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問問題嗎?》消化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種受忽視的管理工具

好的,正確的,有效的提問,將可建構出一個所謂的「提問型文化」。讓大家更有傾聽的能力,有思考的空間,有被尊重的同理心。最重要的是,不會讓群體陷入一種「錯誤共識」。很多時候,錯誤共識都曾經是對的,被驗證過的,有效率的。但科技日新月異,市場瞬息萬變,如果對眼前的現況或面臨的問題,總是以過去的經驗來想像,用過去的答案來應對,那就像鐵達尼號在沈沒的時候,才會接受殘酷的事實一樣,後悔莫及。
大災難背後,通常都會有一個同樣的現象,就是參與者及領導者無力,也不願意提出問題。這些問題一開始都是小問題,隨著這些問題沒被提出來讓大家一起思考,越滾越大,最終才成為難以解決的大問題。大企業倒下的背後,也是從「沒有問題」開始的。當大家都認為「有問題主管會處理」的時候,就是自己可以不用帶腦袋來上班的時候。隨著沒帶腦袋的員工越來越多,最終就會導致大企業的"腦死"。
提問是「終極賦權工具(ultimate empowerment tool)」。正確的授權是讓成員在被授予權和責的同時,獲得成長。所以「領導者」會以問題來引導成員成長,而「管理者」會以答案來拖著成員前進。透過提問,也才能將「身上的猴子」趕回該成長的成員身上。也因為如此,在提問型文化的組織內,大家都很習慣透過「問題」來重新對焦行動的方向時,這也能將領導者的「在場(Presense)效應」淡化,大家不會因為領導者在不在場,做事的態度及品質而有所改變。這是領導方式中很重要的一點:不是你在場的時候大家會怎麼做事,而是你不在場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提問難在哪裡?

最大的障礙在心態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還是「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的問題。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總是帶著成長心態對所有的事情提問,但很不幸的,身邊是定型心態的人總是居多,他們會壓抑我們提問的行動,甚至是用嘲笑諷刺的回應,來打擊這個成長心態的表現。「聰明人不需要問問題,因為他們早就知道答案了」就像癌細胞一樣吞噬我們的正常思維,使得我們只好保護自己,不輕易提問。我們雖然理智上都能接受「沒有蠢問題」,但我們身邊的人卻不一定知道,使我們自己因此而受傷,久而久之甚至不小心自己還會成為加害者。
另外一個障礙則是經驗法則。能成為領導者,大多數都是因為他們是很好的問題解決者。這樣的慣性讓他們誤以為,自己是因為「能解決問題」而成為帶領團隊的人,但這樣的思維只會讓他們成為「管理者」,而不是「領導者」。「取得結果」的優先權,完全壓過了「提問」該有的好奇心和傾聽習慣,面對"意外"沒有如預期完成的事,他們的思維當然是「Fix it(去解決它)」而不是去問「Why」。
領導者的提問應該被解讀為「一項邀請,一個要求,或是一枚飛彈」。這說明了提問法的威力之強大,使得我們都得認真的去看待這項技能。問得好就是一個友善的邀請,問不好就像一枚飛彈引發戰爭。

問對的問題

對的問題有很多種,雖然會很有意義,但不容易想,也不容易答,所以我們先想什麼是錯的問題。
錯的問題最大宗的,就是「打擊式問題」。為什麼叫"打擊式"?因為問題的重點就是在「列舉罪狀,找人定罪」。以這個"重點"延伸出來的兩種變形問題,一是導引式問題,會將答案包裝在問題當中,嘗試導引答題者一同做找人定罪的行為。另一種則是併聯式問題,透過連續不斷的封閉式問題,讓答題者感覺有被審問的感覺,也就是定答題者的罪。
對的問題的目標是:引發答題者的積極行動
透過把重點放在已經順利進行的環節,能獲得效益的部分,挑戰理所當然的假設,拉高視野來釐清環境或是客觀的優劣勢比較等面向,會有效的激勵答題者,進行客觀且積極的參與討論。而其他更開放的問題,像是深入探索環境或現象,或是抒發個人感受類的問題,則有助於啟動答題者的深入思考,這樣的討論能獲得深度更深的共識。
另一種正確的問題,則是在討論過於發散,需要拉回注意力及焦點時所用的封閉式問題了。封閉性問題不是不好,它的用途就是「定案」。所以這就是為何在雙方討論或溝通時,使用過多的封閉性問題,自然就無法有深入的討論的原因。

