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西大學SF研究會的邀請下,筆者於2020年的「EVA中的人文與科技」討論會發表「末日之下的人生選擇─《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背叛與反抗」一文。這篇文章首先介紹《新世紀福音戰士》這一系列的作品在台灣造成的文化影響,接著討論貞本義行漫畫版中,哪一些角色屬於反抗者,哪一些角色屬於背叛者?文章在最後談論橫跨日本漫畫的一個表現主題,也就是「末日」。
2023年2月,《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在台灣上映。觀賞電影之後,筆者心中浮現三個念頭。首先,重新整理「EVA中的人文與科技」討論會發表的文章。其次,以討論會的文章為基礎,深入討論一些《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的議題。第三,記錄2020年討論會的回憶。當年大阪大學青野繁治教授對日本文化的講解,至今仍然帶給筆者深刻的印象。
※ 2020年「EVA中的人文與科技」討論會時,筆者簡報的封面。
背景圖片引用自:https://phonoteka.org/4302-fon-evangelion.html
談到這裡,暫且讓前言告一段落。以下為2020年「EVA中的人文與科技」討論會的發表文章。這一次整理文章時除了修改文句,讓內容讀起來更通暢以外,也加入了一些相關的補充資料。針對討論會當時表達不夠清楚的地方,也增加了足夠詳細的說明。然而文章的結構並無變化。希望上述的作法能夠一方面保存文章試圖表達的原始意義,同時也讓原始意義變得更清晰。
末日之下的人生選擇─《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反抗與背叛
十分感謝邀請。非常高興能夠參加這一次「新世紀福音戰士(EVA)中的人文與科技」討論會。坦白來說,在收到討論會主題的那一刻,我的腦海中還沒有浮現具體的想法。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想出今天打算與諸位分享的內容。當中或許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今天請諸位不吝指教。
《新世紀福音戰士》在台灣的播映衝擊
在構思內容的時候,我首先想到,《新世紀福音戰士》開始在台灣的電視頻道上出現,是1995年之後的事情。在那個時候,台灣已經設立了一些專門播映動畫的電視頻道。這些頻道會放映由動畫內容剪輯而成的歌曲影片(music video, MV)。首華卡通頻道曾經剪輯出「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残酷な天使のテーゼ)的歌曲影片,但是從末真正播出歌曲影片的本體,也就是《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第一代電視動畫版。
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的歌曲影片通常在晚上十點之後播出。晚上十點之後,就是深夜節目的時段。那麼為什麼會挑選在深夜節目的時段播放呢?對於當時的台灣社會來說,「纖細的美少女,倒在鮮血和繃帶之中」的畫面實在太刺激了,不適合讓小孩子觀看。因此剪輯了綾波零躺在病床上、被送到EVA初號機之前的畫面的歌曲影片,最好放在小孩子不容易看見的深夜時段播出。即使如此,不少一、二年級的小學生當年還是想辦法撐到晚上十點,試著看到這一部「傳說中的歌曲影片」。
※《新世紀福音戰士》1995年電視動畫版第一集中,碇真嗣發覺綁著繃帶的少女流出鮮血。這一幕對當時的小朋友和大人來說,充滿了震撼。
圖片引用自Reddit的討論「在系列作品之中有哪一些畫面重複的例子」(How many examples of repetition are there in the series)。請參考:https://www.reddit.com/r/evangelion/comments/5ed4ta/how_many_examples_of_repetition_are_there_in_the/?sort=old
另一方面,我想「纖細的美少女,倒在鮮血和繃帶之中」的畫面對於當時的大人來說也相當刺激。至少以電視頻道經營而言,如果遭到家長投訴,那麼可能面臨強烈的社會譴責,以及電視頻道倒閉的命運。從創作的角度來說,《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文字排版手法也引發衝擊。許多作者開始使用巨大的跨頁文字,或是連續一整頁不斷重複的文字,表現角色心中激烈的情感。後面一種文字表現方式,很容易讓大家想到《新世紀福音戰士》電視版中不斷說著:「不能逃避、不能逃避、不能逃避、不能逃避」的碇真嗣吧。
