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8/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微微向錢進(1)-當網拍×斷捨離

最近開通了蝦皮帳號
最近開通了蝦皮帳號
在疫情蔓延之前,家裡的收入是以先生薪資為主,而我會利用顧小孩的零碎空檔期間,上網接外包案子賺點錢,其中批改作文是我最主要外包區塊,但因為疫情影響,所有教育機構跟學校全都停課,作文的批改機會也全部停擺,也連帶我的收入受到影響。
顧小孩一打二真的很忙,但零碎的時間還是有的,如果剛好我又失眠的話,時間又更多了點。疫情的爆發讓大家的生活發生劇烈的改變,我也不例外,除了閱讀、寫作或以及股票方面的學習,我計畫著自己應該要利用這段時間來改變、調整或是創造點什麼事情。
我擬定一份適合我現在身分、時間的「疫情新生活計畫」,條列出一些想法實行,大致上就是《覺察+整理+創造系統》,這三樣基本上相輔相成,彼此都有關聯。
首先是覺察:大部分人生活常常被習慣制約,因為已經很習慣了,所以即便是在做耗費生命或浪費時間金錢的事情也變得無感。所以我先把一天所的有習慣先列出來,再來一個個檢視,比如看電視跟滑手機的時間過長(因為是利用零碎時間做的,所以更不容易發現原來浪費的時間累積起來也是很多),壞習慣剔除,好習慣保留,並思考在原本的好習慣上累加養成其他新習慣
再來是整理:覺察檢視到自己的生活後,就可以開始整理。大概很多人以為整理的意思大概就是整理房間丟垃圾之類,但我覺得整理可以有更寬闊的用法與解釋,像是整理自己的心情或是人際關係,不過在這篇文章裡我就先分享比較生活化、實用性的整理。
創造系統:在經歷過覺察和整理的階段後,就會清楚自己到底哪裡需要改善,生活中哪些是必須的?哪些是可以丟棄的?將自己的生活習慣規劃成一個SOP,把自己生活中簡單的部分系統化,才有多餘的心力去把時間花在更長遠的發展上。
疫情的這段時間,我開始整理自己的「房間」以及「習慣」,也先整理「帳戶」、「信用卡」、「冰箱&食物櫃」、「衣櫥鞋櫃&玩具箱」等地方。
以下簡述實行的內容:
整理帳戶:將用不到的銀行帳戶銷戶或暫停使用+申請高利率(聯邦2%)和離家近(台新1.2%)的數位銀行。
整理信用卡:剪掉用不到的卡,重新申辦適合自己消費習慣以及高回饋的卡片。
整理冰箱&食物櫃:整理冰箱,將還在效期內的食物網拍賣出,若有開封過但包裝仍完好的,照實說明,需要的買家還是會買的。
整理衣櫥鞋櫃&玩具箱:整理自己跟小朋友用不到的衣物鞋子,網拍賣出。
整理房間:將用不到日用品、股票紀念品、購物贈品或是雜物,網拍賣出。
整理習慣:當我把家裡雜物跟斷捨離+銀行帳戶做結合後,漸漸就會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東西,真的有需要才買,不需要就賣出去。真的要買,也可以採用一進一出原則。比如:很想買一件新衣服,那就要把一件衣服賣出去或是捐贈出去。
原本我是露天拍賣的用戶,蝦皮帳號則是開通很久都沒在用,因為一開始蠻排斥去研究新的介面,但是因為被買家說蝦皮比較方便,於是利用小孩睡覺時間研究一下電腦版跟手機版的蝦皮如何使用,現在用的順手了反而覺得蝦皮的上架功能很好用,現在改用蝦皮,賣一樣東西從拍照到文字敘述後上架,估計花不到我五分鐘時間,另外我覺得蝦皮人潮真的比較多,東西容易賣出去。
大部分的東西我是在蝦皮網拍,有的小東西如果加上運費或是平台手續費就不划算的,我會貼到PTT地方版上面賣,但PTT介面單一,來瀏覽的基本上都是在地買家居多,需要碰碰運氣,成交就可以用面交或是超商賣貨便等(運費目前只要35塊還開發票)方式交易,也不必被平台抽手續費。現在手機網絡真的很方便,網拍、直播、臉書社團或PTT等都是交易管道,看哪個對自己較有利即可。如果懶得上網賣,還有其他直接換現金的方式,在下一篇文章我會跟大家介紹。
我從五月疫情爆發至今,網拍(蝦皮+PTT+社團)賣出去的錢大概一萬五千多元,算是不無小補。而網拍的錢我沒花掉,而是先存起來,只需要動動手機、電腦上網申辦數位帳戶即可,帳戶很快就通過。我選擇離家近的台新(利息1.2%)跟聯邦(2%),尤其是台新銀行數位銀行 richart的介面,可以看見每天累積了多少利息,心情就覺得很開心。家裡不需要的東西變少,個人能用的空間時間和金錢反而能變多。
我家長輩們有囤物的習慣,有時候看見品況很好的東西都放到壞掉、爛掉。像是我媽家曾經有全新的優酪乳製造機、氣炸鍋、電子運動器材等好東西全部放到壞掉,整箱好吃的水果放到爛掉,我都覺得實在太浪費。有的長輩們不善於使用網路,可能也不知道怎麼處理,有的則是覺得以後用得到。不過在這裡給大家建議,不論別人的習慣在自己眼裡有多不好,畢竟那是別人的權利,有的人很不喜歡別人動他們的東西,動了反而會有家庭口角糾紛,先把自己的生活整理好,才是重點。
「沒有多餘的雜物,只有多餘的時間與財物」一直是我追求的生活態度。
如果我自己20歲的時候就懂,那該有多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