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這種情勢(IT產業利益),雖只是整體台灣利益的一小部份,但台灣派政黨不應直接接觸,只能眼睜睜看國民黨「獨家代理」嗎?有沒想過「再度執政」時該怎辦呢?
「中國+台灣」固然爽到爆(也是國民黨執政的本錢),一旦「中國-台灣」就會任人宰割(也是民進黨再度執政的障礙)。中國與台灣,有時+、有時-,為此,至少總要全盤檢討一下吧!
中台聯手追擊 韓企將如何應對 ■朝鮮日報(2009.05.30)
「兩岸融為一體進行追擊的局面非常可怕。」
29日記者見到韓國國內屈指可數的IT(信息技術)企業幹部,他說出了上述一番話。因為,在IT領域一直保持全球強者地位的韓國企業最近在中國大陸出現的「中台」 (Chaiwan,China和Taiwan的合成詞)企業的攻勢下,連連告負。
韓國企業領導世界市場的招牌產品就是液晶顯示器(LCD)面板。去年第一季度(1至3月)韓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占有率達46.2%,該數字同位居第二、第三的台灣(35%)和中國大陸(13%)之和相差無幾,但是,今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至29.7%,降至第二位。升至第一位的台灣企業占有率達56.5%,差距擴大到近兩倍。
一位有關人士表示:「海信等中國八大電視機製造商一致將韓國產面板換成奇美(CMO)等台灣企業生產的產品。韓國遭受了兩岸『IT國共合作』的直接衝擊。」實際上,台灣奇美今年第一季度向中國大陸電視機製造企業提供的LCD面板達228萬個,和一年前相比激增至五倍以上。液晶電視的銷售情況也是如此。三星電子雖然是世界第一大電視機製造商,但今年第一季度卻在中國市場排名降至第九位。相反,中國大陸企業海信在同期售出94萬台液晶電視,銷量和銷售額均居首位。第二到第四位也被創維、TCL、康佳等中國企業包攬。
據分析,在中國當地企業的低價攻勢以及兩岸關係飛速發展引發的「Buy China(購買中國大陸及台灣產品)」熱潮的夾擊下,韓國企業敗退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今年年初開始,中國政府為刺激內需開始實行「家電下鄉(農村地區居民購買家電產品時提供13%補助的制度)」政策,由於該政策將補助金支付對象限定為低價產品,因此只有中國大陸和台灣企業享受到反射利益。
兩岸構建「經濟聯合戰線」產生的影響在證券市場上也有所體現。進入本月以來,截至28日,台灣加權指數暴漲15%,而韓國KOSPI指數只上漲1.68%。專家分析說:「雙方總市值相差無幾,而且同樣都是IT比重較高,但股市行情卻截然不同,對此,比起經濟基礎,外部因素的影響更大。」也就是說,和因北韓風險而停滯不前的韓國不同,台灣隨着同中國大陸之間關係的好轉,正作為潛力市場備受青睞。
問題在於,兩岸之間的「經濟蜜月」關係將會進一步發展。新華社報導說,大陸商務部將於本月31日在分裂60年後首次向台灣派遣大規模商品採購團,以此為開端在今年9月份之前繼續向台灣派遣7至9次採購團,購買價值100億美元的台灣產品。採購團將輾轉於台灣主要城市,介紹如何利用「家電下鄉」政策等大陸內需擴大政策。台灣對此給予積極回應,將允許大陸資本在台灣手機、汽車、酒店、港口等101個領域進行投資。本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台灣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舉行會談時一致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進行相當於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談判。
這樣一來,不能排除台灣企業在躍升為世界最大市場的中國大陸連連告捷,進一步撇開韓國企業的可能性。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再隔岸觀火,對兩岸之間的經濟蜜月關係袖手旁觀。
http://ch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09/05/30/2009053000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