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014】《一本書讀懂經濟學》:經濟學就是對人性的研究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們需要懂經濟學嗎?我想除了是學經濟本科,或是特別對這部分有研究的人,一般來講,多數人應該跟我差不多,總覺得這個議題離我很遠。不過我又想,雖然我不懂經濟學,但我們肯定都已經生活在經濟學之中,就像我們活在各個理論之中一樣,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是否代表,其實我們已經懂了一部份的經濟學了,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我覺得很有可能。

作者是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艾德·康威,他在開頭說明,經濟學不可告人的祕密就是——它根本不複雜。經濟學是對人性的研究,因此經濟學的觀念往往只是常識,又何來複雜可言?

本書將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分成單元,全書總共分為六部,每個部份有各自的討論主題。每一章單元獨立,可以從頭看,也可以挑自己喜歡的章節優先看,簡單好讀,非常適合剛入門經濟學的讀者閱讀。

第一部 「基本觀念」,對入門經濟學做了一個入門的介紹,為後續的概念鋪路,建議初次接觸的朋友們,不要跳過這一部。第二部 「經濟學思潮」 ,討論各種主義與學派。第三部 「經濟如何運行」 ,在談經濟學的運作。第四部 「金融與市場」,討論市場上的金融商品,與交易行為和其產生的變化與影響。第五部 「經濟議題」 ,要談論本章的各種經濟議題,其實可以溯因到基本概念,所以說第一部很重要。第六部 「各種主題的經濟學」,討論經濟學的發展,從以前經久不衰的概念,到近代新形成、或尚在發展的主題。

以下我針對第四部 「金融與市場」當中的「景氣循環」做一些摘錄,我想這是很多朋友,包含我都比較好奇的部分,對於有在投資的朋友,了解這個部分也很有幫助,至於其他的幾部,無法一一收入到心得當中,畢竟全書50個要點,很難全部塞進來,有興趣的朋友請務必找書來讀。


景氣為何會循環?

繁榮與蕭條是免不了的。

理論上,應該有國家可以永遠保持經濟活動的最佳水準,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會充分就業;一個經濟體中的所有生產因素都可能發揮最佳產能。因此,通膨沒有必要上升,經濟可按穩定速度成長。

然而現實上這種狀態從沒出現過。真實的歷史是,景氣有著各種各樣的循環。其間當然有人想找出其中規律,但都失敗告終。


為了瞭解經濟週期,政府會聘請一群經濟學家來試圖診斷與預測。這一直是經濟學家們頭痛的問題,他們要持續不間斷地估計,經濟事件從甚麼時候開始?會到甚麼時候?幾年?還是幾十年?週期的長度可能差很大,而且,即便知道了明確的事件起始時間,也不太表能夠精準預測結束時間。究竟能不能預測?也許有機會,可以知道的事實就是,預計的經濟週期,常常的破壞經濟學家用來預測經濟發展的模型。


關於景氣循環的解釋眾多,但目前最有說服力的說法就是:人性。可以在下面做個盤點。


1. 人類的情緒化,很容易快速地在樂觀與悲觀間切換。

2. 銀行的利率變化會加速或減緩經濟成長及通膨和失業的連鎖反應。

3. 當公司成長強勁時,公司會囤積庫存,認為榮景會持續,然後在經濟緊縮時,用盡庫存。

4. 人類遺忘上一次的泡破教訓。

5. 政界人士允許讓利潤飆升、房價上漲,製造高就業率使民眾產生「感覺良好」來累積政治之本。

6. 意外事件。不過這些意外事件也是人為的,例如:07年信貸危機、08年油價暴跌、20年新冠肺炎。


Photo by:Anna Nekrashevich

Photo by:Anna Nekrashevich


從繁榮到蕭條,五階段循環

市場保持非理性的時間,可能比你保持償債能力的時間還長。

不論是企業、個人、經商或投資,必須要有資金才行,也就是說,要帶動經濟成長,仰賴金融市場做支持是必要的。帶錢容易從銀行搬出來的時候,交易會變的熱絡,進而為人們創造財富;當取錢不易時,人們不願意再把錢拿出來,更願意守住每一分錢的時候,將會導致通貨緊縮甚至經濟蕭條。所以說,如果你想懂的怎麼用錢,了解經濟如何循環、為何循環是很重要的。


以下為金融市場從繁榮到蕭條(人性從貪婪轉成恐懼)會經歷的五個階段:


1. 替代(Displacement)市場永遠不缺新玩意,這些新東西或概念出現,有時候會改變人們舊有的想法,並取而代之。例如:90年代的網際網路、00年代投資房產等。