從1995年《新世紀福音戰士》電視動畫播出至今,已經過了25年。2015年的時候,「應該要上岸的使徒,到現在竟然還沒有上岸」,甚至還在台灣引發了話題。然而隨著25年過去,對於2020年的人們來說,有什麼理由繼續閱讀、繼續觀賞《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一系列作品呢?我對於思考上述問題十分感興趣。我認為這個問題涉及作品與人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也就是所謂的當代的互動。作品的藝術感,我認為一部分就來自與人們所處的時代產生共鳴。
※「使徒襲來」vs. 「使徒沒來」。原本會在2015年6月22日出現的「使徒」竟然沒出現。台灣的新聞新聞媒體特地報導。在PTT、巴哈姆特與臉書等網站上亦引發討論。
新聞網頁與右圖請參考: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post/10898
巴哈姆特與左圖請參考: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875105
貞本義行漫畫版與當代的共鳴
我想從貞本義行的漫畫版談起。目前由庵野秀明導演製作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尚未來到結局。說不定在最後一集電影當中,庵野導演會拿出什麼意想不到的東西,顛覆大家對《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理解。因此姑且不以新劇場版作為探討對象。選擇貞本義行漫畫版的另一個理由在於,它介於「沒說出故事明確結尾」的1995年電視動畫版,以及「說出故事明確結尾」的舊劇場版之間。簡單來說,貞本義行的漫畫版講述了一則完整的故事。
接著,我想談一下分析工具。我認為「角色」在虛構作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換言之,人們以角色為中介,探尋作品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連結。對於連結的探尋,又會進一步形成人們心中所謂「作品的意義」、「作品的價值」,以及前一節本文提到的「繼續觀賞一部作品的理由」。本文將以貞本義行漫畫版中的角色作為分析對象。
再者,本文分析角色時導入兩種角色的「理想型」(ideal type)。理想型也是一種分析工具。在實際的作品當中,角色的社會與心理構成千變萬化。當人們斷言「這個角色是一名復仇鬼」、「那個角色是一名聖母」時,往往會陷入忽視角色其它特色,或是過份放大某一部份特色的盲點。由此可見在實際的作品當中,角色的構成十分複雜,不可輕易一概而論。理想型作為一種分析工具,恰好與實際作品中的角色相反。理想型強調純粹,並且透過對純粹的強調分析作品角色。比如在理想型當中,「勇者型角色」意味著不畏困難、總是向前挑戰的精神。另一方面,「膽小鬼型角色」意味著一遇到困難就想逃避、總是擔心害怕。實際作品中的角色並不可能如此純粹。談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想到一開始想要當一名膽小鬼逃避,但最後唸著咒文似的「不能逃避」、搭上EVA初號機成為勇者的碇真嗣。
※ 與作為分析工具的「角色理想型」相比,在實際的文學與藝術作品中,角色的構成更為複雜。一開始不想駕駛EVA的真嗣,也有下定決心的時刻。
左圖引用自貞本義行漫畫版第3集166頁,右圖引用自《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
「反抗者」與「背叛者」
在本文當中,筆者想透過設立「反抗者」與「背叛者」兩種角色的理想型,來分析貞本義行漫畫版的角色。筆者打算做的事情並不複雜,也就是透過理想型分類角色,看哪一些角色屬於「反抗者」,哪一些角色屬於「反抗者」?也許分類的結果會十分令人驚訝。
在動手分類之前,筆者必須談一談「反抗者」與「背叛者」兩種角色理想型的定義。所謂的價值,是一種關於人應該如何活著的堅定想法。用簡單一點的話來說,就是對於人的理想。在角色的理想型當中,「反抗者」為了確認心中的價值是否正確,或是為了捍衛心中認為正確的價值,與外界的人、事、物搏鬥。另一方面,「背叛者」則是心中沒有任何想要確認、想要捍謂的價值,或是認為正確的價值。背叛者甚至質疑,根本沒有所謂正確的價值。換句話說,正確的價值只不過是虛幻的泡影,或只是欺騙人們的謊言。背叛者由心中沒有任何價值,因此能夠輕易把人、事、物,甚至自己當成工具使用。
從以上兩種角色的理想型看來,碇真嗣雖然曾經不聽葛城美里的勸告、忤逆NERV的命令,但是在他的行為背後,經常能見到心中價值的蛛絲馬跡。違抗命令不再駕駛EVA,是因為意識到EVA可能會殺害身邊認識的人與無辜的人。不聽老爸碇源堂的話,是因為碇源堂這一名老爸從來都不聽他說話,是一名家庭當中的失格老爸。在碇真嗣的行為中經常能見到角色心中想要保護、想要確認的價值。因此碇真嗣屬於本文所謂的「反抗者」。
