麻生3票全拿的都道府縣,無論是採用哪種方式計票。
這次各都道府縣地方票的處理方式,相較前一年,只剩下『勝者全拿』(16地區)及『頓特法』(31地區)二種方式。
順帶一提,這次是麻生太郎政治生涯從2001年算起,八年內第四度挑戰日本自民黨總裁之位,終於在2008年達陣成為日本首相。
2008總裁補選結果
2008總裁補選結果

#曾經的坊間傳聞:安倍退陣禪讓法;改選變補選
這篇文章落落長的寫了一堆無趣的條文說明,其實最早進入腦海中,我想要講的是以下這個八卦,但要驗證八卦的玩法,就必須要先解釋自民黨總裁選舉的『遊戲規則』,不然難以明白這個八卦的『有趣所在』。
回到八卦(誤),日本政壇都知道當談到『後安倍時代』總理繼任人選時,自民黨內『宏池會』會長岸田文雄一直被傳聞是安倍晉三屬意的接班人;而石破茂則是安倍晉三最不希望成為首相的人選。除了岸田文雄跟安倍晉三是1993年眾議員『初當選』的同期外;兩人也同樣都是政治家第三代的子弟,出身背景相近;而且安倍這幾年穩坐首相之位,岸田文雄的『宏池會』一直不遺餘力的支持也是重要原因。
我個人的看法,對安倍晉三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下一任的接班人『不會對他進行政治追殺』這個事!
然而斯文人的岸田文雄,儘量長於政策,早年當過青年局長,近年也歷任外相多年,目前也是黨三役的政調會長,這都是向來自民黨內要參選總裁前必經的職務歷練,而且他向來是善於傾聽的人,因此人緣相當好;無奈在近年各家的民調中,總是不甚出色,甚至還落在小泉進次郎、河野太郎之後;這點讓一直很支持他的安倍晉三及麻生太郎很頭疼。
因此早在安倍晉三的健康疑雲之前,甚至在今年武漢肺炎造成全球各國大亂之前,去年日本坊間就曾傳聞說:如果安倍晉三將自民黨總裁任期作到滿的話,那2021年的總裁選舉將會在國會議票396張及地方黨員算定票396張的選制中定勝負;儘管永田町傳出岸田文雄在競逐『後安倍時代』首相之位時,已取得黨內第一派閥、也是安倍首相所屬的細田派(97票)及第二派閥麻派(55票)加上自己的宏池會(47票)的支持,已達199票,但屆時能開出多少是一回事;至少,以石破茂在黨員.黨友間的支持度來看,岸田文雄恐怕要吃大虧。
因此就有如下的計謀傳出: 安倍若要岸田文雄能順利接班的話,那麼最好在2020年習近平訪日、東奧舉行、修憲能過也好,沒過也罷;安倍的歷史功績大致都有了的情形下,在2020年秋天主動退陣、辭去首相。如此一來,總裁選舉就會從『改選』變成『補選』!
由上述的諸多說明中,可以了解,國會議員的票不會改變,但『黨員算定票』就會從原先佔一半比例的394票,遽降為都道府縣各3名代表的141票,來回差了253票
前述所舉的2012年跟2018年兩次安倍晉三跟石破茂的總裁之爭,大家可以看出來在黨員.黨友的地方票部份,石破茂真的很強。下圖是我整理的對照表:
製表:謝文生
2012年的總裁選舉時,自民黨還是在野黨、資源有限;雖然在第二輪決選只有國會議員票對決的前提下,安倍晉三以108票對89票逆轉贏過石破茂;但那次的地方黨員算定票部份,被石破茂狂拿55%的選票海放,讓安倍晉三相當的心驚膽跳。
而2018年的對決,在安倍當了六年總理、總裁,所擁有的資源跟2012年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情形下,我們從上表中可以看到,儘管安倍晉三以總理之姿,在國會議員票部份拿下八成選票反過來海放了石破茂;但在地方黨員算定票部份卻只拿到了55%的選票,亦即被安倍晉三隔離在永田町的政治核心之外多年的石破茂,竟然還能拿下45%的地方票、可見其在地方上的魅力有多大,這也是近年不論是較支持自民黨的『產經新聞』或是一向針貶自民黨不遺餘力的『朝日新聞』,他們所做出的下屆日本首相民調支持度,石破茂一向都海放其他所有傳聞中的競爭者。
可以預見,若是自民黨下次總裁選舉是在2021年『改選』的話,石破茂要拿下394票的六成,即236票的『地方黨員算定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若是變成2020年的『補選』,假設石破茂還是拿141票中的六成『地方黨員算定票』的話,這部份將降為84票。即,石破茂將硬生生少152票
也因此,上述永田町的『安倍退陣禪讓法』的八卦傳聞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2020.08.23
(本文結束;喜歡的話,請您按左側心形的讚,謝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