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賓鴻

祁賓鴻

26 位追蹤者
香港01,國際分析與政治評論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由新到舊
二十大挑戰︱人類命運共同體能否超越新冷戰鐵幕?10月15日,中共二十大首場新聞發布會登場。對於中方如何應對中美兩國在競爭中帶來的衝突和風險,新聞發言人孫業禮表示,能否處理好中美關係,是兩國必須回答好的世紀之問。
Thumbnail
2022-10-16
6
二十大挑戰︱挨打挨餓之後,中共如何破解「挨罵」難題?2013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首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作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總命題。而有鑑於此前毛鄧時期已然確立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的「四個現代化」,故《香港01》對此龐大的系統工程賦以歷史經緯、時代意義,稱作「第五個現代化」。
Thumbnail
2022-10-16
0
朝鮮導彈嚇出日本警報,實是對美威懾對撞「國家正常化」10月4日,朝鮮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中程彈道導彈,是為10日內的第5次。韓軍推測,導彈應是從朝鮮北部慈江道舞坪里附近發射,彈種為中程彈道導彈,射程4,500公里,射高則是970公里。
Thumbnail
2022-10-06
5
安倍國葬與中日建交五十周年:和平主義與修憲勢力的時代博弈9月27日,日本政府於東京時間下午2時,為7月8日遇刺身亡的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
Thumbnail
2022-09-29
5
與王毅會晤後,為何布林肯仍稱中國為威脅?9月22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亞洲協會紐約總部演講。談及中美關係時,王毅指出,任何合作都不可能創建在你輸我贏的基礎上,合作共贏不僅可能,也是必須。王毅同時強調,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中國願與美國展開更多和更好的合作。
Thumbnail
2022-09-29
1
王毅與基辛格會晤,道出中美關係的挑戰與出路9月2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稱,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於19日在紐約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又譯作季辛吉)面會。
Thumbnail
2022-09-22
5
2022-09-15
4
俄羅斯再傳「政變」:哈爾科夫撤退後,普京何以「失勢」?9月10日以來,俄烏衝突的戰線出現變化,連帶引爆了後續的宣傳攻防。
Thumbnail
2022-09-13
4
安倍晉三國葬負評如潮,日本的「弔唁外交」為何難以如願?9月6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日本政府將為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額外撥款14億日圓,其中將有8億日圓用於安保,6億日圓用於迎接來自約50個國家的外國政要。此前日本政府公布的國葬費約為2.5億日圓,加上此次額外撥款後,預算將暴增至16億日圓以上。
Thumbnail
2022-09-08
6
從安倍晉三到岸田文雄:所謂「美日共同防衛台灣」是怎麼出現的?近年來,台灣問題逐漸成為中日關係的引信,「美日共同防衛台灣」之說更是不時引發輿論風暴。
Thumbnail
2022-09-03
5
借佩洛西訪台與軍演測試全球輿情,北京看到了什麼?2022年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又譯作佩羅西、裴洛西或波洛西)於夜色中抵達台灣,引發一連串局勢震盪。如今軍演的硝煙已然散去,盤點此次事件中的各方損益,中國可謂是以「後發先至」的姿態,完成了一次多角度的壓力測試。
Thumbnail
2022-09-01
4
從尼泊爾到斯里蘭卡:美印強化動員下,中國如何與南亞小國相處?自2014年「一帶一路」開展以來,南亞便囊括了許多重點項目,除中巴經濟走廊外,更有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 port)。對中國而言,南亞正從原本的陌生之鄰,逐步轉化為舉足輕重的經濟通道,但經緯此地除要克服大國博弈的張力外,也須明瞭小國的心之所向,近期兩則新聞便側寫了這一複雜局勢。
Thumbnail
2022-08-20
9
中國測量船停靠斯里蘭卡:中印博弈與斯里蘭卡的焦慮近期中國與南亞小國的互動頻成新聞議題,除了8月11日傳出中國將赴尼泊爾踏勘鐵路外,中國軍方測量船「遠望五號」(Yuan Wang 5)於8月16日停靠斯里蘭卡一事,同樣引發不少討論。而圍繞此一事件的爭議,還要回到8月上旬的印媒報道。
