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2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日本看台灣,是和牛還是軍艦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近來頗受台灣輿論場關注。
6月4日,日本124萬劑AZ疫苗運抵台灣,民進黨政府隨即炒作了一波「台日友好」,島內亦彷佛疫情瞬間終結般,對日本滿是感恩戴德、彎腰鞠躬。然而6月7日起,一則「刺耳」消息開始在網路上流傳,內容大抵是,日本外交大臣茂木敏充於6月3日的國會答辯中被問到「為何只給台灣124萬劑疫苗」,對此其回覆「台灣政府沒想要很多,只要六月擋一下就好,台灣七月就會有自己生產的疫苗了」。
如此消息一出,隨即引發了輿論的群情激憤,一來彼時恰好傳出「日本即將援助越南200萬劑疫苗」的新聞,民進黨政府遭受了「被差別對待還唾面自乾」的質疑;二來「護航台產疫苗」、「中央卡關地方只為炒股」等疑雲仍持續不散,茂木敏充一席話似乎側面證實了「民進黨逼打台產疫苗」的陰謀,民情自是沸騰不已。
見此境況,台灣政府竭力澄清,表示茂木的原話乃是「據我們的認知,七月以後,台灣國內的疫苗生產機制就會逐漸完備,而眼前台灣有緊急的需求」,與網路流傳版本不同;台行政院長蘇貞昌更是嚴厲斥其為「惡毒謠言」。
然平心而論,即便網路所傳字句非茂木原話,但兩者的核心意旨其實所差無幾,民進黨急著發動「假消息」狩獵戰,其實不過是黔驢技窮下的「文字遊戲」,只是在這陣窮追猛打後,風波終究還是被強制壓下。而民進黨為永絕後患,便讓諸如《自由時報》等親綠媒體開始在同一議題上強帶新風向,主角仍然是茂木敏充。
口誤與「吃豆腐」所差無幾
6月9日起,諸多台灣媒體開始在茂木敏充的舊回答上大做「新文章」,表示「七月以後,台灣國內的疫苗生產機制就會逐漸完備」一句,暗藏了日本「外交轉向」的密碼,而關鍵便在「國內」兩字上。
分析指出,日本在「一中原則」框架下,應無法以「國家」稱呼台灣,然而茂木身為外相,竟在如此環節上口出「台灣國內」,乃是「極不尋常」跡象。相關報導甚至分析道,外交大臣的發言舉足輕重,茂木敏充又是資深官員,會在「台灣國內」一詞上「口誤」機率極低,且日本國會議事錄又記載了茂木敏充的當日發言,日本也未於事後修正字詞,可見其不將此視作「口誤」或「不恰當用語」。此外中國也未有強烈抗議,相關報導由此認為,這是中日「互有默契」的象徵,此次事件更將成為日本對台立場的「重要轉折點」。
如此報導,或許不能全然窺見茂木用意,卻足以暴露綠營媒體的「急於求成」,以致微末之事,也如此大書特書。中日關係雖於首相換屆後有所震盪,日本也愈發在印太戰略上屈從美國,但在台海議題上,始終保有一定底線,否則便不會在4月16日英文版美日聯合聲明曝光後,又再於日文版中刪除了涉疆、涉港、涉臺的相關字句,日相菅義偉也不會於4月20日的國會質詢中再次澄清「日本完全沒有軍事介入台海的考慮」。
即便茂木敏充並非「口誤」,而是有意在此細節上「吃中國豆腐」,由日本眼下的戰略盤算觀之,其能做的也至多是「6月4日送台灣疫苗」、「口誤台灣國內」等「吃豆腐」技倆,求不來霸王硬上弓、生米煮成熟飯的剎那衝動。
自認和牛的軍艦壽司
反觀台灣,看似親日,實則對日本的政治盤算疏離至極,以致頻頻落得自說自話的境地;看似友日,其實極少深入追蹤各大派閥的動向與立場,故而只能由「台灣中心」的狹窄視角出發,解讀日本一切舉動。
早在菅義偉上臺時,台灣媒體對茂木敏充的界定,便是「親中派」政客;而站在其對立面的,則是代表「反中親臺派」勢力的防衛大臣岸信夫。然而此後茂木敏充的多次對外表現,包括3月16日「美日2+2會談」後的強硬聯合聲明、此次援台疫苗後的受訪發言等,皆讓台媒無從再把「親中」標籤請出江湖,儘管其也並不在意打臉自己,因為任何外國政治人物在台媒筆下,都只為瞬間的「反中」與「親中」論述服務,宛如缺乏靈魂的提線木偶,而台灣就是那隱身幕後的操偶師。
然而在這幕「孤芳自賞」的尷尬劇外,日本政治人物實有自己的互動脈絡,且與其說「挺台」是某陣營的理想主張,倒不如以「投機籌碼」來形容更為貼切。2016年,被稱作「台灣女兒」的台日混血議員蓮舫成為日本民進黨黨主席,然從參選到任職,「雙重國籍」的爭議如影隨形,故其特地召開記者會,搬出了「一中原則」自清,指台灣並非國家,故其曾經擁有的並非「中華民國國籍」,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且根據中國《國籍法》規定,公民在獲得他國國籍時,將自動失去中國國籍,因此其眼下只有日本國籍,「雙重國籍」爭議純屬無稽之談。
此次事件既暴露日本社會強烈的排外情緒,也凸顯日本政客在兩岸議題上的投機取巧。儘管當時諸如管碧玲等台灣政治人物,曾以「狠心的女人」痛斥蓮舫,但如此話語在現實的政治場域中,不僅起不到任何影響力,也不可能刺傷蓮舫等日式政客的心。
若以日本料理相比擬,中美皆可謂是菅義偉心儀的「高檔和牛」,肉質軟嫩、口感多汁,只是目前美國這塊顯然更合其胃口,中國則或許有些嘗膩,故其冒著冷掉失味的風險,也要放上一放,但絕不可能棄而不享。簡而言之,對菅義偉來說,這兩塊始終都是要細品的。
而台灣雖也自認是最高檔和牛,但從日本政壇多數人眼中望去,台灣充其量是份平價「軍艦壽司」,就算內容物由肉鬆換成蝦卵,也不過是偶爾預算不足時的飽腹之選,聊勝於無。
台灣或許能在媒體煽惑下持續自欺欺人,將軍艦壽司捧成極品日料,但海苔與米飯取代不了牛肉口感,正如菅義偉等或許會為選票與國家利益,而在中美兩塊和牛間來回擺盪,卻也絕不可能為嘗平價軍艦,而將和牛倒入廚餘桶。
原文發表於2021/6/11《多維新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