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婚禮的習俗﹙上﹚

    珣的社會科作業,要蒐集有關婚禮的資料。爸媽結婚十幾年,當初的各種程序,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何況,大部份都由長輩一手包辦,而長輩所依據的,也是「眾說紛云」,根本沒有統一的標準可遵循。
    一月九號,是個黃道吉日,我們家有四張喜帖,最重要的是新竹表姑姑娶媳婦,爸爸開車載爺爺、奶奶去參加,剛好利用這個機會「複習」一番,表姑丈又委託爸爸全程攝影,任務雖然辛苦,卻也便於做最深入、細微的觀察。回家後,爸爸上網查詢了一些婚禮的資訊,將「理論」與實際做個比對,給珣參考。
    花與汽球:一早,花店派人送來插好的花與粉紅色心形汽球,花擺在客廳,汽球則綁在院子步道兩旁,看來喜氣洋洋,這是現代的新「習俗」,可能學自西方。
    麻糬:表舅公自己做了許多麻糬,一些親戚太太們,將它分成一小團一小團,盛在淺方盤中,灑上花生粉,準備招待賓客,這好像是客家地區的習慣,爸爸結婚時沒有,但三叔叔就有,因為三嬸嬸是客家人。
    祭祖:新郎出門迎娶前,先祭告祖先,在神明廳進行。
    迎親:新娘前一天住進湮波飯店,在科學園區附近,離新郎家只有十分鐘車程,時間好控制,也較不勞累,但不是所有的新娘都會同意這樣。我們大約十一點出發,共六輛車,車數是有學問的,據說以六的倍數最好。每輛車都「戴」了「頭花」,大禮車尤其隆重,從頭到尾披掛綵帶,車前還有一對小新人布偶的花圈。上車前,表姑丈發給每位司機一個紅包。負責攝影的爸爸和表舅坐在前導車,他的工作是照相與一路燃放鞭炮。
    請新郎:禮車到達飯店,新郎在伴郎陪同下,前往新娘住房,這時女家到處呼喚,原來在找一個小男孩,他穿著小西裝、打蝴蝶結,要負責端茶盤請新郎的,但他似乎不進入狀況,閃閃躲躲的,差點連紅包都拿不到。
    89.1.1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