Thumbnail
2022-08-20
1
跨喜馬拉雅山鐵路踏勘在即:印度威脅下,尼泊爾如何看待中國崛起8月10日,中國外長王毅與尼泊爾外長卡德加(Narayan Khadka)在青島舉行會談。8月1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尼外長一致同意,將構建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中方將使用對尼援款支持中尼跨境鐵路可行性研究,並將在年內派專家赴尼開展踏勘。
Thumbnail
2022-08-17
7
俄烏宣傳戰中場回顧:「反侵略」與「反納粹」成色幾何?如今俄烏戰事仍在持續,宣傳的戰線則大抵定型,盤點雙方在開戰後的各式過招,兩大陣營的戰術清晰可見。
Thumbnail
2022-08-17
1
在訊息戰中穿插突圍:俄羅斯的「術」與「勢」自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起,訊息戰便始終是熱門話題。
Thumbnail
2022-08-16
3
從俄烏衝突到香格里拉對話:中美兩種「安全觀」正在碰撞6月10日至12日,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一連三日在新加坡舉行,台海問題與中美關係可謂貫穿全場。
Thumbnail
2022-06-26
4
黑海糧食走廊陷入僵局,但俄羅斯正醖釀兩個「另類解方」6月8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訪問土耳其,並與土方外長恰武什奧盧(Mevlut Cavusoglu)討論烏克蘭穀物出口的相關問題。
Thumbnail
2022-06-11
2
聯合國人權專員17年首訪惹議,中國要對新疆議題做兩個準備5月20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宣佈,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將於23日展開訪華行程。此次訪問為期6天,地點包括廣州、新疆喀什與烏魯木齊等。
Thumbnail
2022-06-01
2
基辛格背後的「勸降」聲:西方輿論何以對俄烏戰爭失去耐心?5月23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談及俄烏衝突,引發了「勸降」的軒然大波。
Thumbnail
2022-05-31
4
雪中送炭或趁火打劫? 波蘭對俄烏戰爭的兩大謀算作為烏克蘭的鄰國,波蘭自俄烏衝突爆發之初,便高度關注危機演化,並隨局勢變化出台不同應對策略。
Thumbnail
2022-05-29
2
從中俄聯合巡航到東部戰區軍演:中國面對「印太變局」的為與不為從奧巴馬(Barack Obama)到拜登,美國的印太戰略構想逐漸成形,各式機制也拔地而起。雖說眼下華盛頓尚未在此投入充足資源、「印太盟友」們也多數不願在中美間強制選邊,不論是QUAD、IPEF或AUKUS,至今皆稱不上「反華包圍網」,而更多是虛有其表的地緣宣傳。但美國的濃烈敵意,不言可喻。
Thumbnail
2022-05-28
1
從「印太經濟框架」到「保衛台灣」:美國圍堵中國的兩難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任內首次亞太行啟動。綜觀行程,拜登先是在20日飛抵首爾,並在21日同韓國新總統尹錫悦舉行美韓首腦會談,又於22日飛往日本,在23日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後,接着參加24日召開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
Thumbnail
2022-05-24
2
俄烏衝突攪動中美俄大三角,中國應做好三重準備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的戰略動向成了各方關注焦點。
Thumbnail
2022-05-21
3
「北約再擴」對上集安組織:普京釋放兩個訊號俄烏衝突發展至今,地面戰場雖在烏克蘭,戰線卻遍佈全球各領域。
Thumbnail
2022-05-19
1
「青貯小麥」短片內地瘋傳:中國會否爆發糧食危機?5月中下旬起,湖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逐步進入小麥收割季,山東、河北等地的小麥收割,則將於6月上旬開啟。
Thumbnail
2022-05-19
0
俄烏衝突下的「台海冒險」:美國的好大喜功與自毀焦慮但馬修·李繼續追問,若美國對台政策未變,又何需修改「事實清單」中的表述?如果涉台論述會引起中方高度關注,「為何現在更新,為何一定要更新?」對此,普萊斯回應,美國不會太在意他國是否對清單提出意見與「借題發揮」。 往復之間,此次風波已漸入尾聲,但其誘發的中美台海角力,卻相當耐人尋味。
Thumbnail
2022-05-15
3
多面解讀勝利日紅場閲兵,邱世卿:普京意在團結內部|專家有話說邱世卿:從參與兵力仍達1萬多人的規模,以及受閲裝備的數量來看,可以知道俄羅斯期望對外界展示,自己仍有充裕的力量應對未來西方國家的挑戰。
Thumbnail
2022-05-10
3
