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裡是 Podcast 逐字稿,歡迎閱讀!
📌 我們現在有 LINE 社群囉!歡迎大家來點名標的,我們會針對點名的標的進行短中長期的市場輪廓分析。你也可以在 LINE 社群第一時間取得相關圖表!(連結:https://line.me/ti/g2/uSTx4YKaRQJS6tkNzJPxjA)
🎧 Podcast 連結
你是第一次或是沒有習慣聽 Podcast 的朋友嗎?👋
歡迎下載各種 Podcast APP ,搜尋「市場輪廓觀測站」收聽。
🎤 本集重點摘錄
Peter: Ricky 你今天要介紹的人是萊斯里 · 馬松森 (Leslie Masonson),聽說非常善於把握交易時機,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Ricky: 今天要來介紹的萊斯里是一個很知名的 ETF 投資達人,他在 McGraw-Hill 麥格勞希爾出版了一本〈市場時機理論 All about market timing〉,這本書讓他聲名大噪,很多人都是因為這本書認識他,除了這本書,他還陸續出了一整套〈All about〉的系列書籍。
前一集談到的傑卡佩爾,他出的書〈美股季節趨勢交易〉是在 Wiley Trading,而另一個常見會出版各種交易書的出版社就是麥格勞希爾,大家也可以留意這個出版社出的交易書。
拉回來談萊斯里,他在 1980 年代在花旗銀行擔任全球資金管理顧問,後來出來自己經營管理顧問公司,提供許多投資人買賣 ETF 的建議,在這近十年中,他投入很多時間是在如何交易 ETF,累積至今已經有 40 多年的交易經驗。
我就是不要盯盤才買 ETF ,市場時機與我何干?
Peter: 奇怪,我們一般對 ETF 的認識,就是不需要去刻意盯盤、看什麼時候買進與賣出,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定期定額」就每個月給他扣款就好了,那萊斯里為什麼還要特別談進場時機呢?
Ricky: 萊斯里有一個市場名言 1 + 1 = 2,什麼 1 + 1 呢? 就是市場長期就是上漲的牛市和下跌的熊市的總和牛+熊=市場,這句話聽起來很像廢話,但是也突顯萊斯里的交易哲學,他認為市場時機的判斷,再厲害大概也只能判斷出是否中長期是牛市或熊市。
萊斯里回顧過去 100 年美國股市的循環,發現從 1900 年開始到現在大概有 30 次熊市、30 次牛市,平均一次牛市或熊市大概是 8–12 年,會帶來 3–4 倍的投資報酬。
Peter: 這讓我想到中文有一句諺語,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其實 8–12 年對於一個人來說,就差不多是一個人生階段,如果能在 10 年內,有 3–4 倍的回報率是很驚人的。
Ricky: 對,那為什麼大家還是很難做到,就是因為決定要投入市場的時機不對,如果真的像「定期定額」那樣買 ETF,就會犯萊斯里講到的一個陷阱:「買進然後長期持有的投資陷阱」。
買進然後長期持有陷阱(Buy-and-Hold Trap)
這個陷阱是說,定期定額是一個邏輯上很有道理的論點,但是在市場改變的時候,投資人往往都撐不過去,結果在 10 年內你就提早出場了,那就享受不到投資的果實。 所以雖然買 ETF ,但還是要聰明的買,需要去動態的在不同 ETF 之間切換與分配你的投資組合。
Peter: 那萊斯特在關於牛市與熊市的判斷上面,他有提出什麼樣的判斷準則嗎?
