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快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曾經,我一直在追逐快樂。
但快樂是什麼?對每個人來說,答案不盡相同。
若你上網查釋義,多半會查到快樂是愉悅、喜樂之意。那與我理解及感知到的,關於這世代的快樂,有種說不上的微妙差異。
年少時期的我,曾有過強烈的虛無感。甚至有段時期,我特別閉俗,不但不喜與人說話,更把不說話當作一種樂趣,只說最必要的話,一天下來,還會數起自己今天說了幾句話。
那時,我不曾有過追求快樂的想法。只是把心中所思所想,寫進日記。
進到大學,我才找到些氣味相投的人,願意開始積極發展人際,追尋著快樂。從幾段戀情中遺失了自我,用力在大學生活中將自己燃燒殆盡,在各種人際關係中躲避寂寞,忘卻自己曾經的孓然一身。
小球說:快樂是指南。我把這句話聽了進去,往我最可能感覺到快樂的路出發。於是我把自己丟到世界流浪。
在獨自一人上路的時刻,與自己對話,才像是逐漸想起了什麼重要的事,又開始寫下一些想法,紀錄自己周遭的發生。那時的我,的確過得比在台灣時快樂。
可惜我當時的心,能感受到的仍極其有限,當旅行成為日常,我的內心逐漸無法消化,旅行時常劇烈的變動,每天能感受到的快樂,也就隨著時間拉長而慢慢遞減。我再度開始感到迷惘,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仍是一個錯誤。
一年半後,我回到台灣,重新過起以往的上班生活。變動不大的生活。而當熟悉的事物都變得陌生,同時卻也變得新鮮。原來以往的任何一件事,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
來到三十好幾這年紀,我漸漸明白過去所感知到,自己曾經追逐的快樂,好像是更激進的。講得更簡單粗暴一些,那簡直像是在追求性高潮一般。無論那追逐的姿態,是多麼異於常態的苦痛或是喜悅,才足以讓陷入虛無感的我,透過那極端的感受,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憶起自己還呼吸著。
而為何要追求這般激進的快樂?無非是想逃避心中的痛苦,在沉浸快樂的同時,藉以忘記痛苦的存在。如同酒精麻痺大腦、藥物引人入眠。
「人如果不沈迷某些事物是撐不下去的,所有人都是某些事物的奴隸。」我想起了肯尼・阿卡曼如是說。
我體悟到要達成所謂更多的快樂,比想像中困難許多。或者說,由於我們理解的快樂,是需要達成什麼獲得的,所以達到快樂本身,才會變得如此困難。
但若快樂本來就存在呢?我們能享受美食、體驗人生,即使難免要日復一日,面對自己不甚滿意的工作,但多半還能保有一定程度的自由。這些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每一件事,在其他年代與時空裡,都難以有這般,讓自己可以感到乏味的日子。僅僅只是這樣,其實已是莫大的幸福。
我終於明白,快樂的本質,僅是一閃即逝的喜悅,並非長久延續的狀態。若想追求更多的快樂,甚至不擇手段去達成目的,只是徒然對身心靈,造成沉重的負擔。
於是我開始尋找「追求快樂」以外的答案。我開始認真運動,盡可能多花時間閱讀,在通勤時間進行冥想。即便我把時間過得飽滿(但盡量不讓自己感覺忙碌),但我並不感到現在的生活,有著什麼巨大的快樂。更多時候只是平淡,偶爾有點幸福、有些平靜。
我漸漸看得清楚,藉由這些建立出的習慣,能找到平衡並嘗試維持現今的生活。而那股虛無感並未消失無蹤,它仍在心底的某個角落。但我不再需要逃避它了。
我也不再需要追逐快樂了。
2018.12 印度達蘭薩拉
環遊這廣闊的世界,與每個有趣靈魂相遇, 搭上陌生人的便車,沙發衝浪到某人家裡, 或是在某個荒郊野外,睡在自己的帳篷裡。 窮遊所帶來的不是匱乏,而是惜福知足, 旅行的意義,是更認識自己, 帶著音樂,與世界溝通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9年1月12號,正式進入Lukla主線。雖然自己事前看了許多文章、影片了解高山症的恐怖,但仍難以想像實際體驗將會是怎樣?才理解,對自己身體仍是無知。
在一次聚餐中,友人好奇問起:「你兩年來讀了這麼多書,有得到什麼收穫嗎?」這問題著實發人深省。你若專心致志做每一件事,必然從中得到收穫。
活到這把年紀,終於開始用起蘋果。 舊手機用了三年半,空間早已不夠用之外,也越常出現卡頓跟跳出的問題,甚至有時會自己關機。在實名制還沒退場前,每次刷QR碼欲將簡訊傳出,手機就跳出簡訊畫面,讓我得反覆操作好幾次,花上一兩分鐘才能完成。當檢查人員看我搞半天還沒好時,我總是覺得很困窘。