「租借法案」放血俄羅斯:美國正在烏克蘭營造「兩股勢」4月28日,美國眾議院通過烏克蘭版的「租借法案」(稱「Ukraine Democracy Defense Lend-Lease Act of 2022」),此法案旨在簡化美國向烏克蘭出借或出租軍備的行政流程,適用時間為2022與2023財政年度。
Thumbnail
2022-05-09
3
前台國防部官員:兩岸軍力嚴重失衡,解放軍可迅速癱瘓台軍解放軍是否具備武統能力?孫秉中分別從偵搜能力、武器投射、兵力規模、海空軍兵力部署及投送能量等面向進行評估。
Thumbnail
2022-05-09
0
開戰後首提烏東「科索沃模式」:普京想對西方說什麼?4月2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於克里姆林宮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兩人談話將近1小時後,普京既同意聯合國、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參與亞速鋼鐵廠的平民撤離工作,也對三大關鍵議題表達立場。
Thumbnail
2022-04-30
5
為何台媒「誤報」解放軍攻台,不該被等閒視之4月22日凌晨,華視緊急再發新聲明,宣布代理總經理陳雅琳、公廣集團董座陳郁秀雙雙請辭,以盼能替這場風波止血,但成效顯然有限;而陳雅琳雖保住台長之位,卻必須至台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各方對華視的圍剿也依舊激烈。
Thumbnail
2022-04-25
2
洞見法國大選·下|馬克宏與雷朋終極對決,歐盟可能發生三個分裂24日馬上要第二輪投票,也就是馬克宏與雷朋的終極對決。薩支遠判斷,馬克宏在第二輪選舉中獲勝機率較高,畢竟雷朋的極右翼身份還是引人詬病,尤其是她對待移民的敵視態度,但馬克宏也可能只會「險勝」。
Thumbnail
2022-04-20
2
洞見法國大選·上|極左與極右夾殺,馬克宏能否讓法國再次偉大蘇宏達認為,馬克宏在第二輪選舉中出線機率較大,其也由此提出對馬克宏的幾點觀察。
Thumbnail
2022-04-20
0
看懂台灣選舉·下|配票、棄保與派系:勝選才是目的系列報導第一篇:看懂台灣選舉·上|藍綠對決仍是主流 柯文哲與民眾黨注定艱難
Thumbnail
2022-04-19
3
看懂台灣選舉·上|藍綠對決仍是主流,柯文哲與民眾黨注定艱難系列報導第二篇:看懂台灣選舉·下|配票、棄保與派系:勝選才是目的
Thumbnail
2022-04-19
0
專訪邱世卿|俄烏「頓巴斯決戰」在即,戰果才能定談判俄烏衝突發展至今已有月餘。這場戰爭本被認為,會有高機率以「閃電戰」結束,卻因戰場與政治情勢變化,一路推展至今日境地。眼下俄軍撤除了基輔(Kyiv)包圍圈,轉入頓巴斯地區(Donbas),俄烏雙方似有決戰之勢。對此發展,《多維新聞》採訪到軍事評論員邱世卿,探討俄烏戰場的軍事虛實。
Thumbnail
2022-04-14
5
俄烏衝突後的大哉問:「武統台灣」是不是美國挖的坑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輿論圍繞兩大陣地,展開了激烈的攻防與廝殺:其一,是對俄羅斯興戰的政治評價;其二,是基於俄烏衝突進展,對於「武統台灣」的預測與想像。
Thumbnail
2022-04-12
3
台海軍事變局|如果中共「非打不可」,延長役期能否「拯救台軍」 分析台軍在「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面臨的新挑戰後,揭仲提出五大建議。 延長役期未必有助保台 美軍會否協防台灣 原文發表於2022/4/2《多維新聞》:
Thumbnail
2022-04-06
1
台海軍事變局|武統台灣「四大忌憚」,正被解放軍推翻 揭中首先由「過去的解放軍」視角出發,就「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四面向,評估台軍面臨「武統」情境的作戰能力。
Thumbnail
2022-04-06
0
專訪劉孟俊·下|俄烏衝突引爆多重戰線:能源、糧食與晶片台灣人似乎還是照喝伏特加酒。其實可能美國也不太期待,台灣究竟能在制裁中發揮什麼角色。
Thumbnail
2022-04-02
4
專訪劉孟俊·上|俄羅斯力抗SWIFT「金融核彈」,給中國什麼啟示SWIFT本質是金融網絡,這次「將俄羅斯踢出SWIFT」的直接效果,就是逼迫各方選邊,有美國就沒有俄羅斯,只要選了美國,就不能無限制地跟俄羅斯進行交易。這場金融戰對俄羅斯而言,確實相當艱困。
Thumbnail
2022-04-02
0
專訪何思慎|中美若無大地震,中日「新幹線」不易出軌中日關係就像「東北新幹線」,如果中美關係沒有發生大地震,「東北新幹線」便不會出軌。
Thumbnail
2022-03-28
4
專訪何思慎|對俄不同調,安倍與岸田背後的「兩個自民黨」岸田也想證明,自己的外交政策比安倍更高明,但後者在現階段似乎不這麼覺得。
Thumbnail
2022-03-28
0
專訪王立本|烏克蘭人英勇犧牲難挽家園破碎,台灣應看到兩大啟示今天台灣的領導階層應該要去設想,自己在兩岸問題上一面倒靠向美國,對中國大陸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脅,就像烏克蘭要加入北約一樣,對台灣而言到底有沒有實質的好處?台灣是不是要因此承擔過高的戰爭風險?
