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關於子宮頸太短的N個疑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一篇不是標準答案,而是我個人的狀況以及我所獲得的解答,我認爲最正確與權威的答案還是來自於你信任的醫生,醫學是客觀的知識加上主觀的判斷,不戰對與錯。產生這一篇文章,出於感謝,謝謝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經歷以及線索的爸爸媽媽們,我繼續分享我自己的狀況,讓同樣遭遇的媽媽獲得一絲的方向。
開始在家休息 慢慢組床
Q:經過這一次事件,該怎麽預防並且及早發現?
A:雙胞胎孕婦的風險會比單胞胎大,所遇到的狀況也比較多,大醫院在28周以前都是4周產檢一次,但以我這次的狀況隔了一次產檢才發現子宮頸變短,若經濟、時間允許,能2周檢查一次,也許可以更早發現問題。
Q:子宮頸長度的標準。
A:關於這一點其實網路上已經有許多分享了,這一點我想會根據孕婦的狀況和醫生的臨床經驗有所差異,我僅分享我的狀況以及遇到的醫生給我的診斷,當我在25周的時候發現子宮頸只有1.9cm,最短的狀況是1.5cm,醫生當時告訴我以我的狀況2cm他認爲是偏短的。
Q:爲什麽會子宮頸長度測量會有差距?
A:長庚的陳醫生操作説明給我看,我的理解是角度以及操作的力道。醫生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專業選擇計量的方式,就我神經質的個性而言我會以最短(最糟)的數字當作我現在的狀況,畢竟懷孕這等事還是謹慎一點好。然後在照陰道超音波的時候最好是先上厠所,陳醫生說膀胱比較漲的時候子宮頸的長度量起來會比較長。
Q:我應該什麽時候注意子宮頸長度?
A:這一點網路上也有非常多資訊,主要會在20-37周這段期間開始有所變化,然而就我自己這次的經驗後,謹慎一點的做法是在每次產檢多問一下醫生。
Q:子宮頸還會再變長嗎?
A:網路上有些分享說有變長,但亞東的彭醫生跟我機會不大,這是我的身體狀況醫生給我的研判,大家還是問自己的產檢醫生最正確。
Q:爲什麽可以居家安胎?
A:目前我被判斷如果在醫院安胎也是吃藥,所以跟居家一樣,但在醫院有醫生護士的觀察,病人會獲得最好的限制,免得在家安胎還是會有人出去趴趴走。并且我的子宮頸還沒有打開或是呈現U型,所以不幸中的萬幸我還可以先以藥物控制并且觀察。
Q:在家真的都完全躺著嗎?
A:亞東彭醫生根據我是坐辦公室而沒有阻止我上班,但特別叮囑要好好休息;禾馨小玫醫生開的診斷證明是要臥床至生產;土城簡醫生與陳醫生聽到我沒上班之後叮囑我要多休息。我會覺得謹慎爲好,所以我馬上請假在家安胎,上厠所、洗澡吃飯都會起來,但我會采用側身,盡可能不要讓腹部出力,吃完飯我還是會坐在沙發上看一下電視,然後床上的時間有時候平躺有時候坐臥用電腦,但我坐臥用電腦太久,好像還是會引發較爲頻繁的宮縮,最好的方式是平躺最沒有壓力。但若是能居家安胎也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一定要怎麽做,想想跟上班比起來真的已經放鬆以及休息很多了,所以如果真的想起來走動就適時的給自己空間,畢竟心情也是影響宮縮很重要的關鍵。
Q:安胎都獲得了哪些藥物?
A:分爲兩種“抑制宮縮”以及“補充黃體素”,若是有經歷過人工或是試管受孕的應該會不會對“小白球“(三餐及飯後各一顆)以及“油針”(每周一瓶)感到陌生,這2種藥物會有的副作用是頭暈,因此吃完要特別的注意;另外抑制宮縮的藥我拿到2種Yutopar你得寳(有心悸的副作用,所以我只吃半顆)、Nifedipine(6小時吃一顆)。
Q:宮縮究竟為何物?