提問的藝術

在正確的場合,正確的時間,問到正確的人,跟正確的問題本身一樣重要。提問者自己的肢體動作和態度,決定了得到的答案的品質,如果表現出批評的氣息出來,就會帶不出真誠的回答。管理者為結果負責,難免會帶有批評的心態,但「找出哪裡有問題」,「為何有問題」和「是誰的問題」是完全不同的態度。是不是「有」更好的解法,跟是「誰」提出了更好的解法,也是完全不同的意義。如果提問者實在對問題沒有足夠的線索,或自己的知識及經驗不足以做出很好的判斷,誠實的以「我不確定該怎麼問這個問題,但是…」這樣的開頭,會有效降低答題者的防衛心。只要我們表達出足夠的誠意,讓大家知道我們真的不是在找戰犯,就算後面真的接上「這是怎麼發生的」這樣的問題,得到的答案也會比較坦誠,比較有用。
領導者雖可使用大量使用提問的方式來領導,但後續動作和提問是一樣重要的。提問的目標是為了共同學習和思考,若領導者只是問,卻沒有改變自己決策的品質,或是在提問的過程學到些什麼,很快的在其他成員的心目中失去可信度,認為是一個不思進取,無法成長的領導者。

創造提問型文化

提問型文化的影響,莫過於能讓員工有「自主」的感覺。這並不是說員工真的擁有了自主決策的權力,而是有更全面,更深入的參與感。在這樣的氛圍下,大家也都會有清楚的共識:問出對的問題,比給出對的指令重要;找到正確的人,比找到正確的解法重要

用提問法管理眾人

「管理眾人」就是在建立關係。為什麼「強調價值」的問題最適合用於建立關係?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說到底其實就是「價值關係」,從怎麼樣創造公司更好的價值,到怎麼樣為個人的影響力加值,這都是能很快觸發思考的好題目,因為那些問題,跟我們大家都有關係。自然在透過這樣的問題的討論過程中,就建立起紮實的關係了。
管理眾人就必然有「考績面談」這個環節,什麼樣的問題會是好問題?不會讓你和成員互相指責,打壞信任關係?雖然書中列了十幾條問題,但歸納起來大致上就是幾個重點:
  1. 重點是「你」,主角是「你」。
  2. 你產出了什麼價值,學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
  3. 怎麼樣可以讓你更好,也讓組織變得更好?
考績面談總是會有需要給予反饋的需求,大原則就是請他自己說,不然就是要用問題引導到能讓他自己說。當我們能讓讓他自己說出需要改善或可以優化的地方時,再繼續問出他的計劃及方向。雖然這個過程真的很困難,就像玩魔術方塊一樣吧,我們就是不能很直接的用蠻力分解它,只能慢慢一層一層轉出答案來。

用提問法解決問題

古諺雖說眼見為憑,但我們人類常常就是被表象所誤導。要知道,許多夜行或海底的動物,像是海豚,是透過聲納的原理瞭解週遭的環境,遠比用眼睛去看來得清楚許多。而好的提問就像聲納,問出對的問題,得到真誠的反饋,就會突破眼見為憑的假象,直指問題核心,找到更正確,更有效的解法。