Thumbnail
2022-03-28
3
專訪王立本|俄烏衝突戰線大解析:開戰計畫或始於2014年如果由比較長遠的視角來看,很可能2014年順利佔領克里米亞以及支持烏克蘭東部親俄民兵勢力逐漸壯大之後,莫斯科就已經做好了全面開戰的計劃。
Thumbnail
2022-03-28
0
普京最高目標:烏克蘭的「芬蘭化」四大符碼貫穿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後秩序構想:讓渡部分領土、外交中立、限縮軍備、打擊極端反俄情緒。如此要求,勾勒出普京此次行動的理想結果:一個「芬蘭化」的烏克蘭。
Thumbnail
2022-03-19
5
從修改教科書到子彈塗豬油:被藏在地毯下的烏克蘭極右翼俄烏經歷了三輪談判與一次外長會談,卻始終難有顯著突破,究其原因,除了俄軍施壓尚未到達基輔當局臨界點,美歐遲遲不回應俄羅斯的安全訴求以外,烏克蘭內部的反俄情緒亦為關鍵。
Thumbnail
2022-03-19
0
專訪張登及|俄烏衝突五結局,北京有何戰略選項這次衝突,莫斯科代價高昂的冒進給北京上了一課,而烏克蘭的遭遇,其實也給台灣上了一課。
Thumbnail
2022-03-19
3
專訪張登及|俄烏衝突兩大關鍵:民族斷層與海陸之爭張登及:外界有很多聲音都以俄羅斯「擴張」來解釋,但我更想從兩個角度來討論,第一個是烏克蘭的「火藥」,第二個是烏克蘭的「地緣」。
Thumbnail
2022-03-19
0
反思俄烏情勢|是不是中國的戰略機遇?台灣應當學到什麼?系列報導第一篇:反思俄烏情勢|五個視角與兩個力道 系列報導第二篇:反思俄烏情勢|美歐為何不設禁航區?北約是否承諾不東擴? 在會後問答環節,俄烏戰爭是否帶給中國「戰略機遇」,以及台灣能否從中學習,成了會上兩大熱議主題,四位與談人亦就此分享觀點與看法。
Thumbnail
2022-03-12
3
反思俄烏情勢|美歐為何不設禁航區?北約是否承諾不東擴?系列報導第一篇:反思俄烏情勢|五個視角與兩個力道 系列報導第三篇:反思俄烏情勢|是不是中國的戰略機遇?台灣應當學到什麼? 李大中由政策變化、歷史認知兩方面,分析此次華盛頓在俄烏衝突的前後取態。 張登及則以大國政治的視角提出分析。
Thumbnail
2022-03-12
0
反思俄烏情勢|五個視角與兩個力道系列報導第二篇:反思俄烏情勢|美歐為何不設禁航區?北約是否承諾不東擴? 系列報導第三篇:反思俄烏情勢|是不是中國的戰略機遇?台灣應當學到什麼?
