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6|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和家人「和解」,很難

    我有一個長期的個案。

    因為父母離婚,而她跟著母親,母親是經濟支持和實際的照顧者,所以,可以想見在之後的論述裡,她「應該」會是一個孝順的女兒,母女相依為命,母慈女孝的畫面。事實上她也是,從小,「貼心的女兒」的標籤,就隨著她成長至今。

    然而,在此同時,她卻長期受到憂鬱和暴食所苦。很長一段時間,她和我談了很多,談生活、談工作、談男友,偶而說到母親,也總是心疼的落淚。某一天,她突然和我說,她覺得和母親一直膩在一起很噁心;然後就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久到我以為她不會再來。

    她再回來時,淡淡的說,她已經搬離開了家,不再和母親住在一起,只偶爾會回去看母親,也從未和母親提到真的想搬離開的原因。我問她,感覺如何?她說,她搬離開後,每天都在和內心的罪惡感奮鬥,但心裡多了一種以往沒有過的感受--輕鬆。即使如此,她還是苦笑著說,罪惡感和輕鬆感現在並存著,她也不知要維持多久,但現在最好的狀態就是如此了,而也不知何時開始,她也不再服用控制暴食的藥。

    如果一段關係,非黑即白,不好就分開,老死不相往來,那還乾脆。但若這個人,他待你好像很好,但偏偏偶而和他在一起時,就會有不舒服/痛苦的感受,而這個人還是你的親人,你享有他給你的資源,你離開他,道德感會讓你自責,旁人會罵你自私…那該如何?

    無論選擇遠離或相近都是為難,魚與熊掌難以兼得。但感受是真實的,唯有承認和面對自己的每一個感受,才能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僅致所有為家庭關係所苦的人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曾經是廚師、老師,翻了很多圈之後找到人生的志業;學過歷史學,以人類學家的精神觀察現況,現在在心裡學界翻滾中。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