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幣圈投資人對於加密貨幣和傳統金融結合、或者被政府納入監管,並沒有說太看好,不外乎是「金流會被看光光」、「會被查稅」這類的理由。
但對整個幣圈產業來說,納入監管/跟傳統金融結合,其實並不是壞事。要知道,現在的幣圈仍屬小眾市場,只被少數人所接受,(幣圈整體市值目前是 1024 B,而一間亞馬遜公司的市值是 1340 B),背後是有「信任問題」存在的。
而多數保守/傳統金融的投資人,即使知道比特幣、以太幣,但真正會投資的是少數。畢竟過去這幾年來,幣圈各種亂象頻生,不管是被駭的、交易所倒閉的、誤入詐騙交易所的、發 NFT 割韭菜的(一堆名人)、龐式資金盤包裝的項目…這些都是在消磨大眾對這個市場的信任度,也無可厚非。既然有更穩的股票/證券/國債/房地產,為什麼要選加密貨幣?
投資這件事,最重要的是顧好本金,才能去談利潤。今天我把本金投入平台,那最基礎的可信度要有,這是無庸置疑的。然而,現在幣圈的狀況卻是怎麼樣?三不五時就傳出 defi 協議被駭、又一個項目方跑路、又一個交易所破產……這些平台性的風險,會對本金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又怎麼能贏得多數投資人的信任?
比特之星、Cobinhood、虎符、Celsius、Voyager、BitAsset……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倒閉實例,更不用說早年的 FOMO 3D、 Mithril、 BCH……割了多少人。只要去詳查背後的既得利益結構,人名都在那裡,卻沒人被究責過。
這也是為什麼,當今天傳統銀行/政府開始要介入幣圈市場時,雖然很多人都說中心化這件事違背了當初 BTC 的初衷(但說真的,近年來各種項目方打著去中心化的名號,本質上卻是中心化在割韭菜,真的既噁心又虛偽),但實際上對比較保守的投資人來說,這是唯一能建立起他們對幣圈信賴度的做法。
過去幾年,有不少美股投資人在爭論:「究竟是海外平台好?還是複委託好?」
這件事本來就一體兩面。
透過海外平台投資的話,就享有零手續費,走 670 萬的海外收入免稅額,但缺點是出事了沒有政府討公道,得自己處理,因為在台灣都屬於違法平台,沒有拿到相關的營運牌照,但投資人之所以願意使用,就是因為它們已經在美國有拿牌、甚至 IPO 上市,信任度便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也越來越多人使用。
透過複委託投資的話,持有的股票可以在貸款時視為資產,涉及到遺產問題時也不用自行找平台方處理,若券商出事時還可以找政府幫忙討公道,缺點是需要付手續費,金流被看好看滿得乖乖繳稅(是的,對很多人來說這件事是缺點,別否認 XD)。
其實加密貨幣也是一樣的。
當未來真的被列入監管牌照、真的和傳統券商有更密切的結合時,當開始進入「合法」的階段時,就有機會帶來三種好處(就跟複委託一樣):
(1) 有政府合法監管的平台,自然令人比較安心。
(2) 若投資人不幸亡故,不必擔心遺產繼承的問題。
(3) 在銀行端會把加密貨幣認可為資產,在貸款上會更加彈性便利。
這將會有助於更多「圈外人」參與幣圈市場,看台灣有多少人喜歡用複委託、國內券商來投資就知道了。當然相對的,損失的就會是金流的自由性、衍生品的彈性、投資人須支付額外的費用……等等。
其實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每個人所想的都不一樣。
對幣圈人來說,早已習慣手上的金流不會被查這件事,喜歡在鏈上各種自由彈性的交易操作,當遇到 rug pull 或項目方出事時,也更願意 100% 承擔所有損失,不會怪東怪西,算是徹頭徹尾的負責任態度。
但世界上還是有不少投資人,更需要政府的保護保障,幫他們處理掉許多複雜的事情。反正付一點手續費、需要被課稅也無妨,起碼令人安心,同時在銀行端還可以被認列成資產去貸款,死了不用擔心遺產繼承的問題,不是壞事。
所以合法化及傳統世界的參與,雖然會擠壓到去中心化的空間,但整體還是有助於幣圈市場的擴大及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