Thumbnail
2022-03-12
0
裝睡的台灣人,難被俄烏衝突叫醒自俄烏衝突爆發起,台灣輿論場先是陡然一震,為烏軍海空力量的瞬間癱瘓驚詫,又在戰況似乎膠著後,開始了詭異的「拍手叫好」。
Thumbnail
2022-03-12
0
俄烏首輪談判後:一個困境與兩種可能當地時間2月28日,衝突多日的俄烏雙方終於坐上談判桌,協調危機的可能解方。
Thumbnail
2022-03-02
4
俄烏衝突全過程,為「武統台灣」上了兩堂課當地時間2月24日凌晨5時,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發兵烏克蘭,持續已久的俄烏危機來到衝突最高點。
Thumbnail
2022-02-28
2
烏克蘭前車之鑑,台海的未走之路烏克蘭的前車之鑑,台灣不僅未能識明,還會暴虎馮河執意向前,在這條未走之路上無謂狂飆,直到抵達相同的宿命終點:一錘定音、美國拋棄。
Thumbnail
2022-02-28
0
凌晨發兵烏克蘭,這是普京的上限與下限由2021年3月綿延至今的烏克蘭危機,在經歷俄軍反覆陳兵、美國炒作開戰劇本、法德領導人分別與普京(Vladimir Putin)會談、美俄商談舉行峰會後,於看似緩和的氛圍中,奏響了令人驚愕的高潮轉折。
Thumbnail
2022-02-25
3
專訪趙竹成|烏東變天,俄羅斯實現保護同胞的承諾俄羅斯實踐了保護自己國民的承諾,同時裂解了烏克蘭,確立了戰略緩衝區,日後觀察重點在於,這兩區是否透過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至於後面要付多大的代價及造成的影響,目前還很難說。
Thumbnail
2022-02-22
8
台海問題終局,恐會快於「烏克蘭危機」自2022年1月上旬俄烏情勢惡化起,美國便對衝突發展提供了各式「精采劇本」。
Thumbnail
2022-02-20
5
章念馳的「統一法」呼籲,透露二十大什麼線索2月10日,大陸著名涉台學者、上海東亞研究所前所長章念馳發表「當務之急為統一台灣立法」一文,感嘆台海局勢每況愈下,主張和統者已「越來越不敢講話」,並沉痛反問,兩岸是不是除「武統」外已無路可走?
Thumbnail
2022-02-16
2
中美俄新局:台海正與烏克蘭「連動」中俄近期互動,引發歐美的高度焦慮。
Thumbnail
2022-02-13
4
為何台灣一定要支持烏克蘭台灣長年以「美國前線」自居,並在此優越心態下,產生自己理解一切國際事務、洞悉政治運作的幻覺。
Thumbnail
2022-02-07
4
月津港燈節|疫情與蕭條夾擊,庶民新年怎麼過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
Thumbnail
2022-02-07
0
月津港燈節|「三個中國」深藏鹽水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
Thumbnail
2022-02-07
0
台灣年夜飯怎麼吃,「烏魚子」又是什麼「融合」是台灣料理最大特色。
Thumbnail
2022-02-07
0
如果俄烏開戰:兩個前提,一種結局近期的烏東風雲,是多重脈絡交織的複雜危機。
Thumbnail
2022-01-30
5
二十年目睹之台獨現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伴隨民進黨崛起與在2000年正式執政,「去中國化」力道在台蔚然成風,從政治、文化至教育,此一潮流宛如水銀瀉地,洶湧澎湃、勢不可擋。
Thumbnail
2022-01-26
2
被曝光的民進黨「線民」:「東廠」為何連自己人都砍近期的台灣,滿是選戰的煙硝瀰漫。 歷數過往加上促轉會作保,黃偉哲的形象總算在1日過後止跌回升,這場風波並未如綠營凌遲國民黨般曠日持久,但也正因如此,背後脈絡才更顯汙濁穢亂。
Thumbnail
2022-01-26
0
國民黨九王奪嫡,究竟誰是「四阿哥」繼2021年12月18日四大公投全滅後,國民黨於2022年1月9日再吞兩連敗:罷免林昶佐之役功敗垂成,台中二選區補選二度鎩羽。兩場戰役雖皆屬地方性質,卻已暴露國民黨積重難返的敗亡之象,從支持群眾萎縮,到黨內缺乏統一戰略,內憂外患紛至沓來,不絕如縷。 朱立倫「太子被廢」 有「阿哥」無「雍正」
Thumbnail
2022-01-19
1
專訪趙竹成·下|說哈薩克「引俄軍入關」,是美國發動的認知戰兩周之內,哈薩克風雲跌宕,引發諸如「顏色革命」、「宮廷政變」等熱議。對此變局,《多維新聞》訪問到政治大學民族系教授、俄羅斯研究所兼任教授趙竹成,探究哈薩克政局震盪的深層動因。本篇為系列採訪第二篇(共兩篇)。