A:老查笑說會不會你就是醫學發現的新產物,一個完全對宮縮無感的人。許多文章或是醫生都會問一句:你的肚子會硬硬的嗎?説真的,打從我肚子開始變大以來,一直都是硬硬的,我還跟同期的孕婦自嘲說我的肚子很硬,期間我記得只有2次真的是非常痛,痛到站不起來、走路也挺不直腰,過程確實持續了很久,但經過我坐下來或是躺下來休息都會好轉,我也在這個狀況下查過文章,都解釋如果會好的話不需要太擔心。直到這次的狀況發生我才知道,原來當時那就是比較嚴重的宮縮。
醫生、護理人員、網站上的分享有許多説法,“肚子硬的跟木板一樣”、“硬成一團”,但我的狀況是我站著、坐著肚子都是這樣的感覺,倒不至於硬到按不下去,但就是很硬!甚至是我在醫院綁著儀器測量宮縮的時候,儀器出現起伏我也沒有任何的感覺!(我真的是快被宮縮搞瘋了)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被宮縮搞到精神分裂的人的話,我要大聲説我好像找到一點技巧了:
Q:這時候就是宮縮!
A:給自己一個小時的時間,平躺在床上,我的狀況是躺下來才會如同正常孕婦有軟綿綿的肚子(這種軟綿綿的感覺很像腰間的肥肉),然後仔細感受肚子會變硬結成一團,那種感覺其實很緊綳跟壓抑(平常工作或是行動其實很容易被忽略),會持續10-30秒,那就是宮縮啦!(我終於找到你了)然後計算一個小時内會發生幾次、每次會持續的秒數,下一次產檢分享給醫生,我相信這會是一個很有幫助的參考。
Q:什麽狀況下我應該要注意?
A:雖然我一直不想成爲神經質的孕婦,但因爲是第一次懷孕很多問題、狀況真的是無從問起,加上我沒有很認真的做相關功課,又遇上了沒事就不説,有事才説的醫生,以至碰到現在這個狀況有點懊悔。我一直覺得自己勇的跟牛一樣,甚至為自己能正常上班,處理著跟孕前一樣的工作强度而自豪。在安胎以前除了前期不穩休息過一次外,其他時間我的生活幾乎沒有任何改變,游泳池走路、出遊、每天通勤1小時以上上班、家事爬上爬下我照常,身體也沒有任何異常,沒有便秘、嗜睡、貧血、抽筋等等。如果你也是一位雙胞胎媽媽,我覺得不要以自己的身體感受作爲標準,甚至緊張一點我認爲都好,仔細的感受身體微小的變化。
當你發現:
1. 你的肚子很硬,躺下來試試看上面測量宮縮的方式,若是太早(我的狀況是25-26周)有宮縮就不太正常,這時候就要趕快跟自己的產檢醫生討論、檢查。
2. 如果曾經有過肚子痛,痛到站不太起來,或是非常勉强的情況,只要1次,出現過1次,就要跟醫生說,也許就能早點發現狀況早點治療,不要等到子宮頸一直變短,短到有危險才發現。
3. 當然會有子宮因爲寶寶長大撐開子宮而發脹的狀況混淆你的感受,我會用1的方法來測量自己是否有持續的在宮縮,請醫生再深度的檢查。
再次説明,這不是專業的解答,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一定要向自己的產檢醫生詢問。網路不是萬能的,但我們都曾遇到同樣的問題,心情的互助我想是分享這篇文章最希望能達到的效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禮拜的心境可以如此千變萬化,直到下了幾乎一個月雨的臺北放晴後我感謝至少我還能在家裏安胎,有老查陪我面對這一切,然後我更有時間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當我看到這段影片裏的這段話。
2020年10月19日,居家安胎即將一周。 沒想到讓我有感而發想要記錄懷孕的點滴會是在這樣的情境。 將近7天的時間中,我不斷的回想我疏忽了什麽,導致發生今天的一切。
申請彌月試吃其實最貴的在於運費,而且份量通常無法自行解決,所以找到預產期相近的朋友很幸福,用舉辦試吃大會的方式舉辦一場華麗的下午茶。
如果說懷孕是一場旅行的話,那育兒絕對是一場野生冒險。 沒有地圖、沒有目的地、沒有指南,絕對的叢林求生。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把月子中心的錢省下來。這是我請到府保母後發自內心的吶喊。
