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耕推推書|輝煌至上的當今網球傳奇─雷恩‧史道佛《羅傑‧費德勒》書評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場上的沉著、霸氣、靈感,場外的紳士、幽默、和善,表與裏如一、場內外連貫,姿態優雅、節奏從容,這些都是為人熟知的羅傑‧費德勒。

當巴塞爾的天才少年獲稱「#瑞士特快車」名號,修得正果攀上顛峰成為「費神」,再從無可匹敵的至尊神壇落入凡間;當晉身為兩對雙胞胎的父親「費爸」後,上了年紀狀況起伏,膝蓋背部傷勢困擾,歲月無情摧人老,趨近退休風聲起。我們對於 #羅傑費德勒 此人,還有多少的面向不夠清晰並值得瞭解?回顧他與網球的輝煌之餘,還有很多很多……

raw-image

你是一名「費迷」(#FedFan) 嗎?

答案若是,毋須太多推介,自然會想好好翻看此書,也肯定不容錯過!這本費德勒迄今最貼近主角的傳記書,由同為瑞士籍的超資深運動記者兼網球作家雷恩‧史道佛所撰,他從1996年當時費德勒僅是一名15歲初出茅廬的青少年選手,便開始追蹤觀察報導,至今,仍與費德勒一家及其團隊成員熟識且互動密切,曾有過無數次並以羅傑的母語瑞士德語進行的深度訪談(店長小弟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2017年澳網決賽開打前,作者單獨與費德勒那一次簡短卻由衷交心的問答了)。太多精彩內容盡書於此,費迷們務必收藏膜拜,當然,更應該好好閱讀這本書喔!

你若不是所謂的費迷,或根本不是網球迷,甚至沒聽過羅傑‧費德勒何許人也?那就更應該藉由此書,好好認識這位 #完美先生。費德勒的絕佳聲望和廣大影響力,早已超乎球場、跨越網球。2011年國際聲譽顧問公司進行一項大規模的名人綜合調查,針對一份來自政壇、商場、體壇和藝文界等共54位世界知名的人物名單,詢問來自25個國家總計51055位經人口結構均衡分布的群眾,就人氣、尊重、欽佩和信任等程度排名,結果顯示費德勒排名第二,僅次於反種族隔離鬥士、前南非總統曼德拉!列名在比爾蓋茲、巴菲特、達賴喇嘛之前,甚至還比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和當時在位的教宗本篤十六世擁有更高的聲譽。若說回到網壇,獎盃、獎座、獎金等賽場超凡的成績表現之外,費德勒同樣獲獎無數,在此只提最難得的一項──從2003年一直到2020年在國際男子網球協會(ATP)官網上被球迷票選為「最受歡迎球員」,連續十八年耶,實在難以置信!

費德勒極有遠見地,在2003年的年底,當時他才22歲,只擁有一座大滿貫冠軍頭銜,尚未登上世界排名第一,就完善規劃且下定決心成立了以自己為名的基金會,致力於推動各地網球發展、推廣良善運動風氣、扶植弱勢、慈善活動等。「真實(authentic)、謙遜(modest)、忠誠(loyal)」是他特別選出的三個字,用以形容自己及其基金會;而「成為重要人物固然很好,但能成為一個好人更加重要。」這一席話,成為費德勒的座右銘,也是他畢生努力實踐的目標。

說來有點老套,但的的確確值得我們效法。這句看似簡單的座右銘,要身體力行其實很不簡單。正如費德勒的網球,看似輕鬆寫意、表現從容不迫,實則已臻至神的境界。愈簡單,就愈難得。
--

羅傑‧費德勒: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雷恩‧史道佛/著,陳珮瑜/譯,堡壘文化出版(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 ),2021年9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耕小書店的沙龍
8會員
11內容數
2022/04/01
作者帶著讀者從真菌的角度看世界,發現在生活周遭、在人類歷史中,真菌的影響力。如果沒有真菌,岩石不會變成土壤,植物便無處落腳,後來登陸的生物也將無依無靠。如果沒有真菌,麵包、酒、抗生素、迷幻藥就不會出現,人類現在的生活也將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Thumbnail
2022/04/01
作者帶著讀者從真菌的角度看世界,發現在生活周遭、在人類歷史中,真菌的影響力。如果沒有真菌,岩石不會變成土壤,植物便無處落腳,後來登陸的生物也將無依無靠。如果沒有真菌,麵包、酒、抗生素、迷幻藥就不會出現,人類現在的生活也將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Thumbnail
2022/03/24
日本地鐵有一「西八王子站」位於東京西側,天氣晴朗時,站在月台即可看見富士山出現在筆直的軌道上方。據說,當夕陽西下,太陽從富士山後投射出的橘黃色光芒,會讓人產生想結束生命的期盼,彷彿能在此等神聖且美好的景致中離開人世,也死而無憾,讓脆弱的生命好像在此瞬間凝為永恆的光輝。
Thumbnail
2022/03/24
日本地鐵有一「西八王子站」位於東京西側,天氣晴朗時,站在月台即可看見富士山出現在筆直的軌道上方。據說,當夕陽西下,太陽從富士山後投射出的橘黃色光芒,會讓人產生想結束生命的期盼,彷彿能在此等神聖且美好的景致中離開人世,也死而無憾,讓脆弱的生命好像在此瞬間凝為永恆的光輝。
Thumbnail
2022/03/09
面對真假新聞滿天飛的時代。我們每天打開手機、電視或網路,很容易就會被各類訊息淹沒,那又該如何辨識資訊真實性?如何養成對社會議題的觀點呢?
Thumbnail
2022/03/09
面對真假新聞滿天飛的時代。我們每天打開手機、電視或網路,很容易就會被各類訊息淹沒,那又該如何辨識資訊真實性?如何養成對社會議題的觀點呢?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