Thumbnail
2022-01-14
4
專訪趙竹成·上|深度還原,點燃哈薩克的「四股勢力」兩周之內,哈薩克風雲跌宕,引發諸如「顏色革命」、「宮廷政變」等熱議。對此變局,《多維新聞》訪問到政治大學民族系教授、俄羅斯研究所兼任教授趙竹成,探究哈薩克政局震盪的深層動因。本篇為系列採訪第一篇(共兩篇)。
Thumbnail
2022-01-14
1
1月9日雙連敗: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9日當天下午,開票還不到1小時,兩場戰役敗象已現:林昶佐罷免案的同意票一路領先,卻因止步54,813票,未達58,756票門檻,功虧一簣;台中二選區補選,則由林靜儀持續小幅領先,並在後期逐步拉開差距,最終以88,752票的成績,輾壓顏寬恒的80,912票,奪下陳柏惟遭罷免的立委席次,顏家再度鎩羽。
Thumbnail
2022-01-10
2
「出賣靈魂」的于北辰,身懷兩種「時代精神」2021年12月31日,原屬國民黨籍的台灣備役少將于北辰發布聲明,宣告退出國民黨,36年黨齡就此中斷。隨後其於訪談節目中表示,之所以決定退黨,是因國民黨已經「忘記反共」。 國民黨潰勢難阻 首先,于北辰所為,體現了國民黨在信仰與版圖的雙重崩潰下,眾人自尋出路的「食客」精神。
Thumbnail
2022-01-08
3
台獨清明上河圖,暗藏兩大覆滅危機綜觀今日台灣政局,內有大黨專擅,酬庸遍地、治理失能;對外則一味逞兇鬥狠、不顧現實,台獨的《清明上河圖》再怎麼筆墨橫姿,也終究難以久持。歷史趨勢,才是真能雕琢萬物的鬼斧神工。
Thumbnail
2022-01-02
5
告別切格瓦拉,古巴將迎來鄧小平或戈巴契夫作為西半球僅存的共產政權,古巴見證了左翼與反美的激情年代。
Thumbnail
2021-12-31
3
推倒法國紅旗的「西風與瘦馬」「德國工人是歐洲無產階級的理論家,正如同英國無產階級是其經濟學家,法國無產階級是其政治家。」馬克思(Karl Marx)如此評述,足見當年西歐工人運動的風起雲湧,也盡顯英法德三國的左翼陣營殊異:德國召喚理論實踐、英國重視分配不平等、法國政治主張鮮明。 各國共產黨・一|生而輝煌的蘇共如何走向傾頹
Thumbnail
2021-12-29
3
在唐鳳看不見的高空裡,多的是烏克蘭不知道的事11月16日習拜會後,中美進入乍暖還寒的衝突管控期。面對顯見矛盾,雙方致力避免分歧無限擴大,但在長期的戰略對抗上,中美又各自籌謀布局,為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 從烏克蘭緊張到唐鳳屢屢被拒,多起事件看似無所關聯,實則折射了變局下的各方角力與布局。 美國的地緣雙線佈局 從「牽制」到「誘打」
Thumbnail
2021-12-24
2
儲君與戰犯:公投過後的藍綠天王們 經歷多月擾攘,台灣四大公投終在12月18日當晚,以超出各方預料票數,畫下難堪句點。 回顧投票前夕的各方民調,大致可分為「三好一壞」、「兩好兩壞」、「一好三壞」,其中穩定勝出的便是「反萊豬進口」案,民調的同意比例高度領先不同意;敗象明顯的則是「重啟核四」,幾乎在選前幾周便被確認必輸無疑;其餘的「公投
Thumbnail
2021-12-19
3
台灣四大公投全軍覆沒,與王力宏案是一個道理 12月18日,台灣舉行公投綁大選、反萊豬進口、重啟核四、珍愛藻礁四案公投。晚間8時10分左右,計票結果全數出爐,四案皆是「不同意票」高過「同意票」,且不同意票皆破400萬大關,民進黨迎來完勝風光,國民黨可謂落入全軍覆沒的慘敗局面。 若以此趨勢執行公投結果,台灣未來政策大致如下:核四繼續封存,政府將
Thumbnail
2021-12-18
0
直擊華燈初上|踏入台灣日式酒店,夜訪情慾與權謀世界 2021年11月26日,台劇《華燈初上》上線,特殊題材、緊湊情節引發兩岸觀影熱潮。此劇劇本打磨4年,以1988年的台北林森北路條通(台灣日式酒店)為舞台,講述一起環繞「光」酒店的兇殺事件,線索指向媽媽桑、陪酒小姐、酒店來客、男性公關與幫派人士,推理之餘折射風月場的浮生百態,人物刻劃亦是立體鮮活。
Thumbnail
2021-12-13
9
直擊華燈初上|沒落的台灣銀座,媽媽桑的時代變局 2021年11月26日,台劇《華燈初上》上線,特殊題材、緊湊情節引發兩岸觀影熱潮。此劇劇本打磨4年,以1988年的台北林森北路條通(台灣日式酒店)為舞台,講述一起環繞「光」酒店的兇殺事件,線索指向媽媽桑、陪酒小姐、酒店來客、男性公關與幫派人士,推理之餘折射風月場的浮生百態,人物刻劃亦是立體鮮活。