總結

算是啟發性和實用性兼具的好書,由於我自己還不是企業經營者,而且原則相同,所以在後面一兩個章節就沒有消化什麼內容出來。由於「提問」是一件需要花時間思考,消化,到真正付諸實行的"技術",所以這也是一本需要多看幾次,多內化,才能真正變成思維肌肉記憶的書。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Google實驗室Area120釋出了一個「製作遊戲」的遊戲叫「Game Builder」。 主要的用戶是遊戲編導,方便他們以拖拉卡片的型式來驗證遊戲性好不好。 因此這個專題就是「Game Builder」的"真心話(好用難用都會說)"和"大冒險(真的來挑戰看看能做什麼遊戲)"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講自大一點,應該是因為這類的書自己確實也看過不少,那些觀念和道理我都知道,要的話也可以好好寫一篇,準備個簡報上去演說。我覺得,我可以講得比他們有料。只是…為什麼站在台上的是他們,而不是我?…
約好要挑戰日更的組員,告訴我他希望手上的產品不要就這麼"死"掉,他還是會很難過的,這觸動了我一些對「生命」的感想…
從「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類的諺語,就可以知道從以前到現在,好的管理者就像硬通貨一樣,在什麼時代都是值錢的。「IC」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管理者,他們很重要,重要到可以說三次。他們是"必要"的 ,而管理者反而不是。可為什麼"必要的"IC的薪酬卻一直不是最高的?…
雖然絕大多數IC不走管理職的原因,都是他們不想碰複雜的人事問題。有的工程師是自覺不善表達,有人際溝通障礙;有的工程師是控制欲強;有的工程師則是不想關心辦公室政治…一但決定成為IC,又應該開發哪些職能,讓自己更具價值,而不是成為公司眼中,一個「不想成長」的老屁股呢?
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會同意「團隊比個人重要」,但大部分的公司在打考績的時候卻不是這麼設計的...
去年許多部門開始了轉型計劃,可能到現在都陸續有人還在轉型,以因應商用機市場的變化,也因此許多曾經的同事離開了我們。去年我們組也送走一位同事,在和他談這件事時的光景,我幾乎還依稀可見他那失望至極的表情。僅管我告訴他,不是他工作不努力,也不是品質特別差,但他不一定能接受真正的答案…
講自大一點,應該是因為這類的書自己確實也看過不少,那些觀念和道理我都知道,要的話也可以好好寫一篇,準備個簡報上去演說。我覺得,我可以講得比他們有料。只是…為什麼站在台上的是他們,而不是我?…
約好要挑戰日更的組員,告訴我他希望手上的產品不要就這麼"死"掉,他還是會很難過的,這觸動了我一些對「生命」的感想…
從「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類的諺語,就可以知道從以前到現在,好的管理者就像硬通貨一樣,在什麼時代都是值錢的。「IC」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管理者,他們很重要,重要到可以說三次。他們是"必要"的 ,而管理者反而不是。可為什麼"必要的"IC的薪酬卻一直不是最高的?…
雖然絕大多數IC不走管理職的原因,都是他們不想碰複雜的人事問題。有的工程師是自覺不善表達,有人際溝通障礙;有的工程師是控制欲強;有的工程師則是不想關心辦公室政治…一但決定成為IC,又應該開發哪些職能,讓自己更具價值,而不是成為公司眼中,一個「不想成長」的老屁股呢?
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會同意「團隊比個人重要」,但大部分的公司在打考績的時候卻不是這麼設計的...
去年許多部門開始了轉型計劃,可能到現在都陸續有人還在轉型,以因應商用機市場的變化,也因此許多曾經的同事離開了我們。去年我們組也送走一位同事,在和他談這件事時的光景,我幾乎還依稀可見他那失望至極的表情。僅管我告訴他,不是他工作不努力,也不是品質特別差,但他不一定能接受真正的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同的個體就會有不同的觀點,觀點不同就會產生摩擦,勇敢的人直接表達,膽小的人會悶在心裡,但不管是哪樣的方式溝通,最後的目標都是要達成大家滿意的結果。 怎樣的方式才可以有效達成結果?我想咄咄逼人的直球對決,或是藏起想法成就別人都是不好的方式。
