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謝罪外交,軟硬韓國

    amp-img-attr

     

    黃:中國與韓國締結外交關係是在1992年。這是我從台灣派駐韓國首爾七年的特派員那邊聽來的。

    當時的韓國,因為中國在韓戰中支持北朝鮮並殘殺韓國人、蹂躪朝鮮半島,所以韓國與中國在締結外交關係時,韓國的主流輿論以為中國會像日本一樣向韓國謝罪。因此,韓國輿論方面本想以建立外交關係的前提向中國駐韓大使要求中國道歉,而擺出了強硬的外交姿態

    在這情形下,中國駐韓國的新任大使履新,被記者包圍。記者問:「你會代表中國政府向韓國道歉嗎?」對此,這位中國駐韓大使一怒回覆:「所謂的道歉之事一概免談。今後也別想!」以此為結論,吵嚷要中國道歉的韓國輿論立刻趨於平靜

    若日本外交官也有這類氣魄,對韓國說「道歉之事至此為止!」會怎樣呢?韓國人遇到中國,輿論的道歉主張立即消聲匿跡,但對日本的話,韓國人會包圍日本大使館並高唱「滾出韓國去!」吧。不,不僅如此,還會引發重大外交風波吧。

     

    吳:當然會這樣。就竹島問題為例,2005年日本駐韓大使高野提到「竹島是日本領土」,就引起軒然大波。

    但是,韓國對於中國應為韓戰而道歉的主張,卻軟趴趴。只藉著新聞的一角說說而已。韓國政府並未一開始就對中國大使強硬,只在媒體上說說而已,韓國政府是靜悄悄的。韓國政府從一開始就不想對中國強硬才是本意吧!

    國家與國家的關係就是外交關係,這是政治的議題。文化議題則是另外一個層次。經濟議題也是一樣。經濟議題不應與文化議題混淆。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雖然說是不可以混淆,但中國與韓國從一開始就混淆兩者,無法純粹就政治論政治。其原因是政治無法純然獨立,背後由文化意識型態所支撐著。日本與中韓的外交議題,實際上絕大多數是文化議題

    民族國家間的關係。雖然應該是政治性的外交關係,但伴隨著經濟的國際化,全球化產生政經分離的狀況之下,經濟在某種程度超越了政治上的國家。就日中韓看也是這樣。因此,近年來有人稱所謂「文明衝突」不尋常現象惠逐漸浮出。確實,文化是國際關係上的重大問題。日韓中三者未來將充滿著嚴厲的考驗。

    翻譯自:黃文雄、吳善花、石平著,《売国奴~中韓は反日を国是とするのか》ビジネス社pp.233-236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真如/神性/梵,是單純存在,故無內容、不變動;無形性,故遍時空;先驗,故僅存概念中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