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5|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蘭千山館名硯目錄】018.明.呂留良銘耕石硯



【本體】縱 16.1 公分 橫17.0 公分 高 3.0 公分 重 1,258 公克

【介紹】端石,色青紫。沿天然石形起邊稜。

【背銘】「張子謂余:吾輩今日雖倒溝壑,有三種食,得之則生,決喫不得。請問其目:朱門上客、綠林中人、及善知識;變相雖殊,不義則一。矯飾高名,苟且凡百,充類至盡,禽獸其實。我聞𢥠然,背漿流濕。屈指目前,幾人未必。。何以免此?其惟力穡;曰余不能,寧耕片石。餓死事小,無忘硯側。圜表兄惜此銘為人持去,出佳石屬重書之。恥齋」。印「留良」。

【側銘】「耕片石田,喫墨亦飽,何必重言餓死事小。丙辰仲夏,石友屬銘。老缶」。印「俊」。

呂留良(1629-1683),又名光綸,字東莊、莊生、用晦,號晚村,南陽村翁。浙江嘉興石門人,明亡後,著書講學,望重一時。有晚村文集、天蓋樓詩。然禁書事起,其版皆銷燬。

此硯為沈汝瑾(石友,小傳見九二)收藏,吳昌碩(小缶,小傳見九三)銘刻。收入〔沈氏研林〕中。


【聲明】本系列非常感謝《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臉書粉絲頁授權轉載!請格友勿贊助餵食哦~非常感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民國58年,林柏壽先生將珍藏的書畫古硯精選三百多件,寄存在故宮博物院成為故宮的藏品。因林柏壽的館名「蘭千山館」,這批文物就被稱為「蘭千山館文物」,其中最早最好的唐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序〉與懷素〈小草千字文〉即是館名的由來。「蘭千山館文物」就這樣進入故宮的歷史,53年後,2022年10月,故宮突然主動不續約,引發公民運動。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