Thumbnail
2021-12-13
2
公投「關原之戰」打響,但台灣等不到德川家康 1600年10月21日,日本爆發關原之戰,由德川家康帶領的7萬東軍,對上石田三成號召的8萬西軍。 雙方對峙始於清晨,西軍始終略佔上風。在戰場外圍,大谷吉繼與宇喜多秀家協力合作,夾擊福島正則、藤堂高虎兩支側翼;小西行長則在天滿山與織田有樂、古田重勝、寺澤廣高、金森長近展開混戰。西軍的主力軍部隊亦持續
Thumbnail
2021-12-10
2
從高嘉瑜家暴事件,一窺台灣深層政府與內戰 川普(Donald Trump)在任期間,「深層政府」(deep state)成了家喻戶曉的政治熱詞,被用以形容「干擾」川普執政的情報機構和行政部門官員。平心而論,此說法雖受陰謀論浸染,卻在某種程度上描繪了政治現實:即便美國自詡「民主燈塔」,軍工複合體、金融財團、情報機構、政府官僚等非民選勢力,依
Thumbnail
2021-12-05
2
執政的廢物諧星,家暴的台獨文青 過去一周,台灣新聞充斥政治鬧劇與慘劇。這般現象雖是台灣日常的體現,此次程度卻顯然突破天際。 首先,是以「歌手」自居的台衛福部長陳時中。繼11月上旬被爆出長達46秒的影片,暴露其曾在2020年6月「防疫新生活」期間飲宴高歌後,陳時中於11月27日宣布「暫時封麥」,並坦言過去影片遭人移花接木,「心情確
Thumbnail
2021-12-02
4
中美台海新默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11月24日,美國務院公布民主峰會(Summit for Democracy)受邀名單,結果既有意料之內的安排,也有出其不意的進展。 首先,此次共有包括英國、日本等110國受邀,「美國會否邀請台灣」雖在事前引發爭議,尤其11月16日習拜會後,這一話題更是陷入尷尬境地,卻終究伴隨24日結果公布,成為
Thumbnail
2021-11-30
4
這是台獨世代的「巴黎初體驗」 2003年,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導演的《巴黎初體驗》(The Dreamers)上映,片中講述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前夕,一名美國留學生赴巴黎學習法語,意外邂逅一對孿生姐弟,從而見證學運下的街頭暴亂、陷入情慾糾葛的青春記事。 此片為貝托魯奇導演生涯的倒數第二部作品
Thumbnail
2021-11-26
5
台灣有兩群「後現代廢物」 1960年代起,「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逐漸壓過現代主義,成為思想熱詞,既在歐陸哲學場域引爆無數辯論,也普遍影響當年的文學、戲劇、建築創作。究其內容,大體是涵納了女性主義、解構主義、後殖民主義等批判性理論,強調對敘事、理性、結構的顛覆,寧願犧牲真實也要逼近虛無,並廣泛質疑所有現
Thumbnail
2021-11-22
5
從「玻璃心」到「習拜會」,台灣何以拒斥統一 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統一」便是難以迴避的政治議題。 兩蔣時代,台灣受「自由中國」的歷史脈絡驅動,在「漢賊不兩立」的口號下,開始了自我前行的分隔意識。彼時台灣經濟在中國各省獨占鰲頭,也受西方世界的「民主光環」加持,加上有來自美國的軍事庇護,自會在優越感大道上一路狂奔,不僅逐漸淡忘「反攻大陸」
Thumbnail
2021-11-20
7
密室簡報解放軍軍情,美台到底說了什麼 自中國推動「一帶一路」項目起,西方媒體便頻繁使用「債務陷阱」(Debt-trap diplomacy)一詞,諷指其為矯飾野心的「笑裡藏刀」。然而此舉除了是對中國發起輿論攻勢外,也在某種程度上「另類回憶」了西方班班可考的黑歷史。而伴隨近期台海緊張局勢加劇,美國似又對台「故技重施」。 11月4日,美國
Thumbnail
2021-11-17
2
新疆航母「旱地行舟」,對美傳遞何種台海訊息 繼將風力發電站渲染為「飛彈發射井」後,美國衛星又於近期披露中國地表的「新動靜」。 11月7日,美國海軍研究協會(USNI)表示,其通過商業衛星公司Maxar提供的衛星圖像,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發現一款「旱地行舟」縮比機動「福特級」航母靶板,其板長約75公尺,使用6公尺軌距的超級寬軌特種鐵路;模擬靶
