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開發金不發股利事件的反思

身為存股一族的喬飛,對於每年股利的配發是很看重的。由於我經歷了2008金融海嘯,看過金融股在那段時間發不出股利,所以我一開始不存金融股的。
可是金融股在景氣好的時候,發出的股利股息是很可觀的,所以我也錯失了一段資產的高成長期。不過後來我在2019年大舉買入股票,所以在近幾年也有得到一些金融股的好處。
來看看對帳單,我的金融股絕大部分都是2019年中除息前,台股10500點的時候建立的,所以可以看出我的持有成本都相對低。
開發金因為發不出股利,股價下跌,我當然看一下我的持股成本,帳面獲利38.43%,感覺距離賠錢還有一段,感覺放心不少。
可是事情是這樣看待的嗎?
來看看如果同樣時間,我在2019那時候買進0050,放到現在會是怎樣的結果?今天來做個統計。
答案就是,如果我的股票,帳面的報酬率低於68%,那我當初應該全部買0050就好了,甚麼金融股啥的不用那麼忙了,買指數就好了。
來看看我的持股有哪些高於68%。
答案是,台新金、文曄、合庫金。
雖然對帳單都是紅通通一片都賺錢,可是其實我是少賺了。忙了一大圈其實輸給了指數。
同期我還有買了00692,作為實驗,可以從對帳單看出00692帳面也有46%的績效。這46%的績效,彰銀、開發金、國票金、第一金、上海商銀,是輸給00692的。
接觸了指數投資,再把自己的績效和一些指標性的指數比較之後,就可以得到自己主動選股的績效,是否優於大盤指數。我不否認有些人天賦異稟,每年都能打贏大盤,有著和股神巴菲特相同的能力。
別人怎樣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並沒有。
既然實驗的結果顯示我的投資能力低於大盤表現,所以今後也不用堅持我自己的方法了。如果我們投資是賺取一籃子股票的綜合績效,那我自己組的喬飛0060ETF績效明顯落後大盤。
你呢?你還在堅持你的自組ETF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喜歡從生活中學習、體驗各種事物並記錄下來我的心得和感想,有點像是寫日記。 隨著年紀的增長、體驗各種人生的歷練之後,我會回去追蹤並更新我當年寫的文章。看著過去的自己,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喬飛的生活日誌最早於2007年在新浪網建立,歷經過多次blog的搬家,最後2019年落腳於VOCUS。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