當你學著凝視一張白紙,而非千萬本書籍,你才懂得琢磨,內心深處的一字一句。 你在夜裡靜心垂釣,用虔誠恭敬的姿態迎接晨曦, 那願意上鉤的話語,才緩緩游出了漆黑的窒礙。
五年前的今天,我在台南解鎖了人生第一場馬拉松。當時的我,養成了一週三跑的習慣之後,便迫不急待報名了夏天的賽事,但又沒經驗怕自己中暑,所以報了星光馬。台南的星光馬是從下午4點半開跑,限時7小時,讓我可以一路跑到晚上11點半,不必早起,還可省下一早沒車趕去會場的擔憂。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時區裡,無須比較。但自從我們擁有網路,一手掌握了世界,屬於個人的時區,開始變得比以往更混濁難辨。我們如何在每一刻,在眼光流經的他人際遇當中,理解自己此刻該做的與能做的,並耐著性子去實踐?
2019年1月12號,正式進入Lukla主線。雖然自己事前看了許多文章、影片了解高山症的恐怖,但仍難以想像實際體驗將會是怎樣?才理解,對自己身體仍是無知。
在一次聚餐中,友人好奇問起:「你兩年來讀了這麼多書,有得到什麼收穫嗎?」這問題著實發人深省。你若專心致志做每一件事,必然從中得到收穫。
活到這把年紀,終於開始用起蘋果。 舊手機用了三年半,空間早已不夠用之外,也越常出現卡頓跟跳出的問題,甚至有時會自己關機。在實名制還沒退場前,每次刷QR碼欲將簡訊傳出,手機就跳出簡訊畫面,讓我得反覆操作好幾次,花上一兩分鐘才能完成。當檢查人員看我搞半天還沒好時,我總是覺得很困窘。
當你學著凝視一張白紙,而非千萬本書籍,你才懂得琢磨,內心深處的一字一句。 你在夜裡靜心垂釣,用虔誠恭敬的姿態迎接晨曦, 那願意上鉤的話語,才緩緩游出了漆黑的窒礙。
五年前的今天,我在台南解鎖了人生第一場馬拉松。當時的我,養成了一週三跑的習慣之後,便迫不急待報名了夏天的賽事,但又沒經驗怕自己中暑,所以報了星光馬。台南的星光馬是從下午4點半開跑,限時7小時,讓我可以一路跑到晚上11點半,不必早起,還可省下一早沒車趕去會場的擔憂。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時區裡,無須比較。但自從我們擁有網路,一手掌握了世界,屬於個人的時區,開始變得比以往更混濁難辨。我們如何在每一刻,在眼光流經的他人際遇當中,理解自己此刻該做的與能做的,並耐著性子去實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真的很想用快樂的態度面對人生但快樂總是故意遠離我,我也不是故意用消極和悲觀的態度面對人生,但以我現在的生活條件快樂是不可能的,我想快樂啊,但他總是故意遠離我,他故意不讓我快樂
Thumbnail
曾聽過一段話:「有智慧的人,隨時從周圍取得快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他快樂。」 是的,快樂是超然物外的灑脫,是歷盡風霜的頓悟,是破繭而出的自由……快樂不能外求。快樂是由己身而出。 女人,後半生拼的不是老公、孩子,也不是臉蛋、身段,而是堅強樂觀的心態、獨立的經濟能力和健康的身體。女人,無論身處
Thumbnail
在快樂中,為何仍感覺無法完全沉浸其中?這困惑不僅源於對快樂消逝的恐懼,似乎還涵蓋了隨之而來的痛苦和不安。 快樂時刻似乎總是伴隨著一種不名的壓力,這種壓力讓我們在享受當下時仍然提心吊膽。 是否真是我們自己在無形中設下障礙,阻礙了自己的快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快樂生活的提案,介紹了作者在精神體力、社交連結、運動、大自然等方面尋找快樂的經驗,並計畫在年底完成這個提案。文章強調了活力、自我成長、意義的弱連結以及接受愛等元素對於快樂生活的重要性。作者打算穩定自己,並每週發布2篇文章紀錄快樂生活提案的過程。
Thumbnail
通過經歷低潮,我發現自己最大的問題是裹足不前。在細讀《底層邏輯》後,我領悟到了放棄的智慧,並且選擇了開始行動。我將嘗試《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中的概念,並在暖身的四月思考未來七個月的重點。最後,我總結了自己對快樂的理解和所需的努力。因為心情沒有不好,不等於快樂,所以快樂是需要下功夫的。
Thumbnail
