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個投資組合的績效,最好至少涵蓋一次的大漲與大跌。」雖然已記不清在何時何地閱讀到這句話,但這條衡量績效的原則卻深烙我心,也讓我好奇時間是如何在近期台股相對動盪不安的時期作出投資決策與檢討。 在這段價格波動大的時期,投資人對於各種資訊的敏感度被大幅提高,在沒來由的各種兵推下聽到經濟將如何衰退,股市將如何形成斷崖般墜落,便如同世界末日般的出售手中的資產,深怕手上的資產未來將變得一文不值。而後來的哪些產業將組成組成國家隊、國安基金將介入支撐,又或者看到各種航海王、航空王、地藏王等等,便巴不得壓身家,甚至貸款開槓桿也要追求那一根根紅紅的K棒,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這段經歷搭配著時間的四月投資備忘錄著實有趣,所謂當局者迷,身處在市場中的芸芸眾生心情的確很難不跟著每天攻占新聞頭條的台股指數一起上上下下,不管是深怕股票變成壁紙而快速出脫、Fear of Missing out所以著急的聽著老師報哪檔股票不能錯過,或是等著那從來沒等到的預期最低點。所以我很喜歡文章中的這段話「回歸“價值“信仰來找到讓人安心之所在」,當以長期的角度來釐清公司的價值,會發現市場價格只不過是道路上時而放晴、時而暴雨的天氣。若是非結構性的短期衝擊,將難以撼動如同公司文化、商業前景、產業趨勢、公司核心技術等,這些公司具長期性的特質或優勢。 我也特別咀嚼了「長期投資並非長期持股」這項概念,認為投資與否取決於安全邊際,安全邊際的放大或縮小並沒有固定的時間,而是取決於市場映照出公司內涵價值的速度,雖然無從得知確切時間點,但古往今來,市場多半會給好公司一個公道,我認為安全邊際正是「避免犯下愚蠢的錯誤」及「風險是本金永久的損失」最直接有效的決策依據,能透過該依據在更便宜時持有,抑或是邊際緊縮甚至消失時退出。我認為具體實踐可依據安全邊際的大小,以及搭配對於資訊來源的把握程度調控是否更換標的資產,及配置的資產部位比重。 浪漫的說,我認為價值投資者肩負著使命,便是維持好公司的存續,及穩定好公司的市場價格,維持與穩定的過程也是在與想做"投資"的群眾持續溝通「應當回歸投資的本質,持有公司股權意味著:投資一家公司、投資一個團隊及投資一個商業前景」,正如賢達所云,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奔跑。 本次參加夏令營有幾個我想達成的目標:一是重新檢視自身對於投資理財的觀念,我非常認同投資觀念與價值觀密不可分,故想透過賢達分享、結交同好並交流,彼此砥礪磨練mindset;二是閱讀財報的技巧及說故事的能力,因為目前在銀行業,現在看財報的方向較多以債權人角度出發,想從股權投資人角度出發,刺激自己對於財報的理解;三是瞭解參加法說及與IR體系溝通、提問的狀況及技巧;四是藉由觀摩,實際感受時間為何透過心智圖做研究,又想透過群體決策做到哪些事。衷心盼望能夠參與本次夏令營活動,也期待能與各位業界賢達、前輩、同好們一同相聚。
另外是補充了對價格與價值想法:
- 價格(price)-將所有資訊(含雜訊)快速地以系統一(system 1)做處理,意味著能讓價格交易者能有快速獲利的機會,卻也隱含獲利是因為雜訊的可能,進而無從得知是因為正確判斷哪些資訊而做對了,反之亦然。
- 價值(value)-以系統二(system 2)對資訊加以過濾,並判斷哪些"可能"是雜訊,接著開始計算的公司的內涵價值,這意味著必須花費較長的時間做判斷及決策,卻也隱含著每個判斷與決策的背後都有著邏輯與脈絡,進而了解自己為什麼能做的對,反之亦然。
- 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公司內涵價值與價格的距離,便是以長期投資的角度比對當下的市場價格,藉此將"相對較貴"(邊際小)的資產轉換為"相對便宜"(邊際大)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