Ricky: 根據剛剛的 1 + 1 = 2,市場每 8 年會有一次牛市與熊市的變化,他指出在市場中我們可以使用 50 天和 200 天的移動平均線做為參考。 50 和 200 是什麼概念呢?一般的市場一個月開盤 22 天,50 就大約是 2 個月又 1 週,而 200 天大約是 9 個月,那如果是加密貨幣就需要調整一下,因為加密貨幣一個月開盤就是 30 31 天整個月。
Peter: 這邊談到的 50 天,其實和我們在交易員系列第二集講到的傑卡佩爾判斷的季節循環 53 天很接近。那這 50 天和 200 天的移動平均線,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 50 日與 200 日的移動平均線
Ricky: 50 和 200 是什麼概念呢?一般的市場一個月開盤 22 天,50 就大約是 2 個月又 1 週,而 200 天大約是 9 個月,那如果是加密貨幣就需要調整一下,因為加密貨幣一個月開盤就是 30 31 天整個月。 我們用 200 天的移動平均線來思考的話,就好像有一個長期投資人,在過去 200 天零散零散的買進了一個標的股票,他的平均買進的成本就會是 200 日移動平均線。
平常這樣的長期投資人是不會頻繁參與市場的,但是當價格跌破 200 ,這些交易人就被迫捲入市場,因為以前在 200 日線上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跌破我就虧錢了。 更糟糕的事情是,這些長期投資人有時間成本,你告訴我花半年慢慢組出來的投資組合居然要開始賠錢了?
這比在一兩天內買賣股票的微小損失有更大驅動這些人參與市場的效果。 所以萊斯里就是以這樣的概念來判斷,用 50 日當作短期價格走勢的參考,而 200 日就是整體市場對後市趨勢的判斷與態度。
Peter: 了解,在這邊先幫各位聽眾先稍微整理一下,萊斯里提出可以使用 50 和 200 天的移動平均線作為市場時機的判斷。Ricky 你可以在這邊舉個例子嗎?
Ricky: 所以我們可以盡量把這樣的參數放在心中,例如你買進台灣的指數型 ETF,你可以去計算這個指數的 50 和 200 天的移動平均線,如果 50 天的移動平均線突破 200 天,就可以初步判斷可能市場要改變了。
萊斯里更強調的事情是,你還要去計算市場在這條移動平均線上面目前天數的占比,如果超過移動平均線越高,對於趨勢的判斷就越值得信賴。 除此之外,萊斯里也提到,你可以在週線上面觀察十週和二十五週的移動平均,假設十週的移動平均超過前波高點或低點,也都是 ETF 值得出場的好時機。
因為通常 ETF 不會隨便出場,所以在週線看如果有明顯的突破,那就是真的趨勢確定或趨勢反轉,可以獲利了結或暫時出場。
移動平均線的滯後問題:解決方案 = VL4%
Peter: 可是我知道很多人對移動平均的批評,就是移動平均計算的數字都會有延遲滯後的問題,這樣不會在市場時機把握上會有點慢嗎?
Ricky: 這也是多數人對於使用趨勢線做交易會不太放心的點,萊斯里很巧妙的用一種方式解決,也就是他建議我們用十週和二十五週找前波低點之後,用那個價位當作基準,直接計算從該價位往上漲 4% 的位置,用那個位置當作買入點,他把這叫做「4% 價值法 VL 4 percent」。 因為均線先天的滯後問題難以解決,所以用固定的一個比例從已經確認的均線價格延伸計算,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來判斷進場時機。
Peter: 原來如此,那我們今天就先到這邊,在這邊幫大家總結萊斯里的見解,由於他本身投資 ETF 的背景,所以更重視更大的時間尺度,他認為市場就是 1 + 1 = 2,牛市加上熊市就等於整個市場。
快速結論
所以交易就是要判斷現在是牛市還是熊市,萊斯里提出的解法都是以移動平均線做判斷,分別有三點:
一,利用 50 和 200 天的移動平均線,觀察是否有突破關係,來掌握牛市與熊市的進場時機。
二,在週線上面考慮 10 和 25 週的走勢,利用前低與前高來判斷合適的出場時刻。
三,由於均線先天的限制,導致計算的價位會延遲,所以萊斯里建議用 4% 作為一個反彈判斷的參考,那重要的是這個想法而不是趴數,大家可以在交易時自己判斷。
我們就到此告一段落,This is market profile,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