我也曾經是個被禾馨迷惑的女子(當然我至今還是覺得禾馨的整體環境真的是夢幻逸品),也曾經是個被亞東耽誤的媽媽。 在孕期中期發現子宮頸太短後,轉到土城醫院(長庚經營)
一個禮拜的心境可以如此千變萬化,直到下了幾乎一個月雨的臺北放晴後我感謝至少我還能在家裏安胎,有老查陪我面對這一切,然後我更有時間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當我看到這段影片裏的這段話。
2020年10月19日,居家安胎即將一周。 沒想到讓我有感而發想要記錄懷孕的點滴會是在這樣的情境。 將近7天的時間中,我不斷的回想我疏忽了什麽,導致發生今天的一切。
申請彌月試吃其實最貴的在於運費,而且份量通常無法自行解決,所以找到預產期相近的朋友很幸福,用舉辦試吃大會的方式舉辦一場華麗的下午茶。
如果說懷孕是一場旅行的話,那育兒絕對是一場野生冒險。 沒有地圖、沒有目的地、沒有指南,絕對的叢林求生。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把月子中心的錢省下來。這是我請到府保母後發自內心的吶喊。
我也曾經是個被禾馨迷惑的女子(當然我至今還是覺得禾馨的整體環境真的是夢幻逸品),也曾經是個被亞東耽誤的媽媽。 在孕期中期發現子宮頸太短後,轉到土城醫院(長庚經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附上5張輪播圖,掌握子宮肌瘤的本質邏輯) 聽到子宮長東西,第一反應通常會很害怕,因為我們不熟悉所以害怕,但原來肌瘤發生率高達 20%up,是相當常見的。 ​醫生經常都會說: ❝ 它(肌瘤)如果沒惹你,就跟它和平相處 ❞ 但,如果它惹你了?分享醫師的治療邏輯,一起對子宮肌瘤的本質有更深的認識~
Thumbnail
從五月份從泌尿科檢查到婦產科,腹部疼痛,超音波照到子宮肌瘤15cm, 從A醫院的A醫生說子宮要切除,對我來講太難熬了, 經家人與朋友建議,再去B醫院再次做檢查, 醫生說這拿子宮肌瘤就可以,不需要切除子宮, 只是還是必須是傳統的開腹手術,無法用微創... 其實從檢查到開刀我也是拖了一個月才開刀, 原則
Thumbnail
正當懷孕進入第三孕期(24週起),照理說一切都要漸趨穩定的時候,我卻在此時得知這一胎是「前置胎盤」,而且是最嚴重的「完全性前置胎盤」,也就是胚胎著床的位置過低,以至於胎盤完全蓋住子宮頸內口,自此我便進入了充滿焦慮不安的生活。
女性面臨選擇凍卵的抉擇,需考慮費用、醫療成本以及醫院選擇。凍卵手術後的保管費用、體驗等都是重要關注的市。透過本文,回顧作者34歲時選擇凍卵的心路歷程,深入探討了臺南安安婦產科、璟馨婦產科和送子鳥三家婦產科的諮詢體驗,以及對於選擇婦產科的建議。
Thumbnail
記者許家源/綜合報導 在婦產科醫生的世界裡,每天都有令人驚奇的案例。這次,我們將聚焦在一名16歲少女身上,她的子宮成了一個謎團,讓醫生們頭痛不已。 案例背景 這位少女的媽媽曾帶她無數次就醫,但所有檢查結果都顯示染色體正常,卻無法解決月經不來的問題。直到她來到博元婦產科,醫生立刻診斷出她患有
Thumbnail
26週觀察日記 幾次產檢下來 醫生總是對我耳提面命,請我工作生活不要太過勞累 照超音波時,總有宮縮的狀態,一定要讓自己多休息 (我也真的很想啊....時間安排腳步真的有放緩許多)
訂下了無產兆催生入院的日期,主因是每次產檢時醫師都會輕輕帶過一句孩子的頭圍偏大,雖然說現在的孩子幾乎都偏大(畢竟有那麼多保健食品),但對自然產來說,超越生長曲線太多總歸不是一件「醫療行為」樂見的事。 特別把醫療行為用引號標示起來,是因為總也有那麼另外一套說法——你的身體不會製造出你生不出來的小孩。
Thumbnail
「雖然生殖醫學很進步,但是若有生育計劃,還是要趁早尋求協助。」黃千倉醫師指出,「在32歲以前,自然受孕的機率還不錯。到了35歲以後,可能需要試管嬰兒療程。」
Thumbnail
成功驗出兩條線,就從生殖中心畢業了嗎?