2. 繁榮(Boom)投資者想從這新玩意裡獲得好處,這時候這些新玩意的股價就會快速攀升。

3. 欣快感(Euphoria)當市場情緒樂觀,銀行會借出更多錢來增加利潤。這時候銀行會創造更多新型的金融商品,其中不乏各種垃圾債(junk bonds),金融創新,使得人人都能參與這個市場。

4. 獲利了結(Profir-taking)當中有些人比較聰明,知道價格高點將近,差不多要回落之前,出脫手中資產部位。

5. 恐慌(Panic)價格開始下跌,人們開始空荒,越是恐慌,就越多人急著賣出手上的部位。造成價格急遽下跌。此時除了信用評級最高的人以外,一律停止貸款。


行為經濟學


在恐慌階段,價格下跌的速度,快到相關資產的價值,跌至人們當出購買它的金額以下,這時人們只好用較低的價格求售,或賣其他東西變現。然後價格在一次下跌。


傳統經濟學很少考慮到非理性行為,這種先狂熱後恐慌看似不理性的行為很容易發生,當人們嗅到泡怕和崩盤的味道時,大概率是來不及閃避了。為了研究這樣的非理性,所以才會有日後的 **「行為經濟學」** 。


行為經濟學是經濟學和心理學的結合,是一種研究人們為什麼,以及如何做出非理性行為的一門新的學術研究領域。研究行為經濟學的先驅是,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兩人在1970年代調整了關於大腦如何處理訊息的理論,並將其與經濟模型進行比較。


他們發現,當人們遇到危機時的反應,既不是有系統的,也並非隨機,而是依照過去經驗而做的反應,特沃斯基和康納曼稱之為**捷思法**(heuristics)。


行為經濟學的五項原則:

1. 人們做判斷時,常用道德與價值作為「正確」的判斷依據,而不是利潤。

2. 對新古典主義經濟學來說,一杯價值10元的咖啡,跟一張10元鈔票,是一樣意思;行為經濟學則認為,人們基於市場或社會,而對關於金錢的事物做出不同的價值判斷。

3. 人是非理性的投資者。對眼前的得失,看的比遠期事件更高、不會算機率、有沉默成本。

4. 人們最常依循慣常行為做事,因為最不用動腦。

5. 人們經常透過觀察他人,或自己的經驗來行事,而不是個人判斷。


很多實證都說明人類是非理性的。例如,特沃斯基和康納曼在一篇論文中,提出這樣的情景:美國正面臨某種特殊疾病,預計會導致600人死亡。他們提出了兩個替代行動方案:A方案,預計拯救200人;B方案,三分之一機率拯救600人,三分之二機率無人獲救。大約72%的受訪者都選A方案,其實這兩個方案的實際結果是相同的。這表示藉由改變描述方式可以影響人們做出決定,這就是框架(framing)。

Photo by:Pixabay

Photo by:Pixabay


後記:歷史就是人性的複製

信貸枯竭的同時,經濟也走入困境。

求學時,師長們常說要多看歷史,從歷史學習教訓,以免重蹈覆轍。這話大家都聽到爛了,但事實就是,人就是會一直重蹈覆轍,似乎沒有學到教訓這件事,或者說,別人的教訓歸別人的,任何經驗都必須自己走一遭才算數。不過,不管如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歷史會重演,而人是造成這世上多數是件的成因,所以,以這個角度來看,不難理解經濟為何會循環,因為這裡面都是人性。

所以當市場過度樂觀時,聰明的人懂得早別人一步獲利了結,先去避難。他們了解自己,也就了解人性,因為他們自己就是自己的人性本身,要做到這件事,確實有點難度,所以市場上的贏家有限,不太可能多到滿街叫賣,如果有甚麼好康的還可以傳到你耳裡,表示那是詐騙,因為這麼好康也輪不到你。

總之,歷史總是出奇的相似。儘管有些細節不大一樣,但綜觀歷史,景氣循環五個階段總是不斷上演,而人們也總是被相似的手法套住,所以說歷史會重演是真的,就連你會倒下的位置也是,真的很神奇。