Thumbnail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提問,經常出現在我們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中,但為什麼我們需要去提問? 因為疑問會讓人主動去思考,問題可以使人感到困惑,我們的心靈一旦感到困惑就會產生出想解決困惑的動力。雖然疑問使人主動思考,但是提問的過程中時常讓人遇到困境,其原因在於提問者未能真正明白問題的全貌,或是問題內包含了許多議題導致無從下手。問
山陀兒颱風,放假! 昨晚8點,準時看到南投停班停課的消息,我爽到大叫! 真的太開心了。   是說,一整天一直在期待,到底會不會放假呢? 這種心情也真的很煎熬啊。 尤其傍晚,接到助教傳來, 說周3晚上要陪Y老師吃飯的訊息…… 還有,學校來信, 說會館熱水器壞了,沒熱水可以洗澡……
Thumbnail
在職場中,許多主管像John一樣過度干涉下屬的工作,導致自己壓力山大。本文探討阿德勒心理學中的「人生課題」,並提供如何設立界限與協助他人成長的實用建議。學會讓他人承擔自身的責任,不僅能減少焦慮,還能提高團隊的獨立性和實力。
Thumbnail
企業管理涉及許多因素,但人和錢一直是企業的核心。溝通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因此適時的調解爭執是必須的。領導者用心聆聽、有效溝通對企業成功至關重要,所以採用員工意見並非顯得沒有主見。站在不同位置會有不同視野、不同格局,因此各方互相理解、尊重是人事和諧的基礎。
Thumbnail
不少人會說 找到背後的 Why 很重要,的確這很重要。 但有時候在探索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專員升遷為主管後的挑戰和心態轉變。作者分享自己在升遷後發現主管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但需懂得尋找資源協助解決問題。文章進一步介紹了六種「以退為進」的溝通策略,從「私底下討論」、「之後回覆」到「讓我們測試看看」,幫助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有效處理問題,避免當場僵局並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同的個體就會有不同的觀點,觀點不同就會產生摩擦,勇敢的人直接表達,膽小的人會悶在心裡,但不管是哪樣的方式溝通,最後的目標都是要達成大家滿意的結果。 怎樣的方式才可以有效達成結果?我想咄咄逼人的直球對決,或是藏起想法成就別人都是不好的方式。
Thumbnail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提問,經常出現在我們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中,但為什麼我們需要去提問? 因為疑問會讓人主動去思考,問題可以使人感到困惑,我們的心靈一旦感到困惑就會產生出想解決困惑的動力。雖然疑問使人主動思考,但是提問的過程中時常讓人遇到困境,其原因在於提問者未能真正明白問題的全貌,或是問題內包含了許多議題導致無從下手。問
山陀兒颱風,放假! 昨晚8點,準時看到南投停班停課的消息,我爽到大叫! 真的太開心了。   是說,一整天一直在期待,到底會不會放假呢? 這種心情也真的很煎熬啊。 尤其傍晚,接到助教傳來, 說周3晚上要陪Y老師吃飯的訊息…… 還有,學校來信, 說會館熱水器壞了,沒熱水可以洗澡……
Thumbnail
在職場中,許多主管像John一樣過度干涉下屬的工作,導致自己壓力山大。本文探討阿德勒心理學中的「人生課題」,並提供如何設立界限與協助他人成長的實用建議。學會讓他人承擔自身的責任,不僅能減少焦慮,還能提高團隊的獨立性和實力。
Thumbnail
企業管理涉及許多因素,但人和錢一直是企業的核心。溝通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因此適時的調解爭執是必須的。領導者用心聆聽、有效溝通對企業成功至關重要,所以採用員工意見並非顯得沒有主見。站在不同位置會有不同視野、不同格局,因此各方互相理解、尊重是人事和諧的基礎。
Thumbnail
不少人會說 找到背後的 Why 很重要,的確這很重要。 但有時候在探索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專員升遷為主管後的挑戰和心態轉變。作者分享自己在升遷後發現主管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但需懂得尋找資源協助解決問題。文章進一步介紹了六種「以退為進」的溝通策略,從「私底下討論」、「之後回覆」到「讓我們測試看看」,幫助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有效處理問題,避免當場僵局並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