Thumbnail
2021-11-13
4
2034全面開戰,台灣人究竟讀了什麼 有鑑於中美軍力的長期消長、兩岸關係的每況愈下,近期有不少台海「預測」問世。 首先,是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於10月26日發表的「毒蛙戰略」(the Poison Frog Strategy),內容是以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
Thumbnail
2021-11-10
3
當武統成為美式「作文比賽」,三大典型深意何在 繼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提出「毒蛙戰略」(the Poison Frog Strategy),兵推解放軍將在2025年占領東沙後,近期的美國又多了台海「新劇本」。 11月3日,美國國防部發布2021年中國軍力報告,內容針對
Thumbnail
2021-11-08
3
教召十萬軍人,台灣究竟想打什麼仗 綜觀兩岸近來輿論場,「備戰」可謂最熱門關鍵字。 11月1日晚間,中國商務部突發公告,鼓勵各家「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熱議,不少民眾因而解讀,北京或許即將啟動武統,才會出台這般隱晦的「緊急動員命令」。即便《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出面解釋,「我沒有看到局勢已箭在弦上
Thumbnail
2021-11-06
3
為何「美軍駐台」反會降低武統門檻 10月28日,蔡英文於美媒《CNN》專訪中證實,確有美軍「在台協訓」。此言一出,收穫了不少島內亢奮,卻也引發兩岸與中美間的政治波瀾:於中美兩大國而言,台海問題再度激化雙方矛盾;對北京來說,美台明目張膽的軍事勾連,雖不至於改變台海格局,卻將招致內部輿情洶湧;於台灣而言,則是將本就低迷的和統可能,踹入
Thumbnail
2021-11-03
3
要台灣變「毒蛙」,反映美國什麼心態 論及對台海議題的關心,除卻兩岸政界、媒體與智庫,美國智庫亦是榜上有名。 2021年9月,台灣駐美代表機構爆發「正名」風波,彼時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便表示,美國政府應停止推動「正名」案,改為聚焦其他更需嚴肅面對的務實議題,包括磋商美台自由貿易協定、支持台灣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
Thumbnail
2021-10-30
3
台灣能不能做第二個北韓? 近期的東亞,湧動著不安的地緣風雲。 10月15日,美國「杜威號」飛彈驅逐艦、加拿大「溫尼伯號」巡防艦聯合通過台灣海峽,招致解放軍東部戰區出動海空兵力全程跟監。此次行動,既是9月27日英國「里奇蒙號」巡防艦後,再有外國船艦高調過台海,也是拜登(Joe Biden)任內第九次出動美艦穿過台灣海峽。解放
Thumbnail
2021-10-27
2
無人的武統,能否在台海上空實現 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起,軍用無人機逐步投入戰場,改寫了近代戰爭型態。此後,伴隨無人遙控、航天科技的日新月異,軍用無人機的偵察底色上,多了一抹打擊的鮮紅,察打一體的機種由此躍升國際市場熱門。 2010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利比亞政局受此亂流牽引,爆發了十數年的血腥內戰,並在後期出現人類史上首次大規模
Thumbnail
2021-10-22
5
台灣無人機現形,能否改寫武統結局 10月17日,台媒《聯合新聞網》獨家報道,台灣中科院的大型無人機研發計劃「騰雲專案」生變,原本預計在近期展示的台產無人機成品,遭中科院以「構型改變」為由,向台國防部申請延長研發期程1年至2年獲准。對此報道,中科院僅以「不評論」三字答覆,顯然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回顧過往,這並非台產無人機的首次折翼。
Thumbnail
2021-1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