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和太太一起看迪斯奈加上面的《尚氣》。
從《尖峰時刻》上映到現在,都已經二十幾年了,漫威宇宙首位亞裔超級英雄的起源電影拍起來還是像是成龍和張藝謀的私生子,大廈牆面外的竹棚永遠都會在主角攀高竄低打鬥的時候斷掉,場景一定要有湖水和竹林出現,不專心看還以為下一個鏡頭主角馬上就要做成龍甩手了。當中國努力想要拍出好萊塢式的大片,好萊塢也正費盡心思想要讓中國人喜歡他們拍的中國電影,但中國人始終不買單,原因大概是中國人也不太喜歡他們自己。
上週五請假去參加女兒幼稚園的校外教學,地點是宜蘭冬山河旁邊的傳統藝術園區。都說寒流要來了,目的地又是多雨的宜蘭,每個家長都準備了厚重的衣服,把小孩包得緊緊的。到了園區才發現出了個大晴天,一時之間野餐的草地斜坡上全都是滿山奔跑的小小孩。傳藝園區裡的建築模仿台灣早期的街屋風格,兼有昭和年代混合巴洛克式建築的外觀,和閩南移民傳統前店後住的格局。雖然入駐的店家還是讓人想到台灣各地無處不在的觀光老街,但是天氣大好,又是帶著家人出遊,走在街上竟然有心曠神怡的感覺。而儘管園區需要收費,也還是有人特地買票進來穿著漢服外拍。
居然有人穿著漢服外拍。
上次看見人家穿漢服拍照,是在微信朋友圈上。中國同事也租了當年流行的漢服去外拍,小女孩們在相機前擺出各種表情姿勢,最後再用濾鏡把自己修得連他們媽媽都認不出來。
昨天滑手機,看到副市長的臉書才知道,原來這週六西門町舉辦了國際漢服出行日。「國際漢服日,怎麼能少了台灣同袍?」活動的文案是這麼說的。這麼一推敲,當天在宜蘭看到的外拍,大概是為了隔日台北踩街遊行的預演。仔細翻找了一下網路上的活動照片,影像裡每個都穿得活似李逍遙和趙靈兒,只差沒對著攝影者使出飛龍探雲手。
當年薩伊德所說的東方主義,是探討歐洲以自己作為中心,把「東方」神秘化,讓它變成一個異國情調的字眼。從殖民者的角度,去建構一個「他者」並以之自我確立權力關係中優越的地位。即便當時這些虛構的論述,與指涉對象的真實樣貌毫無關係,後來西方文明在描述甚至重新認識東方時,仍然是以這樣的框架作為出發點。
而作為帝國的邊疆,我們連東方都不是。萬聖節小孩扮裝成蜘蛛人和炭治郎,而年輕人想要復古,就只好一路向西。
Chinese bamboo is very strong. 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