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三個女人道不同不相為謀,爸爸踽踽獨行,藝術街不長,很快的,走出舖著石磚的區域,雖然還有零落幾間個性商舖,但已是強弩之末,明顯幽暗下來。抱著姑且一探的心理西進,忽見左手邊有間舊書攤模樣的店家,臨街一面全是玻璃,透出的燈光顯示著燈具已頗老舊,裡頭有幾排書架,東南角的一堵牆上貼著的,似乎是布拉姆斯的畫像,有書、有音樂家,當然立刻將爸爸吸引了去。
走近門口,楣邊掛著塊字跡漫漶的小招牌,仔細一看,竟是苦尋已久的:明目書局,好個「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去年十月下旬,還專程來找,但方向判斷錯誤,以為它會坐落在緊鄰東海大學的東園巷,那兒繁華得多,怎沒想到依它的「個性」,理應「結盧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呢?
推門而入,內心難掩宿願得償的喜悅,但它與想像中不太一樣,空間頗侷促,沒經過刻意佈置,與其說是書局,不如說是某學者的書房,書架不多,除了東、南壁兩座較大,另有不到成人高的四、五座,散布桌邊牆角,傳說中標榜的印度、德國哲學原文書幾乎沒有,卻以大陸簡體字書為主,好玩的是地上放個箱子、舖張墊紙,也擺了成排成排的書,倒和乍見它時的「舊書攤」印象相符。海峽彼岸在經過二十餘年的改革開放以後,出版品頗具百花齊放的氣象,尤其翻譯方面,深度、廣度乃至新鮮度,都不是台灣可比的,因此也很耐得精挑細選。
爸爸之外,只有一個客人,頭髮花白,氣味優雅,像個老教授,顯然識途老馬,這種書店,本不迎合大眾口味,靠的是同好口碑;店員是兩名文靜的小姐,一個忙著整理書架、一個低頭抄寫目錄,剛才遠遠望見以為布拉姆斯的像,原來是馬克思,作用不言自明,音樂倒有,國產的雅瑟擴大機,仔細聽:「…帕帕基諾…」,是莫札特的魔笛,後來夜之后優美高亢的詠嘆調使爸爸分神聆賞,音量開得小小的,群書環繞中聽來,別具一番幽長韻味。
「終於被你找到了嗄!明目書局!」媽媽忽然闖進來:「…身上還有沒有錢?」原來奶奶沒帶,二叔叔又走了,婆媳三人的荷包可說沒有半毛錢。將霹靂袋中僅有的九百元交給她,便只好斷了買書的念頭,所幸好書買不完,也無需急著買,況且買慣舊書,更不會衝動得不問價錢。這裡的大陸書照訂價乘七,是所知最便宜的了,記得以前晶華書局十二倍,光華商場十倍。店方還有一項特別的服務,爸爸看到南邊書架西側,許多書一落落的用橡皮圈套著,每落夾有一張紙條,架上又貼著「留書辦法」,規定需留下姓名、電話並以一個月為限云云,便問小姐怎麼回事?「看中的書如果現在還不想買,可以保留,回去再考慮考慮!」真貼心啊!那麼一時阮囊羞澀的,自然也不用愁嘍!
90.10.21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