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引導式的教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前幾天跟家長聊到關於如何引導孩子練琴的話題,觀察到大部分家長還是會習慣性地用『結果論』為主軸的方式在詢問孩子 —
例如:
你怎麼彈的哩哩拉拉?
你怎麼考得這麼爛?
你為什麼要____,我不是已經跟你說了嗎?
你再不練琴,我就要…..
以上的情境是不是很熟悉呢?
在鋼琴教學的過程,與其責怪孩子為何沒做到自己的期待,倒不如化挫折為下一個進步的跳板,『引導孩子』願意去看到自己遇到的問題,找出問題並陪伴他找出解決的方案,這個過程往往是更有價值的!
我更鼓勵家長的是與其先下評斷或答案,先問問孩子:
►你覺得你剛剛彈的怎麼樣呢?有沒有發現哪裡怪怪的,或是有哪裡可以更好聽?
►你覺得可以怎麼樣幫助自己彈得更好聽/更順呢?
►這個音找不到,可以有什麼方式找到呢?你要不要試試看?
►你現在是不是感到有點挫折?我可以幫你什麼嗎?我們要不要一起來找找看可以怎麼樣克服這個困難?
這些是我上課時常問學生的問題,我不馬上給予答案或糾正,但我會提供我『觀察到』的現象,並給予孩子思考的空間,讓他自己感受或想一想,他還能怎麼做?
我希望孩子收到的不是『標準答案』或只有一種對錯的方式,我甚至告訴他們,老師也不一定就是對的,但是我希望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而這個協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解決方式(雖然有時不一定找得到)這個『思索』的過程,我相信能幫助孩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覺察。
常有人說不能輸在起跑點,但我我更相信在跑的路上,能解決問題,走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贏家,而重點,其實也不是誰贏誰輸,而是從中我們是否認識了真正的自己?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條路,這絕對是未來的世代非常需要的一個能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我認為,學鋼琴正好就是一個很好的媒介,讓孩子透過練琴的過程更提早認識挫折,認識自己,不只是因為『有興趣』才練琴,而是因為願意克服自己的挫折和困難,而開始產生『成就』,進而對於學琴更有興趣,產生正向的循環,這才是我認為學習的真諦!
練琴,絕對不是永遠都快樂的一件事,但真正的快樂,是來自於面對了自己的恐懼或困難,並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力量突破往前!
若喜歡我的文章,請別忘了在下方訂閱追蹤、拍拍手或留言給我鼓勵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學鋼琴到了一個階段,總是會碰到家長詢問關於是否要考鋼琴檢定的事情。 而從事教學後,我並不覺得檢定不好,但是一定要因材施教,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考檢定”這樣的方式,也有的孩子是需要透過檢定明確的目標而有更清楚的練習目的並持續進步。 那接下來就介紹到底檢定有哪些呢? 目前台灣較主流的檢定有
從認識作曲家和他生平的故事與音樂歷程,能夠幫助孩子與所彈奏的曲子更深的連結。啟發他們想要更了解音樂的動機。 原來柴可夫斯基常常很blue,還讀過法律! 莫札特一生寫了600多首曲子,要沒日沒夜的8天才彈的完! 什麼?貝多芬超喜歡吃魚,還曾經坐過牢?! 臉書FB:洋蔥耳音樂小學堂
我有一位媽媽學生,在他生養二寶的忙碌時光當中,他卻還是不放棄的想盡方法找時間練琴,或是來找我學琴,從第一次見到他很害怕分享自己哼唱出來的創作,到今天看到他可以透過創作音樂而得到力量和溫暖,真的非常替他開心與感動! 我想,這就是音樂的力量,而每一個人都擁有,只是需要我們去發掘和探索…
想必大家最近都在關注東京奧運的新聞吧!不僅僅是為台灣隊加油,但光是從開幕、國家隊進場,國歌,樂手演出、甚至到整體的logo設計和被大家洗版到不行的“超級變變變”運動圖標,無一不是被驚艷到不行!日本人的美感和設計果然是太令人佩服到無體投地! 先來聽聽現場管絃配樂版本: 暫無影音資料 暫無影音資料
學習鋼琴是一項專業的技藝,除了樂理、音色、音感之外,其實光是‘彈奏’的技巧就有千千萬萬種的變化以及可能會遇到的狀況需要克服。 如何在引發興趣同時幫助孩子建立基本功是現代鋼琴老師常常會遇到的困難,也是我時常在思考,如何幫助孩子對音樂保持興趣,同時也建立彈琴正確基本功的重要性。 彈琴技巧疑難雜症分享:
🤓小時候我媽常告訴我,人呆,看臉就知道!我想我應該就是屬於這種的😝 過去的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從事影像配樂相關的工作,所以宅在家裡面對電腦創作是一件我再熟悉不過的生活習慣了。 後記:好吧我好像忘了寫這篇的重點主軸^^ PODCAST製作流程其實很繁瑣: 邀請你一起加入洋蔥耳小旅行
學鋼琴到了一個階段,總是會碰到家長詢問關於是否要考鋼琴檢定的事情。 而從事教學後,我並不覺得檢定不好,但是一定要因材施教,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考檢定”這樣的方式,也有的孩子是需要透過檢定明確的目標而有更清楚的練習目的並持續進步。 那接下來就介紹到底檢定有哪些呢? 目前台灣較主流的檢定有
從認識作曲家和他生平的故事與音樂歷程,能夠幫助孩子與所彈奏的曲子更深的連結。啟發他們想要更了解音樂的動機。 原來柴可夫斯基常常很blue,還讀過法律! 莫札特一生寫了600多首曲子,要沒日沒夜的8天才彈的完! 什麼?貝多芬超喜歡吃魚,還曾經坐過牢?! 臉書FB:洋蔥耳音樂小學堂
我有一位媽媽學生,在他生養二寶的忙碌時光當中,他卻還是不放棄的想盡方法找時間練琴,或是來找我學琴,從第一次見到他很害怕分享自己哼唱出來的創作,到今天看到他可以透過創作音樂而得到力量和溫暖,真的非常替他開心與感動! 我想,這就是音樂的力量,而每一個人都擁有,只是需要我們去發掘和探索…
想必大家最近都在關注東京奧運的新聞吧!不僅僅是為台灣隊加油,但光是從開幕、國家隊進場,國歌,樂手演出、甚至到整體的logo設計和被大家洗版到不行的“超級變變變”運動圖標,無一不是被驚艷到不行!日本人的美感和設計果然是太令人佩服到無體投地! 先來聽聽現場管絃配樂版本: 暫無影音資料 暫無影音資料
學習鋼琴是一項專業的技藝,除了樂理、音色、音感之外,其實光是‘彈奏’的技巧就有千千萬萬種的變化以及可能會遇到的狀況需要克服。 如何在引發興趣同時幫助孩子建立基本功是現代鋼琴老師常常會遇到的困難,也是我時常在思考,如何幫助孩子對音樂保持興趣,同時也建立彈琴正確基本功的重要性。 彈琴技巧疑難雜症分享:
🤓小時候我媽常告訴我,人呆,看臉就知道!我想我應該就是屬於這種的😝 過去的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從事影像配樂相關的工作,所以宅在家裡面對電腦創作是一件我再熟悉不過的生活習慣了。 後記:好吧我好像忘了寫這篇的重點主軸^^ PODCAST製作流程其實很繁瑣: 邀請你一起加入洋蔥耳小旅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孩子學習鋼琴的過程中,父母面臨的挑戰和教育思考。當孩子因學業壓力而抗拒學琴時,父母應如何調整教育方式,幫助孩子重新找到學習的熱情與成就感。透過適時的陪伴與鼓勵,父母可以協助孩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培養他們持之以恆的態度。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而非單純的灌輸知識。
有些家長會跟老師說,家裡孩子喜歡畫畫,閒暇會自己去畫,可以自己畫很久,怎麼練琴都不行.......因為,這兩項才藝,雖然都是藝術,但是學的過程根本不一樣啊! 一、鋼琴曲是有正確答案的 彈首鋼琴曲,最基本的順暢一定要有,否則就算再不懂的人,聽到錯音停頓,就一定能指出彈得不好。 畫畫不是,他沒
會彈琴不等於會教琴,讓家長放心把孩子交給你上課,並且願意配合教學方式,才能把課上得更有意義更有成就感。 一、找出學生的優點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有的反應快,上課卻不專心;有的很配合,但是學習慢;有的很有主見,不喜歡按部就班照規矩學;而大多數都很懶,不想練過一遍再一遍。 其實很多家長不見
孩子個性喜歡變化、有趣,就算一開始對鋼琴有興趣,練久了、膩了、難了、無聊了,難免就會想放棄。這時家長就很為難,到底是要繼續堅持?放棄?還是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協助孩子繼續學琴? 以下3個檢查也許可以找出解決方式: 1、從功課找原因 陪練時,若孩子搞不清楚怎麼彈,手的位置也不知道怎麼放,那就
有心的家長其實還是很多,他們已經知道孩子練琴不易,也很想幫忙,可是卻不知道該如何著手,其實這也是老師教學的責任之一。 學生在課堂上一定要把功課學會 鋼琴功課跟國語、數學不一樣,除了不會音樂的家長不懂,就算懂音符可算出音高、時值,彈琴還是很難有個標準的正確答案,甚至兩個鋼琴老師教起來也會不同。
Thumbnail
《打造一雙看得到出口的眼睛---移動.妙不可言。》   #太完美主義的孩子要怎麼引導 有位鋼琴老師在網上提出她的疑惑,是不是太完美主義的孩子不適合學琴?   她帶的一名孩子(簡稱A),剛開始時學琴態度很積極,同樣的年齡段,別的小孩都在玩,A會自己主動花很多時間在鋼琴上,不須家長督促,而
Thumbnail
