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講蜜蜜的爵士樂

#7 講蜜蜜的爵士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週末夜和禮拜天早上,要聽什麼?

文/攝影/黑膠收藏 ∣ 陳老闆唱片行




「如果自己已經確定會繼續孤獨下去了的話,那記得帶著孟克的鋼琴曲。」好像是1957年的時候,《DownBeat》爵士專門雜誌把年度最佳專輯頒給《Brilliant Corners/輝煌角落》時,那個編輯講了這樣一句雙關語。

Thelonious Monk除了是這個hard bop的鋼琴手,也可能是孤獨的僧侶。(不信的話,可以讓電腦翻譯一下。)
果然,我們真的得一直設法找出「孤獨的自處方式」的時候來了,而且,短期內可能不會消失。

總之,這個禮拜,就和孟克的琴聲,一起孤獨看看吧。

週末夜。
先把孤單專輯《Solo Monk/獨奏孟克》二話不說的開始放起來。而且從孟克自己寫的四首歌先聽起,即使這張專輯只有一個人彈而已,更好的順序,也是B面倒數〈Ask Me Now〉開始,保證會從一點一滴的敲鍵聲中,得到「生活為什麼會這麼孤獨啊......」的一些啟示。

接著,一定要把其他他寫的另外三首聽光後,再隨便自由選取。
(雖然說〈我投降了,親愛的/I Surrender, Dear〉是棒得不得了的寂寞安慰歌,但,把它留給明天吧。)

本行收藏的這張,是1965年的初版本。看著封面畫家Paul Davis畫的飛行孟克,油亮亮的漂曳在風中,也就不覺得孤獨有什麼不好意思了。

禮拜天。
《Brilliant Corners/輝煌角落》時間。
不要管它得到過哪些榮耀,輝煌角落就是離群索居的角落。

即使,有評論說「它是Riverside唱片,以前到現在,最重要的現代爵士黑膠」、「二戰後最認真的Hard bop爵士專輯」、「非裔美國人最佳尋根樂集」,甚至是《死前必聽的1001張專輯》的首張爵士輯。
以上的諸多榮耀,都別理會。請率性的從〈我投降了,親愛的/I Surrender, Dear〉這首錄到大家都投降的安魂定魄之歌開始,接著才聽孟克和Sonny Rollins在角落裡的各自輝煌與燦爛對話。


孤獨,還會持續下去,這沒什麼,繼續聽點什麼就好了。


「本行這張,是1965年的初版本,看封面畫家Paul Davis畫的飛行孟克,油亮亮的漂曳在風中,也就不覺得孤獨有什麼不好意思了。」

「本行這張,是1965年的初版本,看封面畫家Paul Davis畫的飛行孟克,油亮亮的漂曳在風中,也就不覺得孤獨有什麼不好意思了。」

raw-image
有評論說「它是Riverside唱片,以前到現在,最重要的現代爵士黑膠」、「二戰後最認真的Hard bop爵士專輯」、「非裔美國人最佳尋根樂集」,甚至是《死前必聽的1001張專輯》的首張爵士輯。

有評論說「它是Riverside唱片,以前到現在,最重要的現代爵士黑膠」、「二戰後最認真的Hard bop爵士專輯」、「非裔美國人最佳尋根樂集」,甚至是《死前必聽的1001張專輯》的首張爵士輯。

raw-image



avatar-img
陳輝龍的沙龍
37會員
47內容數
黑膠收集,有很多事情,和藏書有很大雷同的地方。小說家陳輝龍剛好都是這兩種恐怖病毒的重度成癮者。這幾年,他被爵士樂黑膠發行中,一種更有劇烈快感的『新出土』previously unreleased 唱片牢牢綑綁住,只要一有爵士唱片新出土,他幾乎沒有落空過。將一張張拆封播放,把這些珍寶給抵達這裡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輝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還有,本行最愛的其實是帕克和Dizzy演奏時的尖叫和大吼。 最後,大家看到唱片封套有一坨補上的牆痕,這邊說明一下,當作結束。 原因是遠在北半球的唱片行,搭上飛機飄搖的寄到島嶼南方的唱片行時,不知道是哪邊不道德的海關,蠻力的拆了一大批Charlie Parker的第一張,就是這張、就變成了這樣。
去年,ECM加了那一次錄音留存的同樣四首歌的不同版本,以兩張唱片加一本挾帶了實況黑白照片和手寫樂譜別冊,作為 50歲生日代表紀念盤發行。 這樣把五十年的議論連起來看,豈不正應驗了Mal Waldron在別冊的開頭說的那句話:「我覺得邊走邊回頭,不僅容易摔跤,還會搞到沒辦法繼續往前。」
這一面,如果說有「印象派」爵士樂的話,那這真的是完美的南美熱帶雨林畫面的精密描寫。 雖然這不是太被記憶的一場演出,但1966年的這張,甚至讓很多嚴厲的純古典樂迷都偷偷收納進古典吉他的歸檔裡了。
還有,本行最愛的其實是帕克和Dizzy演奏時的尖叫和大吼。 最後,大家看到唱片封套有一坨補上的牆痕,這邊說明一下,當作結束。 原因是遠在北半球的唱片行,搭上飛機飄搖的寄到島嶼南方的唱片行時,不知道是哪邊不道德的海關,蠻力的拆了一大批Charlie Parker的第一張,就是這張、就變成了這樣。
去年,ECM加了那一次錄音留存的同樣四首歌的不同版本,以兩張唱片加一本挾帶了實況黑白照片和手寫樂譜別冊,作為 50歲生日代表紀念盤發行。 這樣把五十年的議論連起來看,豈不正應驗了Mal Waldron在別冊的開頭說的那句話:「我覺得邊走邊回頭,不僅容易摔跤,還會搞到沒辦法繼續往前。」
這一面,如果說有「印象派」爵士樂的話,那這真的是完美的南美熱帶雨林畫面的精密描寫。 雖然這不是太被記憶的一場演出,但1966年的這張,甚至讓很多嚴厲的純古典樂迷都偷偷收納進古典吉他的歸檔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