與碇真嗣相對,老爸碇源堂屬於本文角色理想型分類中的「背叛者」。碇源堂的行為以「復活妻子碇唯」為中心。然而在妻子復活之後,人應該如何活著的想法就隨之消滅。以這一點來說,筆者認為復活妻子實在稱不上一種對於人的理想,即一種價值。與價值相比,復活死亡的妻子屬於一種欲望。在欲望的驅使下,碇源堂經常利用各種人、事、物,並且輕易加以拋棄。除此之外,筆者認為碇源堂在赤木律子開槍之前的那一段停頓,也是碇源堂一開始心中就不懷抱任何價值的表現(漫畫版第13集,2012,119-122)。由於突然遭到作為莉莉絲分身的綾波零拒絕,欲望在即將實現的時刻慘遭破滅。一直在欲望引導之下活著的碇源堂,反而在那一瞬間之中不曉得接著要做什麼事情才好。這一瞬間的思考停頓,正好給了先前中槍倒地的赤木律子開槍反擊的機會。
※ 欲望突然破滅時陷入停頓的碇源堂,以及赤木律子反擊的瞬間。
圖片引用自貞本義行漫畫版,第119、121頁。
科技與末日
在貞本義行的漫畫版中,幫助作者表現劇情的道具是科技,演出故事的舞台是一個接近末日的世界。首先來談一談科技。
在前一節當中,本文以「反抗者」與「背叛者」的理想型探討角色。那麼屬於反抗者理想型,以及屬於背叛者理想型的角色,又會如何使用科技呢?他們能夠獲得各自期盼的結果嗎?筆者認為,反抗者理想型的角色在運用科技時,並不容易遭到科技強大的力量吞噬。碇真嗣駕駛EVA作戰,但不會想到駕駛EVA去征服世界。在漫畫版(7集,2006,174)中,碇真嗣因為跟EVA的同步率達到400%,徹底化成了LCL。也就是說,碇真嗣被EVA這個強大科技的具體化表現吞噬了。然而在下一集(漫畫版第8集,2005,63-72),碇真嗣卻因此瞭解了心中的想法,再度以人類的姿態歸還。
與反抗者相比,背叛者理想型角色容易遭到科技強大的力量吞噬。NERV利用科技復原「亞當」(漫畫版第4集,1998,42-43),亞當又遭到碇源堂吞噬(漫畫版第11集,2007,27-28)。碇源堂乍看之下主宰了科技,讓科技為了自己的欲望服務。即使如此,碇源堂最後卻死於科技對人的反抗之中。作為莉莉絲分身的綾波零,同樣屬於科技的產物,竟然在吸收碇源堂手中的亞當後說出「我想要的,不是這隻手」這句話,接著轉身回歸身後的莉莉絲。「人類補完計劃」也隨之朝不同的方向前進,偏離了碇源堂想要達到的結果(漫畫版第13集,2012,92-93)。作為背叛者理想型角色之一,碇源堂以為支配了科技,卻反而在科技的反抗中倒下。
※ 碇源堂吞下由人類的科技復活的亞當,最後卻遭到科技的反抗。圖片引用自貞本義行漫畫版第4、第13集。詳細頁數範圍請參考前文。
最後來談一談「末日」。無論是貞本義行的漫畫,或是1995年的電視動畫,乃至目前尚未結局的新劇場版,《新世紀福音戰士》當中的末日世界並非一片荒蕪。人們在經歷過第二次衝擊的「末日後」世界中,還保持著一定的日常生活。我認為這一點在所謂的「末日/ 後末日幻想」(Apocalyptic/ Post-apocalypic fiction)的主題當中十分值得注意。為什麼在末日之後還必須保持日常生活呢?這樣一種強調日常生活的後末日幻想,讓筆者想到一年一本游擊編輯組當中的一篇作品。在「
縱使到了世界末日,也要外送手搖茶」這篇作品提到,生活在末日後世界的人們,仍然對珍珠奶茶依然有著強烈的渴望。甚至因此發展出「買珍珠奶茶,就送子彈」的外送行業。如果以1990年代日本的科幻作品來說,《銃夢》與《青之六號》同樣也以末日後的世界作為舞台。不曉得對於1990年代日本的創作者來說,末日後的世界有何魅力呢?
結語
從1995年上映至今,《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作品已經度過25年的時光。相信未來還會持續下去。從我們今日2020年的角度看,《新世紀福音戰士》系列的作品仍然值得閱讀與觀賞。故事當中的角色,以及科技、末日後世界等議題,依舊充滿吸引力。我認為《新世紀福音戰士》當中,人與科技的互動十分重要。今天宇野鳴記先生討論的「屋島作戰」,就是一則明顯的例子。對抗「使徒」用的陽電子砲,需要依靠EVA駕駛員的操作才能瞄準。啟動陽電子砲的電力,則是動用整個社會的力量,從日本各地集中而來。在人與科技的互動中,人們也必須思考心中懷抱的價值。現今的世界當中,科技的變化迅速。環境連帶也出現驚人的改變。希望諸位在未來面對科技時,能夠做出不會讓自己後悔的選擇。
初稿發表於2020年9月13日
關西大學SF研究會,「EVA中的人文與科技」討論會
後記
非常感謝
關西大學SF研究會的邀請。當天青野繁治教授、宇野鳴記先生的發表都十分有趣。線上討論的情況也相當熱烈。對《新世紀福音戰士》感興趣的日本,以及在日華人留學生提出了不少精彩的見解,並且協助中文與日文的翻譯。在此特別感謝細心聯絡的楊靈琳女士。
※ 關西大學SF研究會的Twitter頁面,歡迎大家參考。
網址:https://twitter.com/KUSF_of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