Thumbnail
17週排定羊膜穿刺檢查行程~ 通常安排於懷孕16 -20 週之間進行 醫師會在超音波引導下,用一根長長的針 穿過小肚皮進入羊膜腔抽取羊水的過程 護理人員從頭到尾只請我把雙手放在頭後方 然後頭部要亂動,也不要轉頭看任何螢幕... 只露出肚皮的部分,開始淋冰涼優典消毒 因為長針很細,穿過肚皮其實沒什麼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附上5張輪播圖,掌握子宮肌瘤的本質邏輯) 聽到子宮長東西,第一反應通常會很害怕,因為我們不熟悉所以害怕,但原來肌瘤發生率高達 20%up,是相當常見的。 ​醫生經常都會說: ❝ 它(肌瘤)如果沒惹你,就跟它和平相處 ❞ 但,如果它惹你了?分享醫師的治療邏輯,一起對子宮肌瘤的本質有更深的認識~
Thumbnail
從五月份從泌尿科檢查到婦產科,腹部疼痛,超音波照到子宮肌瘤15cm, 從A醫院的A醫生說子宮要切除,對我來講太難熬了, 經家人與朋友建議,再去B醫院再次做檢查, 醫生說這拿子宮肌瘤就可以,不需要切除子宮, 只是還是必須是傳統的開腹手術,無法用微創... 其實從檢查到開刀我也是拖了一個月才開刀, 原則
Thumbnail
正當懷孕進入第三孕期(24週起),照理說一切都要漸趨穩定的時候,我卻在此時得知這一胎是「前置胎盤」,而且是最嚴重的「完全性前置胎盤」,也就是胚胎著床的位置過低,以至於胎盤完全蓋住子宮頸內口,自此我便進入了充滿焦慮不安的生活。
女性面臨選擇凍卵的抉擇,需考慮費用、醫療成本以及醫院選擇。凍卵手術後的保管費用、體驗等都是重要關注的市。透過本文,回顧作者34歲時選擇凍卵的心路歷程,深入探討了臺南安安婦產科、璟馨婦產科和送子鳥三家婦產科的諮詢體驗,以及對於選擇婦產科的建議。
Thumbnail
記者許家源/綜合報導 在婦產科醫生的世界裡,每天都有令人驚奇的案例。這次,我們將聚焦在一名16歲少女身上,她的子宮成了一個謎團,讓醫生們頭痛不已。 案例背景 這位少女的媽媽曾帶她無數次就醫,但所有檢查結果都顯示染色體正常,卻無法解決月經不來的問題。直到她來到博元婦產科,醫生立刻診斷出她患有
Thumbnail
26週觀察日記 幾次產檢下來 醫生總是對我耳提面命,請我工作生活不要太過勞累 照超音波時,總有宮縮的狀態,一定要讓自己多休息 (我也真的很想啊....時間安排腳步真的有放緩許多)
訂下了無產兆催生入院的日期,主因是每次產檢時醫師都會輕輕帶過一句孩子的頭圍偏大,雖然說現在的孩子幾乎都偏大(畢竟有那麼多保健食品),但對自然產來說,超越生長曲線太多總歸不是一件「醫療行為」樂見的事。 特別把醫療行為用引號標示起來,是因為總也有那麼另外一套說法——你的身體不會製造出你生不出來的小孩。
Thumbnail
「雖然生殖醫學很進步,但是若有生育計劃,還是要趁早尋求協助。」黃千倉醫師指出,「在32歲以前,自然受孕的機率還不錯。到了35歲以後,可能需要試管嬰兒療程。」
Thumbnail
成功驗出兩條線,就從生殖中心畢業了嗎?
Thumbnail
17週排定羊膜穿刺檢查行程~ 通常安排於懷孕16 -20 週之間進行 醫師會在超音波引導下,用一根長長的針 穿過小肚皮進入羊膜腔抽取羊水的過程 護理人員從頭到尾只請我把雙手放在頭後方 然後頭部要亂動,也不要轉頭看任何螢幕... 只露出肚皮的部分,開始淋冰涼優典消毒 因為長針很細,穿過肚皮其實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