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內蒙遊記12─大召寺、塞上老街

大召寺在呼和浩特舊城南部,距我們住的賓悅大酒店約僅6公里,抵達廟前廣場,就覺得這個地區十分「老味」,雖然也有些新工事在進行。
大召,蒙語叫伊克召,意為大廟,最初於明萬曆8年(1580)由土默特蒙古部主阿拉坦汗在朝廷支持下建成,是呼市最古老的喇嘛廟,當時賜名弘慈寺,1640年大清皇太極重修後改為無量寺,沿用至今,因為佛堂中供奉了一尊由達賴三世開光高2.55米的銀佛,俗稱銀佛寺。
像這樣一座歷史悠久、見證四朝的大廟,至今仍香火鼎盛自有其因緣際會。它的第一次大危機在崇禎5年(1632),後金皇太極攻克呼和浩特(明朝時叫歸化)下令焚城,但為安撫人心,聰明的宣布:「歸化城格根汗廟(即大召)理宜虔奉,毋許拆毀!」更於1640年下令重修和擴建。在戰亂中因微妙的政治因素而免去兵燹之禍,到了理應承平的「共和國」時期,文化大革命掀起的「破四舊」打砸狂潮讓它再次面臨毀滅威脅,這次護持它的卻是軍隊。「大召寺還保存得好,因為那時有駐軍,紅衛兵不敢來,而軍人大多出自農村,很尊敬佛殿,不會去破壞。」W君說。如今中共政府設大召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斥巨資進行大規模修繕,更整頓、拆除了週邊危舊民宅與商攤,開放參觀、坐地收錢,每張門票35元。
【大召寺前的起造人阿拉坦汗的巨大銅像】
【大召寺山門,匾曰「無量寺」,為清皇太極賜名,沿用至今。】
【大召寺天王殿,其前神獸被花花綠綠的祈福布弄到首尾俱不見了。】
【大召寺菩提過殿】
【菩提過殿裡的象、獅、牛雕像,此處尚不禁拍照。】
【大召寺大殿,為佛殿、經堂的結合,內中文物豐富,銀佛、龍雕通天柱、達賴喇嘛三、四世雕像存焉,但禁止拍照。】
【大殿旁之配殿】
【大殿西側的乃春廟,旁立象、獅、牛銅雕。】
【近看乃春廟旁象、獅、牛銅雕,可與菩提過殿裡的相互參照。】
如果要請導覽,一場50元,不過不必了,因為我們很快就搭上了「便車」,跟在一團請了個女解說員的遊客後面,不久,發現一位氣質很好的年輕女孩也默默追隨,並不時勤做筆記,交際專家姊夫很快就和她攀談起來,原來她正就讀於蒙古師範大學,因為對廟的歷史深感興趣,有時間就過來,而且經過一番體察,專「捧」這位女導覽的場,說她非常專業,瞭解深入,任何有關問題都能詳盡解答。「妳還問她問題喔?」「喔!不!没付錢,不好意思問,都聽別人問的。」這是她必須一來再來的原因。
【姊夫正與蒙古師範大學的氣質女學生哈啦,左下側為W君。】
【大召寺外西側的釋迦八塔】
大召寺的宗教文物極為豐富,以銀佛、龍雕、壁畫最出名,號稱大召三絕,其他還有明宣德爐、康熙皇帝用過的龍鳳孔雀傘、8座珍珠八寶宮燈及萬歲龍牌,乾隆皇帝御賜的鎏金財神,明、清兩代唐卡以及各種法器、面具等,不過殿內禁止照像,即使想偷拍,女導覽「嚴厲」的眼神讓我覺得還是守規矩比較好。
出了大召,當然要去充滿古意的塞上老街瞧瞧,它應為古召城存留至今的「明清餘韻」,那些青磚灰瓦、飛簷斗拱,已成影視導演現成的取景地,而尚存的營生以歷朝古玩、字畫、玉器及蒙古族皮畫、銅具等手工藝品為主,但我對這些號稱的古物等等,總缺乏信任感,所以看看可也,倒是偶逢時髦女郎來逛古街,其時空的錯愕頗引起幾些「快意」。
【往塞上老街去嘍】
【在老街的活動皮貨個體戶,真的還能賣嗎?】
【塞上老街牌坊的背面,榜曰:「明清餘韻」,的確是那個味道。】
【偶逢時髦女郎來逛古街,其時空的錯愕頗引起幾些「快意」。】
【穿橘色反光衣的老頭踩著「环卫清洁车」,嘖!嘖!這樣也行啊?】
【老街中頗多「不可移動文物」】
【「爱社会主义」,會不會有些煞風景?】
【來吧!在明清餘韻留個現代女性的影像。】
離開明清一條街,妻說賓悅大酒店的枕頭超好睡,探得係以蕎麥殼填充,便問W君何處可得?他遂引我們到舊城的所謂布藝街,巡訪到一家毫不起眼的老店,以惠而不費的價格買了幾斤老蕎麥殼,回台灣請精於有的没的大姊或三姊做幾個枕頭套,冀望從此可「高枕無憂」矣!
【在呼市舊城區的「美家布艺」買老蕎麥殼,頗具人情味的老店,買得很高興。】
【提著老蕎麥殼的姊夫:「像不像『一代神偷』?】
結束此日的參訪,我們的「地陪」由TGC的G董接手,於盛武肥牛海鮮豆撈旗鑑店進行「交接」,這一頓涮牛肉大餐自是吃得「腦滿腸肥」,只是場面稍顯嚴肅,没能盡興拍照留下全紀錄而有小憾焉。
【在盛武肥牛等主人到場,餐廳還奉上西瓜。右下圖的配料十分精采。】
【涮牛肉大餐,吃素的妻當然另有安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