在二十幾歲的年紀,我失去了和同齡人的野心,但沒有失去想要實現的目標,反而是學會了一步一腳印。操之過急,物極必反可以說領悟到了一大半,曾經因為自己的執著,受困在自己的世界裡,忽略了家人期望的快樂。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追逐理想本身,就會擁有快樂;追逐快樂本身,遲早擁有理想。 才發現! 自己已經在良性循環裡,如果不在良性循環裡,那麼透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能讓世界擁有這樣的循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快樂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失去選擇的權利會讓人感到不快樂。作者提出了轉變心態、主動選擇和增加選擇的方法來解決不快樂的情緒,並強調瞭解並承認自己的情緒是走向成熟的關鍵。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快樂的定義,分享作者的感受和想法。文章指出,快樂不一定是遙不可及的,而是身邊的小事和所擁有的珍貴。作者藉由自身的經歷,分享瞭如何通過對世界抱持善意,來感受當下的快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真的很想用快樂的態度面對人生但快樂總是故意遠離我,我也不是故意用消極和悲觀的態度面對人生,但以我現在的生活條件快樂是不可能的,我想快樂啊,但他總是故意遠離我,他故意不讓我快樂
Thumbnail
曾聽過一段話:「有智慧的人,隨時從周圍取得快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他快樂。」 是的,快樂是超然物外的灑脫,是歷盡風霜的頓悟,是破繭而出的自由……快樂不能外求。快樂是由己身而出。 女人,後半生拼的不是老公、孩子,也不是臉蛋、身段,而是堅強樂觀的心態、獨立的經濟能力和健康的身體。女人,無論身處
Thumbnail
在快樂中,為何仍感覺無法完全沉浸其中?這困惑不僅源於對快樂消逝的恐懼,似乎還涵蓋了隨之而來的痛苦和不安。 快樂時刻似乎總是伴隨著一種不名的壓力,這種壓力讓我們在享受當下時仍然提心吊膽。 是否真是我們自己在無形中設下障礙,阻礙了自己的快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快樂生活的提案,介紹了作者在精神體力、社交連結、運動、大自然等方面尋找快樂的經驗,並計畫在年底完成這個提案。文章強調了活力、自我成長、意義的弱連結以及接受愛等元素對於快樂生活的重要性。作者打算穩定自己,並每週發布2篇文章紀錄快樂生活提案的過程。
Thumbnail
通過經歷低潮,我發現自己最大的問題是裹足不前。在細讀《底層邏輯》後,我領悟到了放棄的智慧,並且選擇了開始行動。我將嘗試《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中的概念,並在暖身的四月思考未來七個月的重點。最後,我總結了自己對快樂的理解和所需的努力。因為心情沒有不好,不等於快樂,所以快樂是需要下功夫的。
Thumbnail
在二十幾歲的年紀,我失去了和同齡人的野心,但沒有失去想要實現的目標,反而是學會了一步一腳印。操之過急,物極必反可以說領悟到了一大半,曾經因為自己的執著,受困在自己的世界裡,忽略了家人期望的快樂。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追逐理想本身,就會擁有快樂;追逐快樂本身,遲早擁有理想。 才發現! 自己已經在良性循環裡,如果不在良性循環裡,那麼透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能讓世界擁有這樣的循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快樂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失去選擇的權利會讓人感到不快樂。作者提出了轉變心態、主動選擇和增加選擇的方法來解決不快樂的情緒,並強調瞭解並承認自己的情緒是走向成熟的關鍵。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快樂的定義,分享作者的感受和想法。文章指出,快樂不一定是遙不可及的,而是身邊的小事和所擁有的珍貴。作者藉由自身的經歷,分享瞭如何通過對世界抱持善意,來感受當下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