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猶大與黑色彌賽亞》(Judas and the Black Me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猶大與黑色彌賽亞》(Judas and the Black M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下內容有”劇透”,請斟酌”服用”!※

故事發生在1960年代晚期的美國,那時的美國是很混亂的,FBI將焦點擺在黑人身上─包含了黑豹黨主席佛列德漢普敦(Fred Hampton),他那時是個大學生。

FBI安排線民威廉歐尼爾進入黑豹黨,爾後佛列德漢普敦被FBI暗殺身亡,得年21歲。

1990年1月15日,威廉歐尼爾在紀錄片節目【放眼成果2】的首播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40歲。

很多人,包含我對於片名會有疑問。片名是從聖經故事而來的,猶大是耶穌基督,又被叫做彌賽亞的弟子,而猶大出賣了耶穌基督,導致耶穌基督受難,猶大也跟著自殺了。

而耶穌基督也是生在亂世,是個救世主。

因此,猶大象徵著線民威廉歐尼爾;彌賽亞象徵著佛列德漢普敦,因著黑人的身分以及是黑豹黨領袖,而被稱作”黑色彌賽亞”;更進一步地說,釘死耶穌基督的羅馬士兵象徵著FBI,猶太人象徵著美國以及其國家暴力!

眾所皆知美國是資本主義的國家,看似先進,但也導致馬太效應─資本都被有錢人把持,貧富差距拉大。更可悲的是,美國當時充滿著種族歧視,因為誤解聖經而將黑人視為奴隸。

因此,黑人領袖佛列德漢普敦,那時只是個大學生,他不只是像台灣的大學生會從事學運,甚至加入政黨變成領袖。但他不會魚肉鄉里,而是會救濟窮人,外加具有領袖魅力,因此吸引不少黑人加入。

而那時號稱民主的美國,反而像個共產黨一樣,害怕興風作浪而暗殺他,類似聖經中的羅馬士兵和猶太人!

如果是社會主義且沒有種族歧視的國家,也許就不會有此悲劇發生;至少社會主義強調富人要能適時幫助窮人,因為富人和窮人往往有時是天注定,在出生的時候就已注定。

本片最大的特色是,取材自真實新聞事件,穿插紀錄片段,並且觸及敏感的種族議題,很受評審青睞,因此飾演佛列德漢普敦的丹尼爾·卡盧亞(Daniel Kaluuya)因其演技和外型完美詮釋了這位悲劇英雄而獲得最佳男配角獎。

另外本片主題曲為H.E.R.演唱的原創歌曲〈為你而戰〉(Fight for You),就跟劇情一樣激勵人心,獲得最佳主題曲獎。

avatar-img
小謝的沙龍
94會員
123內容數
電影音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片描述1980年代移居美國阿肯色州鄉村農場,在此地尋求美國夢的韓國移民一家(其實也是導演鄭李爍一家人),原以為能有優渥生活,但實際上比想像要來的艱辛。 一個懷抱美國夢的韓裔家庭,父親雅各(也是導演的父親)一心追求夢想新生活,毅然捨棄大城市的一切搬到遙遠的阿肯色州,打算建造一座屬於自己的農場。然而生
本片男主角喬·賈德納(Joe Gardner)抱有在爵士樂團擔任鋼琴手的夢想,然而只能在一所中學擔任兼任音樂教師。某一天,學生阿寇(Curley)引薦,喬和知名爵士樂手桃樂絲·威廉士(Dorothea Williams)面試。桃樂絲對同意他晚上來酒吧參加表演。然而,正所謂樂極生悲,喬太過興奮而不小心
本片榮獲最佳影片、導演、最佳女主角等三項大獎。 本片製片,同時也是女主角的法蘭西斯麥朵曼(Frances McDormand)飾演一名以車為家、打著零工的「游牧者」芬恩(Fern)。她原本住在內華達州郊區,在金融海嘯後,因著公司倒閉,收拾起行囊,駕著露營車,決定踏出傳統社會的框架,探索她的現代游牧人
本片描述1980年代移居美國阿肯色州鄉村農場,在此地尋求美國夢的韓國移民一家(其實也是導演鄭李爍一家人),原以為能有優渥生活,但實際上比想像要來的艱辛。 一個懷抱美國夢的韓裔家庭,父親雅各(也是導演的父親)一心追求夢想新生活,毅然捨棄大城市的一切搬到遙遠的阿肯色州,打算建造一座屬於自己的農場。然而生
本片男主角喬·賈德納(Joe Gardner)抱有在爵士樂團擔任鋼琴手的夢想,然而只能在一所中學擔任兼任音樂教師。某一天,學生阿寇(Curley)引薦,喬和知名爵士樂手桃樂絲·威廉士(Dorothea Williams)面試。桃樂絲對同意他晚上來酒吧參加表演。然而,正所謂樂極生悲,喬太過興奮而不小心
本片榮獲最佳影片、導演、最佳女主角等三項大獎。 本片製片,同時也是女主角的法蘭西斯麥朵曼(Frances McDormand)飾演一名以車為家、打著零工的「游牧者」芬恩(Fern)。她原本住在內華達州郊區,在金融海嘯後,因著公司倒閉,收拾起行囊,駕著露營車,決定踏出傳統社會的框架,探索她的現代游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