avatar-img
39會員
42內容數
這裡是我的不分類讀書心得、閱讀筆記,偶爾偶爾分享一些自己的小事,歡迎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經濟的起伏如同人生的潮汐,時而洶湧澎湃,時而平靜如鏡。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這兩個看似枯燥的經濟術語,實則隱喻著人類內心深處的慾望與克制。讓我們踏上一段探索之旅,去解讀這個經濟現象與人生哲學的奇妙聯繫。
Thumbnail
本文探討每個人看待世界的侷限性,尤其是如何通過編織故事來填補未知的空白。我們的解釋受限於心理模式,常常忽視真實的複雜性,特別是在金融市場中。通過心理學角度分析,本文強調信心過剩和錯誤決策之間的關聯,並試圖揭示人類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求安慰。這樣的侷限性無形中促進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Thumbnail
經濟學是一門人和社會互動的學問,許多經濟學上的預測,都因為人性而失了準。身為一個挺上流階級出身的經濟學家,關心的卻是福祉經濟學,這本回憶錄說明了人確實是經驗的動物,而在經驗中,開出人性的花朵。 跟著讀書會,分二次把這本其實有點厚度的書讀完,大致算是通順好讀的。從他的成長背景開始說起,非常流暢的說明
Thumbnail
介紹全球經濟景氣循環的四大階段,以及投資人在不同階段可能面臨的風險。同時提出了一些突破性的思考觀點,讓讀者對投資和金融市場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1. 生產力經濟學,源自於Adam Smith國富論,但很可惜並無後人將其引申,普通經濟學理論太過強調需求的變化,卻忽視生產活動的變動段均衡價格及產出的影響。 2. 這個理論寫在這裡,作為後續投資理財的重要參考依據!
Thumbnail
經濟作為社會科學的其中一科,《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一書提供另一種解釋社會或文化的思考路徑。
Thumbnail
經濟循環中,信用擴張促使繁榮,但也可能引發通膨或通縮。美國近期狀況未至衰退,但失業率與消費力仍需觀察。若失業率上升,將影響消費與企業利潤,可能導致通貨緊縮。因此,未來經濟走勢將取決於就業情況、消費力與通膨趨勢。
Thumbnail
人性只願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事,只要市場熱絡的漲勢可以把大眾洗腦成前景樂觀,漲勢持續看好,市場就會出現許多貪婪且不畏風險的勇者,這現象過去發生,現在正在發生,未來也還會發生。
Thumbnail
升息抑制通膨,降息則因活絡經濟而推升通膨,基本邏輯是這樣。但是為何經濟學變得錯綜複雜,讓人覺得好像懂了,卻又似乎完全不懂!一樣是受益於 小 Lin 深入淺出的分享,嘗試來理一理頭緒,這是經濟小白的學習筆記。 我覺得讓事情變複雜的原因在於: 全球經濟體的體量太大,導致施予一個作為到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經濟的起伏如同人生的潮汐,時而洶湧澎湃,時而平靜如鏡。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這兩個看似枯燥的經濟術語,實則隱喻著人類內心深處的慾望與克制。讓我們踏上一段探索之旅,去解讀這個經濟現象與人生哲學的奇妙聯繫。
Thumbnail
本文探討每個人看待世界的侷限性,尤其是如何通過編織故事來填補未知的空白。我們的解釋受限於心理模式,常常忽視真實的複雜性,特別是在金融市場中。通過心理學角度分析,本文強調信心過剩和錯誤決策之間的關聯,並試圖揭示人類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求安慰。這樣的侷限性無形中促進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Thumbnail
經濟學是一門人和社會互動的學問,許多經濟學上的預測,都因為人性而失了準。身為一個挺上流階級出身的經濟學家,關心的卻是福祉經濟學,這本回憶錄說明了人確實是經驗的動物,而在經驗中,開出人性的花朵。 跟著讀書會,分二次把這本其實有點厚度的書讀完,大致算是通順好讀的。從他的成長背景開始說起,非常流暢的說明
Thumbnail
介紹全球經濟景氣循環的四大階段,以及投資人在不同階段可能面臨的風險。同時提出了一些突破性的思考觀點,讓讀者對投資和金融市場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1. 生產力經濟學,源自於Adam Smith國富論,但很可惜並無後人將其引申,普通經濟學理論太過強調需求的變化,卻忽視生產活動的變動段均衡價格及產出的影響。 2. 這個理論寫在這裡,作為後續投資理財的重要參考依據!
Thumbnail
經濟作為社會科學的其中一科,《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一書提供另一種解釋社會或文化的思考路徑。
Thumbnail
經濟循環中,信用擴張促使繁榮,但也可能引發通膨或通縮。美國近期狀況未至衰退,但失業率與消費力仍需觀察。若失業率上升,將影響消費與企業利潤,可能導致通貨緊縮。因此,未來經濟走勢將取決於就業情況、消費力與通膨趨勢。
Thumbnail
人性只願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事,只要市場熱絡的漲勢可以把大眾洗腦成前景樂觀,漲勢持續看好,市場就會出現許多貪婪且不畏風險的勇者,這現象過去發生,現在正在發生,未來也還會發生。
Thumbnail
升息抑制通膨,降息則因活絡經濟而推升通膨,基本邏輯是這樣。但是為何經濟學變得錯綜複雜,讓人覺得好像懂了,卻又似乎完全不懂!一樣是受益於 小 Lin 深入淺出的分享,嘗試來理一理頭緒,這是經濟小白的學習筆記。 我覺得讓事情變複雜的原因在於: 全球經濟體的體量太大,導致施予一個作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