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裡的薇琪心理師-avatar-img

廚房裡的薇琪心理師

5 位追蹤者
曾經是廚師、老師,翻了很多圈之後找到人生的志業;學過歷史學,以人類學家的精神觀察現況,現在在心裡學界翻滾中。
對心理健康現場的觀察和想法,也許有點批判,說一點檯面上大家「不好說」的事實。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這部影集在剛出來時我看過前幾部,當時的我只覺得醫生們的性關係好亂,好像值班室是很好隨時有性愛的地方(?),之後因為人生的變動,我就再也回不去看劇的時光。 時光冉冉, 現今再看,我已進入了歸類為醫事人員的專業。 看著實習醫生們,在學習專業和自己的人生中掙扎,突然很有共鳴了起來; 一次次手術的見
0/5實習醫生
黃子佼的事件引起了許多討論,曾經受創的童年是個存在的事實,而未處理的創傷可能對心理造成永久性影響。這種現象在許多家庭和社會事件中出現,未處理的創傷更可能代代相傳。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
Thumbnail
這四天連假,你做了什麼呢? 細細回想起來,才發現好像有一些視之為日常,但卻是可以細細品嘗、讓人感到幸福的來源。
Thumbnail
兒子說,有一個同學a,總在美術課後,說兒子畫的畫很醜,讓兒子聽了很難過,也對自己畫的畫沒那麼有信心。我問了他和同學a的關係、和a之間的互動等。兒子和a似乎是常玩在一起的朋友,即使是我暗示了如果無法改變對方說話會讓人受傷的風格,是否要遠離較好…
Thumbnail
這是一道難解的題目,加油✌
因為父母離婚,而她跟著母親,母親是經濟支持和實際的照顧者,所以,從小,「貼心的女兒」的標籤,就隨著她成長至今。 然而,在此同時,她卻長期受到憂鬱和暴食所苦…
Thumbnail
很久以前,我也曾經做過這件事,當時我的督導告訴我,問這件事只是為了讓問的人心安而已,而不是真正的關心對方。這件事讓當時的我感到驚嚇;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很習以為常的問候,是一種問的人自以為是的自私(而我也是其中一個)。
Thumbnail
曾聽某知名醫師這樣說,也曾聽過督導對這句話的不以為然。前者是對說話者對自我的處境沒有任何作為、好像只有抱怨的不以為然;後者則是對於受到損害的人心裡悲傷感和無力感的憐惜和理解。 在職場上遇過很壓榨員工的環境,為了精省人力,在單位的人幾乎都是至少承受著1.5倍的工作量在撐。 同樣處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有
Thumbnail
走到「自殺」是最終的結果和結束,一個個體會走到這個終點,通常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程,起點是心理健康,走不好就走到心理疾病,再走下去沒路、沒資源就只剩結束生命。 在大專院校從事相關工作多年,對此不無一些感觸…
Thumbnail