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7|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人生如戲,戲看人生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未與精舍結緣前,就已經認識及學習佛法,但都無法知道過去世的因緣。直到接觸精舍後,陸續開示出40筆的業力果報,光前世就有20幾筆來討報。如果沒有精舍的開示,還不知前世因果,也不知從何還起,光靠參與佛教團體的法會,所分到的功德根本無法還欠冤親債主之債務,只有精舍「因果債,功德還」之專案迴向,才能得到冤親債主的原諒,進而解冤釋結。早還早了結,欠人的總是要還,以後有機會了結生死,欠人的因緣果報一樣要還。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欠人歸欠人,證道歸證道,雖已證道,欠人的因果仍是要還,如本師釋迦牟尼成佛後,某日遭受頭痛三天的果報,是因過去世曾打魚頭三下,所以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以下引用自網路文章段落:人生如同一場戲,戲已經開場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戲,哪裡有真的夫妻?哪裡有真的兒女?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戲當真。其實人間並不是我們的老家,眾生只不過是匆匆的過客而已,有什麼可執著的,有什麼可計較的?少說一句又怎樣?退一步又怎樣?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要為對方著想。只有去掉自私、自利、自愛,你才能夠自在。(引用完畢)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生,就是來酬業及修行。其他,只是演戲,只是你認假為真,執著在當下,所以,凡事放不下,就被戲牽著走而無法跳脫。」
    以下引用自網路文章段落:其實,修行和生活、工作並不矛盾,佛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然而人們陷入了繁忙的事務,到處奔走、尋求,忘記、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心中尋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引用完畢)我們一定要有信心,跟著精舍佛菩薩開示的方向、步驟走,認真學,堅持修,好好學,好好修,今生一定能夠解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無照精舍佛菩薩教法循序漸次提升心性,這輩子是白來了,心性若無提升,縱然天縱英明,不可一世,一樣再墮輪迴,苦無止息」。
    (分享完畢)
    大部分的人認為自己本世的心並不壞,自以為過去世也不可能做什麼大壞事。小編一開始也是這樣以為,直到許多問題浮現,並在精舍佛菩薩的開示下,才發現原來自己過去世犯的錯、造的業可多了,完全是多到「罄竹難書」的地步!
    問題來了,自以為自己為人還不錯,是不是就可以繼續隨心所欲地過日子呢?這樣子不但消不了業,心性更會無止盡地沉淪下去而不自知。
    精舍佛菩薩透過一條條的業力開示,讓我們清楚知道自己過去世犯了什麼錯,如何傷害業主菩薩,造就我們今世的各種狀況、因緣。眾生藉由這些開示,除了誦經償還業障以外,還可以從中反省自身的習性與盲點。
    眾生總為了財色名食睡等名目,造下許多業。在每一次的輪迴中,我們總是太過認真執著在我們想擁有、掌握的事物,不斷地增長自己的貪欲,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起了嗔恨心、愚痴不明事理的心,落在一個自私自利的心態上,不知「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的道理。
    《圓覺經》曰:「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心相。」
    《維摩詰經》:「妄想是垢,無妄想是淨;顛倒是垢,無顛倒是淨;取我是垢,不取我是淨。」
    在沒有認清自己之前,凡夫總顛倒於世間,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汲汲營營於當前的利益,忽略自性中應有的無價智慧,蒙蔽自性的光輝。佛法教導我們看清世間的真相,讓眾生了解多欲是苦,以持戒為基礎,莫放任六根四處攀著,讓心不得其所。
    佛陀在《雜阿含經》裡面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大雪山中,寒氷嶮處,尚無猨猴,況復有人。或復有山,猨猴所居,而無有人。或復有山,人獸共居,於猨猴行處,獵師以黐膠塗其草上,有黠猨猴遠避而去,愚癡猨猴不能遠避,以手小觸,即膠其手;復以二手欲解求脫,即膠二手;以足求解,復膠其足;以口嚙草,輒復膠口。五處同膠,聯捲臥地。獵師既至,即以杖貫,擔負而去。
    比丘當知,愚癡猨猴捨自境界父母居處,遊他境界,致斯苦惱。如是,比丘!愚癡凡夫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眼見色已,則生染著;耳聲、鼻香、舌味、身觸,皆生染著。愚癡比丘內根外境被五縛已,隨魔所欲。是故,比丘!當如是學,於自所行處父母境界依止而住,莫隨他處他境界行。雲何比丘自所行處父母境界?謂四念處——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住。」
    佛藉由猴子擅自離開安全領域,因而受困陷阱之中的比喻,提醒我們自身的眼、耳、鼻、舌、身不要被迷於色聲香味觸上面,一起貪愛、執著,就如同誤入陷阱的猴子一樣,身心被魔所俘虜!心要如何不被外面境界綁架?佛教導我們,以四念處修行。何謂四念處?即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淨空法師開示:
    觀身不淨。不淨有五種:(1)種子不淨,父精母血作為自己根身的種子。(2)住處不淨,住母胎時多有不淨。(3)自體不淨,身體為四大假合所成。(4)外相不淨,九孔流溢。(5)究竟不淨,死後數小時即變壞。知自身種種不淨,實無可留戀,即不會執著。或謂有此身可作修行的工具,所謂借假修真;請不要誤會,此「假」字非指身體而言,係指佛法而言,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其實身體用不著擔心,有一定之業報,只有多作善事,在修持上用功夫,才能保持身心康泰。
    四念處之觀身不淨,是令對於身體不要過分愛惜。打破身見即能破我執,才能離開世間,往生極樂世界。
    觀受是苦,受是領納、領受之意。一切受,歸納之有五:身的苦、樂,心的憂、喜,以及身心無苦樂之舍受。苦、憂屬苦苦;喜、樂屬壞苦;舍是暫時的,屬行苦。三界均苦,若欲離苦得樂,除轉識成智外,別無辦法;如辦不到,只有念佛求往生。
    觀心無常,第六意識心念念不停,不用功時不覺得,初念佛的人愈覺妄念多,停不住。一念不生是真心,動即是妄心,首先要把心拴住,若拴不住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更不能往生淨土。
    觀法無我,法指一切萬法,我是四大五陰的假合,四大五陰就是法,一切法空無自性,要常常作如是觀,才能一心一意的念阿彌陀佛。
    眾生有四種顛倒,認為身體是乾淨的,享受是快樂的,心是常住的,我是實有的,既有此顛倒思想,所以處處放不下。對治之法,即用四念處幫助,將身心放下。(引用完畢)
    文中說:「人生如同一場戲。」我們都是戲中的一個角色,要盡心演好這齣戲,但不要執著在戲上,被戲牽制住,隨緣盡份就好。《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要在事外看戲,不是在戲中隨著七情六慾攪和。時間要花在修行上,聞思修,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要把自己脫離出來,站在高處看你的人生,世間相、親情、各種感情都是假相,只是今生短暫上演的戲碼,終究都會成住壞空,只有自己的心性提升才是真的。」此世我們能修行佛法,要勇於承擔自己過往的業障,認真消業,用心修行,站在高處看人生,便是朝向回歸淨土的方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