練琴對多數人來講, 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甚至是很需腦力的過程. 但我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琴經驗, 無論是學生時代音樂系的練琴、考試、比賽與伴奏等, 到目前以教會司琴準備為主, 慢慢可以更多發現體會在練琴時的一些心得與收穫. 以下內容比較適合針對: 會刻意排一些時間練習與有特定目標的人
Thumbnail
當孩子展開才藝學習時,音樂、特別是鋼琴往往是第一個被考慮的項目。音樂學習對孩子的好處多不勝數,文章探討了音樂學習對智力開發、專心注意力、耐心受挫的培養、超強的記憶力和協調能力的幫助。海笛樂器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擁有豐富的專業師資及多元化的課程,滿足不同愛樂人士的需求。
歡迎來到處暑競技場 我先說,鋼琴檢定考如果可以給學生目標,適度安排是好的,但我在對岸所遇到的學生家長老是一句話:「我們小學之內要考完十級(最高級)」 然後勒,那些高級別的曲子就不是小學生適合彈的,而且讓他們聽點音樂,就在那邊「孩子聽不懂」什麼的,如果連音樂都不願意去了解,那你們讓孩子去彈那些曲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孩子學習鋼琴的過程中,父母面臨的挑戰和教育思考。當孩子因學業壓力而抗拒學琴時,父母應如何調整教育方式,幫助孩子重新找到學習的熱情與成就感。透過適時的陪伴與鼓勵,父母可以協助孩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培養他們持之以恆的態度。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而非單純的灌輸知識。
有些家長會跟老師說,家裡孩子喜歡畫畫,閒暇會自己去畫,可以自己畫很久,怎麼練琴都不行.......因為,這兩項才藝,雖然都是藝術,但是學的過程根本不一樣啊! 一、鋼琴曲是有正確答案的 彈首鋼琴曲,最基本的順暢一定要有,否則就算再不懂的人,聽到錯音停頓,就一定能指出彈得不好。 畫畫不是,他沒
會彈琴不等於會教琴,讓家長放心把孩子交給你上課,並且願意配合教學方式,才能把課上得更有意義更有成就感。 一、找出學生的優點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有的反應快,上課卻不專心;有的很配合,但是學習慢;有的很有主見,不喜歡按部就班照規矩學;而大多數都很懶,不想練過一遍再一遍。 其實很多家長不見
孩子個性喜歡變化、有趣,就算一開始對鋼琴有興趣,練久了、膩了、難了、無聊了,難免就會想放棄。這時家長就很為難,到底是要繼續堅持?放棄?還是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協助孩子繼續學琴? 以下3個檢查也許可以找出解決方式: 1、從功課找原因 陪練時,若孩子搞不清楚怎麼彈,手的位置也不知道怎麼放,那就
有心的家長其實還是很多,他們已經知道孩子練琴不易,也很想幫忙,可是卻不知道該如何著手,其實這也是老師教學的責任之一。 學生在課堂上一定要把功課學會 鋼琴功課跟國語、數學不一樣,除了不會音樂的家長不懂,就算懂音符可算出音高、時值,彈琴還是很難有個標準的正確答案,甚至兩個鋼琴老師教起來也會不同。
Thumbnail
《打造一雙看得到出口的眼睛---移動.妙不可言。》   #太完美主義的孩子要怎麼引導 有位鋼琴老師在網上提出她的疑惑,是不是太完美主義的孩子不適合學琴?   她帶的一名孩子(簡稱A),剛開始時學琴態度很積極,同樣的年齡段,別的小孩都在玩,A會自己主動花很多時間在鋼琴上,不須家長督促,而
Thumbnail
練琴對多數人來講, 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甚至是很需腦力的過程. 但我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琴經驗, 無論是學生時代音樂系的練琴、考試、比賽與伴奏等, 到目前以教會司琴準備為主, 慢慢可以更多發現體會在練琴時的一些心得與收穫. 以下內容比較適合針對: 會刻意排一些時間練習與有特定目標的人
Thumbnail
當孩子展開才藝學習時,音樂、特別是鋼琴往往是第一個被考慮的項目。音樂學習對孩子的好處多不勝數,文章探討了音樂學習對智力開發、專心注意力、耐心受挫的培養、超強的記憶力和協調能力的幫助。海笛樂器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擁有豐富的專業師資及多元化的課程,滿足不同愛樂人士的需求。
歡迎來到處暑競技場 我先說,鋼琴檢定考如果可以給學生目標,適度安排是好的,但我在對岸所遇到的學生家長老是一句話:「我們小學之內要考完十級(最高級)」 然後勒,那些高級別的曲子就不是小學生適合彈的,而且讓他們聽點音樂,就在那邊「孩子聽不懂」什麼的,如果連音樂都不願意去了解,那你們讓孩子去彈那些曲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