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穩定幣

    由加密貨幣衍生的「穩定幣」資產規模快速成長,繼惠譽信評(Fitch Ratings)2年前開始發行穩定幣監督報告後,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表示今(2022)年6月起將跟進發布報告,意味著未來穩定幣更可能成為「加密貨幣」與「法定貨幣」間在價值穩定的重要工具。
    全球前五大穩定幣洗牌
    目前所有經過數位化的貨幣均可稱為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y)也稱為數位通貨,可應用於真實商品買賣、服務交易。然而就其是否具備法償性質(法定支付能力)多分為電子貨幣和虛擬貨幣。
    然而為了讓克服虛擬貨幣(如比特幣)波動大、不適合當支付工具的缺點,穩定幣應運而生。它是另類虛擬資產,同樣以區塊連為基礎,搭配各種機制企圖控制價格穩定在1美元、1歐元,藉此在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中維持1:1的穩定關係。
    其中虛擬貨幣是由私人開發者發行、控制,且不受金融主管單位監理的貨幣,惟近年來其加密等資產不斷膨脹,各國政府相繼欲著手規範,使得穩定幣的前景備受關注。
    根據全球數位資產平台CoinMarketCap統計,截至今年6月5日,穩定幣市場規模達1597億美元(新台幣4.69兆元),目前前5大穩定幣分別為泰達幣為724.8億美元,USDC是540.5億美元,幣安BUSD達180.7億美元,DAI是68.2億美元,還有TrueUSD為12.8億美元。
    由於今年年初原本排名第3的Terra USD因5月價崩而被踢出排名,這也意味著穩定幣在實際上並無法確保價格穩定,且具有高風險、投機的特質,亦加快了以美國為首的加密貨幣監管制度之推行。
    穩定幣監督,標普本月跟進成為助力
    美國為了解決層出不窮的虛擬資產問題,自2021年11月出爐金融工作小組穩定幣報告,同月再宣布短期政策方針;接著隔年2022年1月發表央行數位貨幣報告,然後參議院舉辦穩定幣公證會,最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3月簽署相關行政命令。
    值得注意的是,著名的標普研究團隊指出,未來穩定幣市場規模顯著成長,用途也日漸廣泛,包括支付、交易與清算、匯款還有借貸,甚至可在金融秩序不穩定時做為安全資產。報告中強調,這也代表在監管下穩定幣有機會成為聯繫匯率制度系統的一部分。
    另外,根據惠譽信評掌握,亞太地區監管機構的最新看法,顯示日本、泰國和新加坡等國官方傾向以穩定幣建立適當的監管框架,美國則是傾向於只由受監管的銀行發行穩定幣;接著香港、澳洲則考慮對穩定幣進行類似的儲值工具,並將在2023年徵求意見。
    數位央行貨幣可與穩定幣互補
    台灣央行表示,根據歐洲央行報告顯示,各國監管包含穩定幣在內的數位資產勢在必行,因為急速擴張的虛擬資產,將會衝擊各國中央銀行貨幣的發行權,必導致「鑄幣稅」減少。
    另外,還可能導致產生替代效果,也就是民眾使用法定貨幣的頻率下降,讓央行無法發揮「調整利率」以及「控制貨幣發行量」之功能。
    更重要的是,市場的通貨會變得不穩定,亦即虛擬貨幣變得稀有時,會導致持有者延遲消費,引發貨幣市場蕭條、交易量驟降,對經濟造成打擊;反之,數位貨幣過度發行,將造成通貨膨脹,引起市場動盪。
    目前美國已經簽署的加密貨幣行政命令包含6大面向的規範,分別為:消費者和投資者保護;金融穩定;非法融資;美國在全球金融體系和經濟競爭力方面的領導地位;金融包容性;和負責任的創新。
    其中文件裡頭特別提及,美國央行將著手研擬美國數位央行貨幣(CBDC)是否符合國家利益,甚至將其放入穩定幣的框架下討論。
    5月26日,美國聯準會(Fed)副主席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對外表示,儘管聯準會尚未就CBDC做出任何決定。
    但是他指出,在未來某些情況下,CBDC可以通過在數位金融生態系統中,提供安全的央行負債,並且與穩定幣和商業銀行代幣共存互補,情況將如同現金目前與商業銀行貨幣共存模式雷同。這樣的思考模式,也為虛擬資產打開更多不同的想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