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股災才是買股票的大好時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台股加權指數從最高點18619點到近期的最低點12810點已經跌掉了30%,距離十年線也僅剩一千多點,筆者認為是已經可以開始加碼的水位,說明如下:

一、股災是窮人的福音

眾所周知人類科技不斷進步、經濟也持續成長,然而股票代表的是持有公司的一部分,當公司獲利提升,股價也會跟著提高,如果都沒有發生股災,那麼隨著時間的推進,每間公司的股價都會成長到一般人沒有辦法買得起的地步,雖然看著已買入的股票下跌會讓人感受到痛苦,但也同時別忘了,這是讓我們加碼的大好機會。

二、以十年平均價格買進現在的股票

紫色線為台股十年線,最近被灌破在2011、2015、2020,指數之後便持續成長

紫色線為台股十年線,最近被灌破在2011、2015、2020,指數之後便持續成長

台股加權指數已經接近十年線的位子,現在進場的投資人幾乎等於和這十年來持續投入市場的平均成本相同,然而景氣有循環的特性,因應政策、科技發展、突發事件等呈現不同樣貌。

以十年的平均價格買進股票可以說是具有重大參考價值的指標,2000年、2008年、2011年、2015年、2020年都有接近10年或是灌破10年線,最近的三次確立了10年線是台股的低點,2020年灌破十年線後更是一路創新高到18619點,雖然不能夠保證歷史一定會重演,但10年線是台股的低點儼然成為市場的共識。

三、以指數型etf為進場的工具

在股價的下跌段筆者不建議進行風險太大的操作,應該要去槓桿甚至是以指數型etf來做為主要的標的,縱使我們相信加權指數十年線是市場共識的低點,但還是不能夠排除這次不一樣的可能性,且股市的崩盤通常也代表著經濟的放緩或是背後可能有更龐大的金融風暴,個別公司可能會有財務危機甚至是倒閉的情形。

而以指數型的etf以0050為例,追蹤「台灣50指數」持股內容為台灣前50大市值的公司,買進0050,就等於一次投資這 50 間公司,且持股內容每季調整,不用擔心單一公司倒閉,風險與波動遠比持有單一公司小,在熊市的當下可以用來當作試著抄底的工具,而在牛市持有可以享有市場持續成長的紅利。

四、持續投入的重要性

股票投資除了選擇一家好公司之外,最重要的事情是買進的成本要便宜,然而我們並不是神仙沒辦法預知股價的波動,沒有辦法知道什麼時候股價是「最」便宜的時候。

持續投入金錢透過買進時間點的不同將投資成本平滑化,以「定期定額」或是「定期不定額」的方式,不論單次買進時股價是高還是低,都會和其他次的買進成本平均,長久下來持有成本會相似於股價波動的平均線,在賣出時只要股價高於此平均線就不會有虧本的風險,而從十年線附近開始布局,相信市場終究會持續成長,便能以較低的成本慢慢買進,降低了持有時的情緒壓力,也能在賣出時享受更高的報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最棒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我最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9/11
圖片截自中央通訊社 其實對我來說,這件事比什麼美豬或是誰要選台北市長,都重要太多太多了 雖然這本來就是很難的事,但前幾年真的做的很爛很爛 所有的媒體、檢討個案的政治人物都很爛 明明就是整體制度、法律不夠完善,我們對這些社會案件給的關心跟資源都太少 卻每個人都在抓戰犯
Thumbnail
2020/09/11
圖片截自中央通訊社 其實對我來說,這件事比什麼美豬或是誰要選台北市長,都重要太多太多了 雖然這本來就是很難的事,但前幾年真的做的很爛很爛 所有的媒體、檢討個案的政治人物都很爛 明明就是整體制度、法律不夠完善,我們對這些社會案件給的關心跟資源都太少 卻每個人都在抓戰犯
Thumbnail
2020/09/05
此篇寫給理財小白,或是想了解股票的新手投資者 股市老手請跳過此篇 股票是個蠻容易被妖魔化的理財工具 常被不了解的人認為股票就是不好的東西,一不小心就會身敗名裂 今天想為它辯駁一下,想讓大家多了解股票這種理財方式。 首先,所有理財工具都是有風險的 當然風險有高低,要依照自己能夠承受的程度去選擇理財工具
2020/09/05
此篇寫給理財小白,或是想了解股票的新手投資者 股市老手請跳過此篇 股票是個蠻容易被妖魔化的理財工具 常被不了解的人認為股票就是不好的東西,一不小心就會身敗名裂 今天想為它辯駁一下,想讓大家多了解股票這種理財方式。 首先,所有理財工具都是有風險的 當然風險有高低,要依照自己能夠承受的程度去選擇理財工具
2020/09/05
前陣子的「精神病殺警案」,引起社會群眾的憤怒,筆者先敘明自身立場「法律需要大多數人民認同,當社會主流民意不認同此法律時,政府需要提出解釋說服民眾,或者盡速推動修法行程,避免降低民眾對於法律正當性之認同。」
Thumbnail
2020/09/05
前陣子的「精神病殺警案」,引起社會群眾的憤怒,筆者先敘明自身立場「法律需要大多數人民認同,當社會主流民意不認同此法律時,政府需要提出解釋說服民眾,或者盡速推動修法行程,避免降低民眾對於法律正當性之認同。」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