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片

含有「港產片」共 14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文章探討演員合作的各種面向,以電影《從今以後》為例,分析兩位演員如何在缺乏明確遊戲規則的情況下,建立默契並達成完美協作。文章並將演員合作比喻為一場抽象規則的比賽,強調信任、共識和對角色的深入理解的重要性。Teamwork有許多種,其中最爽最過癮一種,是在短時間內集中精神跟teammate緊密配合,
Thumbnail
香港電影業低迷,從業人員尋求轉型,策展人之一為《飯戲攻心》導演陳詠燊,大館展覽「光影邊緣—香港電影的臥底世界」展出8部經典臥底電影作品,透過沉浸式體驗,讓觀眾重溫港產臥底片經典場面,文章著重介紹《無間道》相關展品,推薦影迷前往參觀。
Thumbnail
5/5香港
太經典了~~~~~喔喔喔喔!可惜差了個火鍋店😆
大福同學-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8
跳鼠飛行日記 這展覽不只是介紹《無間道》啦,其他電影的場景也很精彩~
付費限定
如果你看八十年代的香港電視新聞,你會留意到,那時候的新聞是會談論香港的產業發展的。比方說紡織業,製造業,塑膠業,世界各國的形勢,能源的價格會對香港這些工業有甚麼影響,也有談論農業等問題。這是現在完全沒有的。 我常看網絡上的人抱怨現在的香港,說薪水太低,升職無望,樓價太高,沒有希望,而羡慕八十年代的
兩位香港新導演首拍長篇作品就去處理苦難、罪孽、寬恕這些千古難題,勇氣可嘉(笑)!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虎毒不吃兒/吃兒的故事?被吃掉的其實是身為媽媽的自己 (下有劇透)
Thumbnail
下圖展示台灣、香港、大陸三地電影1996年-2024年在歐洲的累積觀影人數: 首先看台灣電影。2000年前後,侯孝賢《海上花》、楊德昌《Yi Yi》等在歐洲打開市場;2000年,李安《臥虎藏龍》更上層樓,令台灣電影在歐洲票房接近千萬人次(圖中未展示);2015年票房貢獻來自侯孝賢《聶隱娘》
Thumbnail
《七月返歸》不僅是一部香港恐怖片,更深層次探討香港身份認同與集體記憶。電影利用舊式屋邨空間、七日倒敘結構及「狐狸先生」遊戲等元素,營造壓抑氛圍,並巧妙結合西方恐怖美學與香港都市傳說。結局以煙花意象呈現虛幻與短暫,反思沉默與生存的兩難,留下開放式結局引人深思。
Thumbnail
4/5七月返歸
香港近年很多一片導演,首作票房口碑比楊曜愷的《叔叔》更成功,但第二部戲就... 不是不成功,就是很失敗。 一部戲的成功充滿偶然,導演需要用重複成功證明其中之必然。「搏」的動力來自逆水行舟。透過電影《從今以後》,我們可以見到一個導演,怎樣在第二部戲去「搏」更廣闊的市場受眾。電影拍胡家每個人都很花心思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