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在教室裡看到學生用下課時間在看小說,我偷瞄一眼書封面的書名和作者,發現是我從來沒聽過的輕小說作家,我很好奇他們國中生都在流行什麼,但國中生就是中二,一聽到老師稱讚自己在看課外書就會害羞裝沒事,問他們作者是誰他們也不太會解釋,只說班上同學都在看自己就跟著看,不太清楚作者是誰,但拜託誰沒經歷過國中啊?表面上越是這樣說心裡波瀾不知道有多大!這也讓我突然回憶起自己從小到大的閱讀歷程,一路走來也是改變頗大!
記得一開始學會閱讀時大概才小一,因為讀私幼很早就會認字,所以上小一好像開啟了新世界,每個印有文字的印刷品都會拿來瘋狂閱讀,家裡訂了國語週刊,每週我都守在紗門前等郵差,只要一拿到信封袋馬上就拆開翻閱,提供給小孩看的國語月刊都有注音符號和國字,所以我一邊讀一邊就記住這些中文字,當時很多字看不懂,但我並不在意,因為從文字裡得到世界各地的新知這種感動遠勝過看不懂字的煩惱,那大概是我最喜歡閱讀的階段,遇到什麼書都會想看一看。
國小剛開始的階段我很喜歡看成語造句的漫畫,學校每一段時間就會有書展,其實就是書商到學校來擺攤做生意,當時家裡沒有第四台,所以放學娛樂只剩下讀書的我拜託媽媽讓我買了一本比字典還厚,比A4還要大的成語搞笑漫畫,每一個成語都會用有點無聊的小學生笑話來寫成一個短篇漫畫,那本書讓我愛不釋手,至今我都記得「拾人牙慧」這個根本不會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成語,真是多虧那本書!
上了國中開始讀的東西就很雜了!除了當時很流行的橘子愛情小說、九把刀亂七八糟的小說和怪盜雅森羅蘋系列作,那時候的國中生最常爭論的除了蔡依林和侯佩岑誰比較適合周杰倫之外就是福爾摩斯和雅森羅蘋誰比較強,我一直是雅森羅蘋派的,所以每當有人傳來(班上的書都是傳著輪流看)福爾摩斯系列的書我都直接跳過!
上高中後因為讀的是女校,所以看的書漸漸變成兩個派別,都是翻譯小說,但一派是歐美文學,像是飢餓遊戲、哈利波特、波西傑克森這種帶有冒險和奇幻元素在裡面的青少年文學,另一派就是較為憂鬱、晦澀的日本文學,像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1Q84還有一聽書名就很灰暗的「不中用的我仰望天空」等類型的書,那時的女高中生很厲害,一方面讀著老師指定讀物「中國文學史」,一方面還能熬夜看暮光之城系列的書,因為大家通常會輪流看同一套書,如果看太慢還會被埋怨,不過通常讀文學史的速度絕對不會比跟著貝拉發花癡的速度快,在身心靈各方面都被學業和硬體條件(女校)限制著的女高中生,閱讀這類的書已經是最大程度地放縱了!(我指的是大部分不會談跨校戀愛的異性戀女生們XD)
大學之後的選書就更有目的性,因為開始自我探索,所以一開始是從同志文學的角度切入,但在人生較為低谷的時期看了「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這類型的書真的讓我差點撐不下去,好在還能靠其他散文和小說來緩解一下情緒,當時為了擴大閱讀還認識了二手書店的老闆,藉由他的每月選書來讓我讀到有別以往的東西,還認識了也很愛寫作和閱讀的臺南朋友,上次去台南玩時還和她見面聊了一整晚,也因為她介紹我去台南文學館,看了裡面的展覽才知道台灣有很多很厲害的文人,如:呂赫若、鍾肇政、郭松棻等等,從清朝末年到日治時代再到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脈絡和課本裡沒寫到的另一部份事實也漸漸地呈現在我眼前,這大概是我從小一之後第二次因為閱讀而內心澎湃,也因為這樣,我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的作品,也希望自己有機會能夠寫出讓人讀了能感動的故事!
出社會之後的選書品味就等之後再一一介紹好了,只能說人在不同的年紀會遇見不一樣的風雨,在大學畢業經過六年的現在,我已經不知道多久沒打開小說了,基本上是沒追過長篇小說,更遑論連載的作品,短篇小說一年大概讀不到五本,大部分的都是工具書。但我很慶幸這一路走來的學生時光我有遇見那麼多好作品,就算是沒什麼營養的九把刀都讓我學會了「只要願意寫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市場」這樣的道理,不管什麼樣的作品都有人欣賞,所以下一次當我看到有人在看P⋯⋯
沒事,當我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