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緒風暴中,青少年父母的求生法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父母:阿明,你今天在學校過的怎樣
阿明:「恩」、「不知道」、「都可以」、「隨便」(青少年省話四部曲)
父母:恩,是怎樣?
阿明:就沒怎樣啊!(繼續滑手機)
父母:我在跟你講話,你到底有沒有在聽?
阿明:我不是回答你了嗎?
父母:我問你過的怎樣,你就說嗯
阿明:阿就沒怎樣啊!
父母:你看看你這是什麼態度! %&#%&#.....
這樣的對話,家中有青少年的父母應該不陌生,在實務現場,我也常聽到家長帶著困惑與憤怒來到諮商室,開始訴說著孩子小時候可愛與乖巧的點滴,但不解何以上了國中、上了高中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在情緒風暴中,青少年父母到底在如何與孩子共處才好。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小秘訣
  • 技巧一(停):避免指責、避免貼標籤。許多家長看到孩子不妥之處,會忍不住想糾正孩子,出發點是希望孩子改掉不適合的習慣,但往往忍不住一開口就變成責備,例如:你到底在幹嘛?你「每次」都這樣…此刻,孩子可能覺得爸媽又要罵我了!我哪有「每次」,孩子的杏仁核立馬被激化,於是開始出現一連串的情緒字眼….此刻如果父母的杏仁核也被激化,可能彼此就陷入情緒的激戰。
  • 技巧二(聽):重述孩子的話。人在情緒的當下往往聽不進去別人所說的話,這時候父母不妨聽下心來(也就是你自己的杏仁核不要那麼被激發,按耐住自己的衝動心裡默念親生的、親生的…)從孩子的話語中,找到孩子的邏輯,透過重述孩子的話也可以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有在聽自己說話的,搭起可以對話的橋樑。
  • 技巧三(停):簡短傳達指令、避免碎念。由於青少年的大腦皮質發育尚未完全,在縝密思考、組織規劃的能力仍在建構中,所以青少年通常不是口條大噴發,就是情緒大爆炸,更難耐住性子好好聽完父母的長篇大道理。不斷的碎念只會讓青少年更加煩躁,加劇親子衝突。父母不妨練習縮短自己想傳達的指令,不僅可以清楚地讓青少年接受到指令,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碎念所帶來的煩躁感。
  • 技巧四(聽):給予孩子自我表達的機會。在與青少年工作的經驗裡,每當我問孩子,你有這樣的想法,你怎麼不跟溝通,孩子通常會跟我說:「說了也沒用,不如不要說」我總好奇地去詢問過去讓青少年挫敗且無奈的經驗。在很多時候,父母總因為生活的繁雜與忙碌,而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或迅速的幫孩子做決定(確實,我懂!!!時間有限、體力有限,實在很難停下來聽一些孩子讓你覺得很瞎的理由)。但回到阿德勒(Adler)心理學的概念,所有的行為都是有目的的,也就是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一定有他的理由跟原因,你可能因為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有限,而不想再多聽孩子奇怪荒誕的各式理由,但同時你也失去了與孩子連結的契機,你也斷絕了瞭解孩子的機會。漸漸地,你也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和孩子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大家小時候,應該都聽過大禹治水的故事,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才成功的治水。同樣的在親子關係中,我也常常聽到父母跟我抱怨:「老師,我已經管這麼嚴了!為什麼我家小孩還這樣?」請大家記得,青少年的創意絕對超乎大人的想像,所以防不勝防,與其不斷禁止或嚴厲管教青少年的各式行為,不如,花點時間,聽聽看孩子到底怎麼想的。更重要的是,在聽孩子表訴的過程,先別急著給予評價或責備,當你越能平靜的讓孩子把話說完,你越能理解孩子的想法。
當然,親子互動還有許多法寶,但可以現做到2停2聽,已經要給自己拍拍手了!
avatar-img
2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冬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家中有青少年的家長,應該不陌生小孩到了青春期後,回家就關在房間、整天掛在網路上、前一秒還有說有笑,下一秒像顆炸彈一樣,暴跳如雷……..。許多家長也知道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叛逆階段,一開始還會告訴自己稍微忍耐一下,但久了!開始覺得自己從小辛苦拉拔孩子長大,辛苦工作養家活口為何要忍氣吞聲,接下來的親子互動就
家中有青少年的家長,應該不陌生小孩到了青春期後,回家就關在房間、整天掛在網路上、前一秒還有說有笑,下一秒像顆炸彈一樣,暴跳如雷……..。許多家長也知道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叛逆階段,一開始還會告訴自己稍微忍耐一下,但久了!開始覺得自己從小辛苦拉拔孩子長大,辛苦工作養家活口為何要忍氣吞聲,接下來的親子互動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
Thumbnail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孩童情緒發展在華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了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以及溝通問題對於孩子健康的影響。文章指出情緒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並提供了一個10個月的線上練習課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
Thumbnail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孩童情緒發展在華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了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以及溝通問題對於孩子健康的影響。文章指出情緒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並提供了一個10個月的線上練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